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出埃及记的时候,曾经对神启示会幕器具的顺序感到困惑。出埃及记25章到27章,神从至圣所的约柜开始,一路往外,依次启示了陈设饼的桌子、金灯台、帐幕的帘子、铜祭坛和院子;接着在28章与29章中,神讲论祭司的设立和他们的职分,似乎已经把整个圣殿体系讲完了。
可是到了第30章,神又回头吩咐金香坛的制作与用途。
1. 你要用皂荚木做一座烧香的坛。
2. 这坛要四方的,长一肘,宽一肘,高二肘;坛的四角要与坛接连一块。
3. 要用精金把坛的上面与坛的四围,并坛的四角,包裹;又要在坛的四围镶上金牙边。
4. 要做两个金环安在牙子边以下,在坛的两旁,两根横撑上,作为穿杠的用处,以便抬坛。
5. 要用皂荚木做杠,用金包裹。
6. 要把坛放在法柜前的幔子外,对着法柜上的施恩座,就是我要与你相会的地方。
(出埃及记30:1-6)
难道神漏讲了吗?怎么不在25-27章一并启示完器具,而要在祭司制度讲完后再提金香坛?
直到后来我看到一本解经资料,才豁然开朗:神刻意把金香坛留到最后来讲,因为金香坛代表的是与前面所有器具不同的属灵意义。
在整个会幕的设计中,其他一切圣物的功能都与人的得救有关。人因着罪无法亲近神,所以神设立了献祭的制度、祭司,使人可以被洁净、被赦免,得以来到神面前。燔祭坛上的献祭,是为赎罪;洗濯盆的水,是为洁净;陈设饼,是神供应人生命;灯台,是神光照人。换句话说,这一切都是“为人服务”。
但香坛不一样。
神说:“要在香坛上烧香,每早晨亚伦整理灯的时候,他要烧香;黄昏点灯的时候,他也要烧香,这要在耶和华面前,作为世世代代的常献之香。”(出埃及记30:7-8)
香,是献给耶和华的,不是献给人的。
这是整座会幕中,唯一不是为人而设的器具。这香的功用,不是为人的得赦,不是为人的供应,不是为人的需要,而是为神的喜悦与荣耀。
这表明一个属灵次序:神先设立一切,使人能得洁净、有资格进到祂面前——然后人被洁净之后,才有资格为神而活,为神焚烧那“馨香的香”。
我们很多时候来到神面前,是因着需要,是因为我们有罪、有问题、有软弱。神也乐意接纳这样的我们。我们可以靠着耶稣的血进入至圣所。 “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 (希伯来书 4:16)
但这并不是终点。
真正成熟的生命,不是一直在神面前“求”,而是愿意为祂献上赞美,愿意讨祂喜悦。不再只是“神为我做什么”,而是“我能为神做什么”。
启示录揭示了香坛的属灵意义:
“另有一位天使拿着金香炉,站在祭坛旁边;有许多香赐给他,要和众圣徒的祷告一同献在宝座前的金坛上。”(启示录8:3)
“他们各拿着琴和盛满了香的金炉;这香就是众圣徒的祈祷。”(启示录5:8)
诗人也说:“愿我的祷告如香陈列在你面前,愿我举手祈求如献晚祭。”(诗篇141:2)
实际上,祭坛的事奉终将过去,只有金香坛的事奉要持续到永永远远,在新天新地里,神的仆人“昼夜在祂殿中事奉祂”(启示录7:15),并不是传福音、探访或造就信徒,而是祷告、敬拜荣耀的神。
正如金香坛是在其他一切献祭、洁净、设立都完成之后才被启示——我们也只有在经历了神的赦罪、医治、修复与建立之后,才能进到属灵生命的深处:不再只是求恩典、求帮助,而是因着对祂的认识、敬畏与爱,甘心乐意献上赞美与敬拜,这就是属灵的香气——这才是一个成熟信徒的生命标志。
也许你现在正处在患难之中,心中满是重担、忧虑、甚至痛苦。但正是在这种处境中,你若仍愿意向神献上赞美,那就是神悦纳的最贵重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