我为何深爱美国
——一位移民的制度情书
一、不是血缘,而是誓词
我不是在这片土地上出生的,但我选择在这里宣誓效忠。
我曾逐句背诵《独立宣言》。那些写在羊皮纸上的话语——“
我家门前斜插着一面星条旗。不为标志身份,也不为表达立场,
我是美国公民。这不仅是一个身份的转变,
二、语言中的制度认同
许多人通过文件成为国民,而我,是通过语言与文本完成了认同。
我曾全文背诵《独立宣言》《权利法案》和《葛底斯堡演讲》。
这些文献不是抽象理念,而是制度运作时的锚点。
制度,不只存在于法院与国会,也存在于语言中。
三、生活中不动声色的表达
我并不擅长公开表达情感。很多时候,我选择让生活来表明立场。
我挂国旗,不为他人看到,只为内心有据。
在职场、或在休闲娱乐区,我和各种背景的人相向而行或并肩前行。
认同不一定要高调表达。有时,一个小小的物件,
四、不是“洗脑”,而是主动的选择
有朋友说我“被洗脑了”。我未作回应。
在他们看来,一个成年人会主动认同并融入另一种制度,
我愿意洗去对权力的恐惧,洗去对等级的依赖,洗去那种“
这不是“洗脑”,是“洗心”——以清醒取代顺从,
五、不完美,但可修正
我从不认为美国完美。它有其历史的沉疴,也有现实的争议。
但我认同它的机制:当制度偏离时,有渠道纠正;当权力滥用时,
爱这个国家,不是因为它从不犯错,
六、旗帜之下:选择、承担与提醒
我家门前的那面旗帜,不是一种表态,而是一种提醒:
美国从不强迫人热爱,也不要求忠诚宣言。它只设问:
我愿意。
后记,写给制度的一封信
这篇文章,既是对七月四日的致意,也是写给自己的一种确认。
无论未来如何,我希望自己仍能坚定地说:我深爱这个国家,
这不是一场激情,也不是一份情绪;而是一次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