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长岛客

文革期间上山下乡,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80年代赴美留学,00年代“海归”回国,退休后定居纽约长岛
正文

杜鲁门图书馆参观纪

(2025-08-05 05:56:55) 下一个

自罗斯福总统之后的历届美国总统,退休后都在自己家乡设立图书馆/博物馆,以留下自己的政治遗产。 杜鲁门总统 (1884-1972, 1945-1953年在位)的图书馆在他的家乡,密苏里州的独立城 (Independence City), 靠近堪萨斯城。

一进大门,迎面就是他的大幅照片,这也是美国总统博物馆的标配,但旁边有一副标语:An ordinary man and his extraordinary journey(一个普通人的不平凡的经历),这倒是很少见到的,尤其是用来形容总统。 不过在参观完毕后,我不得不承认,这倒是杜鲁门一生的真实写照。

杜鲁门出生寒门,是美国20世纪十几位总统中唯一没有大学文凭的,而其原因是他付不起大学学费;他曾经于1920年代在堪萨斯城法律学校(Kansas City Law School)读过两年的法律课程,按今天的标准属于“中专学历“。杜鲁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过兵,复员后经营过服装生意,而后又在县城里做过两年小法官。 1935年在密苏里州民主党大佬的加持下当选了联邦参议员,成为100位参议员之一。

杜鲁门的第一个命运转折点是1944年的美国大选,在当时的战时情况下,时任总统罗斯福为了继续领导战争,需要第四次竞选总统。 此时罗斯福的威望如日中天,但他对时任副总统华莱士不甚满意;此人能力强作风硬,并且是较为激进的左翼人士。由于自身健康状况不佳,罗斯福担心华莱士接位后,不会延续罗斯福制定的路线。于是罗斯福不顾党内同僚劝阻,毅然选择了杜鲁门参议员作为副总统候选人; 作此选择的唯一理由就是因为杜鲁门的“平凡”,或者叫做平庸。杜鲁门在参议院里是一个平易近人的绅士,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方面的经验是零,也没有任何行政工作经验;这样的领袖可以在很大程度延续“罗斯福路线”。   

罗斯福/杜鲁门这对搭档在1944年的大选中毫无悬念地获胜,从胜选到罗斯福去世的五个月里,两人只在内阁会议上见了六次面;其中只有一次是单独见面。 担任副总统的三个月期间,杜鲁门从未被邀请参加各种军事会议和外交活动;他和正指挥百万雄兵的艾森豪威尔将军,麦克阿瑟将军和尼米兹将军等“几乎都不认识“; 盟国领袖斯大林和丘吉尔对杜鲁门也是一无所知。当时的《时代》杂志甚至用不三不四的口吻称他是“密苏里州来的,头发灰白,个子矮小的后辈参议员”。

但这一切都在1945年4月12日改变了,杜鲁门被传召到白宫,罗斯福总统的遗孀埃莉诺-罗斯福告诉他罗斯福已经身故。杜鲁门于是问道可以为她做点什么,但这位前第一夫人却反问道:“我们有什么事情可以为您效劳的吗?”杜鲁门这才意识到这个变化。事后他曾经告诉传媒:“我的感觉就像月亮,星星和所有星球都要坠落到我身上。”宣誓就职后的第13天,战争部长亨利·史汀生交给杜鲁门一份名为“曼哈顿计划”的简报,这位新总统生平第一次才知道有“原子弹”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存在。

 

 

既然“天降大任于斯人“,杜鲁门接受了苍天的安排和命运的挑战,尽管没有资历和经验,但他的权力来源是宪法,这就足够了。他上任后不到一个月,就在他的办公桌上放了一块小牌子:The buck stops here (见以下照片的右下角),意即“我对此负全责“, 此后几年里一系列的重大决策也确实证明了他绝对不是个平庸的总统:

 当选新总统第13天的1945年4月25日,杜鲁门代表美国与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6月25日,通过了《联合国宪章》,6月26日,50国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同年10月24日,中、法、苏、英、美和其他多数签字国递交批准书后,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值得一提的是,前任的罗斯福总统当时说服苏联和英国,坚持中国也应是创建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杜鲁门切实执行了罗斯福的路线,如果说罗斯福是联合国的设计师,那么杜鲁门总统就是联合国的建筑师。

上任一月有余,纳粹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上任刚三个月,杜鲁门飞到柏林参加了波茨坦会议,与斯大林和丘吉尔共同商议战后的各种安排。

 

上任第四个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向杜鲁门汇报道,如果美军登陆日本本土作战,将损失20至40万军人。为了对日本施以强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威慑苏联和其他盟国,杜鲁门在 1945年7月30日命令美军向日本投掷“特种炸弹“。同年8月6日和9日, 美军向广岛和长崎市投掷了两枚核弹,共造成数十万日本人伤亡。此举促成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当然也引起了后世的争议。

更有甚者,二战硝烟未净,杜鲁门就推出“杜鲁门主义“,在经济战略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战略上结成北大西洋公约,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这就使美苏关系由盟友变成敌人,由此展开双方数十年对抗,但也使美国成为真正意义上西方的领袖。冷战初期的一个重要事件就是“柏林空运”。1948年初苏联因反对西方合并西柏林占领区而全面封锁当地的地面交通。杜鲁门当即批准启动空中运输,通过飞机持续向西柏林运送食品、燃料等物资。西柏林二百万居民每天需要至少4500吨物资,几乎可以想象的一切物资例如一张纸、一支笔都需要空运进去。整个空运奇观持续了十一个月,总飞行架次二十七万八千多架次,总物资运量二百三十二万六千多吨,耗资二百四十亿美元;一直到苏联在1949年5月解除封锁。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在巴勒斯坦托管地推行分治方案,分别成立一个犹太国家与一个阿拉伯国家,耶路撒冷及其周边地区则由国际管理。1948年5月14日, 以色列宣告立国。 尽管时任国务卿马歇尔坚决反对,杜鲁门还是签署声明成为第一个承认以色列的国家,成为以色列此后几十年的最大靠山。

在朝鲜战争中, 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公然对抗杜鲁门总统的战略,多次公开宣称要扩大朝鲜战争。  杜鲁门对此怒不可遏,在事先没有通知麦克阿瑟的情况下,直接通过新闻媒体宣布解除麦克阿瑟盟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和远东陆军总司令的职务。此举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美国国内的的舆论大部分都支持麦克阿瑟。当时的公众意见大多从品格、正直、荣誉和服务等角度出发,认为麦克阿瑟是战时英雄,比杜鲁门更优秀。尽管民意由此下降不少,但此举为此后美国政府和军队的关系再次确立了“文官控制军人”的传统。

杜鲁门担任总统七年多,此时期的美国尽管成为世界霸主,但内忧外患不断,杜鲁门为此焦头烂额,并最终在 1952年3月宣布放弃竞逐连任。此时最高兴的是杜鲁门夫人:“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杜鲁门在1953年初卸任后离开首都华盛顿,搬到他在密苏里州独立城的居所。他在家里布置了一间与他的白宫办公室相似的办公室,每天穿上西装带上领带,朝九晚五地到这里上班和处理各种事物。

他在三年内出版了两本回忆录,还在1957年自费成立杜鲁门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闲暇时间,他和夫人在此读书和散步, 渡过了18年普通人的生活。杜鲁门在1972年以88岁高龄逝世,他和夫人先后被安葬于图书馆外的草坪里。

从美国人的立场来看,罗斯福总统成功地带领美国打赢了二战;而杜鲁门总统则领导创建了战后的国际秩序。这两位总统共同带领美国走向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杜鲁门在职时期做出的这些历史性的决定,是后世评价他历史地位的主要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 杜鲁门在美国所有四十多位总统的历史排名一直维持在前十名。 历史证明了一个出生卑微,没有显赫学历和背景,也有没有光鲜履历的普通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政绩。

美国国会大厦里 (而不是在白宫里)矗立着十余位(而不是所有)美国总统的石雕像,其中就有一座杜鲁门的石雕像;在其底座上刻有他的生平,最后一行刻有他的名言:The Buck Stops Here. 

走出图书馆,门外有一座杜鲁门在退休以后手持礼帽与家乡父老打招呼的雕像。 看到不少游客和他合影,我也和他来了一次“隔空握手”,向这位既普通而又非凡的人致意。

注:部分照片取自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bighead00 回复 悄悄话 “It is amazing what you can accomplish if you do not care who gets the credit.”
― Harry S. Truman
谢分享! 以后有机会要去参观。
硅谷工匠 回复 悄悄话 Don't know if Truman is a Jew or not. This is a very deep question.
北京_01link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杜鲁门,肯尼迪,和约翰逊是三位在中国名声不好的美国总统。皆因为韩战和越战之故,被中宣部描述为“坏人”。按照那时的标准,特朗普也是“坏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