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鸣拾夕

风鸣,《疯狂2023:美利坚分众国》、
《激荡2024:美利坚战美利坚》作者。
时文和视频首发于文学城、Youtube。
正文

川普执迷教皇:权力v救赎的囚徒困境

(2025-05-01 13:18:07) 下一个

本文版权属于作者,转载请留言。感谢点赞、评论、转发。

川普执迷教皇、囚徒困境,这听着实在太离奇。在全球时政媒体舞台上,这段复杂的宗教与权力关系令人侧目,既匪夷所思,又耐人寻味,但却不是笑话。假如说川普和教皇谈交易,要搞个梵蒂冈高尔夫俱乐部,或许比川普执迷教皇更靠谱——那才真是笑话。
刚去世的教皇方济各被认为史上最左,川普这个不信教的破产商人,怎么会那么在意这位左翼教皇?无论是否信徒、是否挺川,都能看出蹊跷。

百日朝圣
2025年复活节,圣父教皇方济各 The Holy Father, Pope Francis 病逝,150国政要出席葬礼,是国际历史性外交大事。
川普也来了,这是他再度执政后的百日关口,天下飘摇,氛围尴尬。他与泽林的葬礼外交抢镜,因不善待拜登而遭到诟病。在葬礼上,川普大笑、睡觉、玩手机、打电话,蓝西装蓝领带雷翻全场。有人惊呼外交丑闻。
可抛开是是非非,川普精神状态尤其值得关注,他的心理和灵魂,藏有颇多谜团。教皇离世是个历史节点,也开了一扇看见川普内心的窗口。无论你信不信教、挺不挺川,理解川普的深层动机,本身就是现实政治的重要线索。
川普并非正常的总统,他的信念、欲望、恐惧,无法用传统政治标准衡量。他要的东西,你根本想不到。
美国实行政教分离,但总统多有信仰,天主教徒的只有肯尼迪和拜登。拜登是真的信:祈祷、忏悔、受圣餐,连卸任前最后一次正式总统出访都选在罗马、梵蒂冈——虽因局势取消,但那是一种回归的安排。拜登因同情堕胎被部分神父拒绝圣餐,甚至有人要求对其绝罚;方济各则认为这是个人认知问题,建议拜登与其牧师讨论。
川普呢?说他是虔诚信徒,没人信,包括他自己,和那些为他祷告的美国福音教头们。他说《圣经》是他最爱的书,却讲不出任何一节经文。他更像是借用宗教符号和语言操纵群众,自封“选民”,宣告使命。
他与教皇方济各的故事,在这次葬礼上画下句点。此时,正值他重返白宫百日,国是震荡:强拆政府,关税核战,和平外交崩盘,市场惊恐。
执政百日大西洋月刊专访,他笑说“干得很开心”,但没人看不到他眼底的不安。他说“上次要做两件事 - 治国、求生,干掉那帮混蛋,而这次是统治美国、统治世界”。但华邮-ABC百日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已跌到39%,只剩基本盘,没有民意授权mandate。
统治世界?没错,他自视为“地球球长”,却师出无名,开局不利。社媒发更就是关税世界大战,逼迫乌克兰割土投降,给他的诺贝尔买单。不服?就断军援、断情报,把泽林叫到白宫当众羞辱。这世界,谁说了算?
关税大战与乌克兰和平难产。与乌克兰矿产协议签了,内容却早已大改,直指俄国“全面侵略”,利润有限用于乌克兰重建。
周一,加拿大大选,“加拿大版川普”普瓦列夫尔连自己的议会席位都输掉。反川自由党反败为胜大赢,卡尼总理怒斥:“川普想压垮、吞下我们,做梦!”
他想要世间最大权力,却逃避不了内心空虚与恐惧。他想征服世界,同时又要内在解脱。这是他的精神囚笼,权力与救赎的囚徒困境。
“川普的罪与罚,爱恨善恶,权力与救赎”,真实影响美国与世界,不是抽象概念。若看不穿川普的动机,就无法理解今天的美国,也难以判断明天的世界。
接下来,我们追问三个问题:
  • 教皇方济各到底是不是“史上最左”?他真的左吗?左到什么程度?
  • 如果是,川普为何如此在意这位“左教皇”?川普旗号是反左、反建制,如此在意这位“左教皇”,只为讨好福音派右翼?还是另有更隐秘的政治用意?
  • 从不忏悔的川普,为何会对天主教教皇念念不忘?他一生斗天斗人、不认错、不忏悔,他真在寻求救赎吗?他怕什么?想救什么?
这不是宗教课题,而是政治哲理与世界秩序的深水区。我们就从教皇方济各说起。
 
左倾圣徒
我们需要先弄清楚,教皇方济各是否真如所言那样是“左派”,甚至如被赞扬和批评那样为过左、最左。为此,需要回顾他的出身、成长背景、业绩、登基后的作为和主张。这些细节通常被忽略,却值得探讨。
教皇方济各原名贝尔戈利奥 Jorge Mario Bergoglio,拥有丰富的耶稣会神父、教师和领导者经历。1936年出生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父母是意大利移民,中产家庭。他最初学化学,最终转向神学,并于1969年成为耶稣会神父。
他的早期教会生涯主要专注于教育和牧灵工作,并与1970年代担任阿根廷耶稣会省会省长。凭借深厚的学识和精神修养,逐渐在教会内获得声誉。1998年,他被任命为布宜诺斯艾利斯总主教,开始了教会领袖生涯。
他以谦逊、关注社会正义和关爱穷人而著称,反对神职人员的特权,主张简朴的生活方式,这使他在阿根廷乃至全球深得人心。2001年,他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任命为枢机主教。
贝尔戈利奥的领导风格注重社会责任。他在复杂的阿根廷政治背景下,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影响力,这为他最终于2013年当选为第266任教皇奠定了基础。
2013年,教皇本笃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辞职,这是近六百年来首次教皇主动退位,事关重大。贝尔戈利奥经过五轮投票最终当选,是个“妥协候选人”,并非最初的热门人选。妥协,各方都可接受,未必都觉得最好,类似2020年完胜川普的拜登。那次选举体现了教廷内部的纷争与分歧。
类似拜登在2021年收拾残局、领导走出川普烂摊子和大瘟疫灾难,方济各也被视为收拾本笃十六世遗留问题的“过渡型”领导者。
本笃十六世是一位学者型教皇,坚持传统教义,强调道德正统,抵御世俗化、现代化、全球化的侵蚀。然而,他未能有效处理教会的性侵丑闻等重大危机,导致教会的公信力受损。面临压力和挑战,方济各需要恢复教会的公信力。他想要教会更全球化和平民化,更开明、进步。
方济各是首位来自欧洲以外、天主教徒最众的拉丁美洲的教皇。他的当选反映教廷对“全球南方”——特别是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天主教徒人数迅速增长的呼应。他更趋开明、进步,领导教会逐渐走向全球化和平民化。
与本笃十六世和更早的保罗二世教皇(Pope John Paul,1978–2005年在位)的坚守保守传统教义不同,方济各更加亲民、进步且包容。他特别关注环保、穷人、社会正义等议题,并为全球天主教徒传递积极的改革信号,迎合了当时教会改革的时代需求。
他是第一位选用“弗朗西斯”作为名字的教皇,纪念简朴、慈悲、救济贫困、关爱环境的圣弗朗西斯·阿西西,这说明了一切:他深切关注贫困、不公、环保,他要推动改革,关注社会正义,倡导和平与对话。
他主动涉入世俗议题,直面资本主义、气候危机、移民、人权、战争、技术伦理等问题。他的言行不断挑战传统保守阵营,获称“史上最左的教皇”,也被右翼视为“教廷沦陷”的标志。
他反对全球金融霸权,批评资本贪婪、市场冷血,称贫穷为“制度性暴力”,说气候正义也是信仰。在LGBT、堕胎、家庭等议题上,他说要“理解”、“陪伴”、“不要审判”。这种“温柔左”,比激进更具冲击力。
方济各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他深知当代信仰不能脱离现实结构。他说“这个经济杀人”,不是修辞,而是宣判。他不试图成为革命者,却主动为边缘者发声,为世界南方代言,成为现代全球左翼的道德象征,也成为右翼民粹的假想敌。
他不参与政治,只是指出政治的失德与退化,批评“民族主义伪装成爱国主义”。这就算“左得不能再左”了。
他是川普无法忽视的存在——必须回应、模仿,争抢“救世主”话权。
然而,尽管他倡导社会改革,批评者认为他未能有效推动教会核心教义的根本性变革。他传统教义融入现代化语境中,恰是这种转型的“神圣漏洞”,被川普等政治人物巧妙利用,为他们在全球政治舞台上争取更多筹码开了方便之门。
方济各关于全球治理和社会公平的的激进言论,使传统保守派与自由主义者之间的冲突愈发激烈,这种对立被川普用于自我形象塑造。川普通过与教皇方济各的互动,利用教皇的全球影响力,强化自己的道德话语权。他巧用方济各的“社会正义”表述,调动信徒的支持。
方济各的教宗生涯,也为电影创作提供了灵感。例如,2019年的电影《教宗的承继/教廷白烟(The Two Popes)》通过描绘本笃十六世与方济各的关系,探讨了两位教皇之间的思想碰撞和领导风格,虚构了承继故事。2024年上映的《秘密会议(Conclave)》则通过完全虚构的情节,展现了一个“政治正确”的教皇选举过程,向方济各的“左倾”改革立场致敬。
教皇方济各无法简单归为传统意义上的“左”或“右”。右翼不信任他,左翼嫌他左得不够。他是一个开明、开放的领袖,包容、宽容、进步,在全球宗教和政治界独树一帜。
 
两个“教皇”
川普对教皇方济各的执念,确实异乎寻常。川普历来对政治人物顺昌逆亡,不论国内国外,除了对普京情有独钟,基本没把谁放在眼里——教皇是唯一例外。
川普自认为有资格,也有资本——教皇是唯一能与川普平起平坐的全球精神领袖;嘛噶教信众的数量与动员力,堪与天主教匹敌。的确,美国总统统帅全球最强军队、主导最大经济体、掌控全球贸易与外交,握有举世无双的硬实力。而教皇,虽无军队、经济,却拥有全球最强软实力。他的精神号召超越13亿信徒,是西方文明与人类良知的象征。
川普信强权,但忌惮教皇影响力,不得不慎重以对。与教皇搞好关系,是桩超划算的大买卖。
2016年竞选中,川普高调声言筑墙阻移民,教皇不点名公开喊话:“修墙不建桥的人,不是基督徒。”川普立刻反击:“任何人——尤其是宗教领袖——无权质疑他人的信仰。”但转头又说他“非常尊重教皇”,“教皇其实跟我想法一致”。
他骂教皇“太政治”,说“如果ISIS攻打梵蒂冈,他会希望我当总统”。几周后,又称方济各“谦卑善良,是个好人”。
2023年,川普怒斥“全球主义左派正试图控制教廷”,搞出“保守派天主教”特辑,把自己包装成“真正的基督徒候选人”。对方济各始终又打又拉,极尽褒贬。
2024年川普第三次竞选获胜,要实施“美国史上最大规模驱逐行动”。方济各在川普就职前一天发声:“那是耻辱,不是解决办法。”
今年2月,梵蒂冈发布教皇致信美国主教,反对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大规模驱逐,“剥夺穷人和家庭的尊严与安全”。
川普应对之道?川普看破不说破。不攻击拉美裔教皇,不得罪拉美选民。这招果然见效:2024年大量拉丁选票、尤其是拉丁男性倒戈,成为川普翻盘关键。川普不撕破脸,拉美兄弟也装聋作哑,都继续演,岁月静好。
川普演技勉强够用。2017年访问梵蒂冈,拍下一张尴尬合照:川普微笑僵硬,教皇满脸冷漠。他却在社交媒体高调发布,说是“难以置信的伟大会晤”。照片成了“教皇认证川普是基督徒”的宣传道具,川普到处喊:“教皇说我是个真正的基督徒!”
嘛噶教无关左右,只是反全球化与新冷战大潮的权力投机。与教皇同框,与教廷传统保守对接,是政治借壳上市。共和党被他吃干抹净,社会党从容作秀,民主党凄惶失势。川普成了硬气嘛噶教皇,马拉戈成了嘛噶教廷,与梵蒂冈分庭抗礼。全球各路朝圣者纷至沓来。
传说川普宠臣维特科夫到访梵蒂冈,对圣彼得大教堂的金碧辉煌赞叹不已:“简直不输我们川普总统设计的马拉戈!”
不是笑话,只不过原版发生在巴黎的爱丽舍宫。
川普利用教廷教义政策造势,效果颇为不差。堕胎与同性婚姻,川普立场模糊,但假装反对,扮演虔诚信徒、坚定传统派,虽心无信仰,但为了“合法性”,必须演得像。
川普自带光环还嫌不够,要套上教皇光环,同框加持,一层叠一层。但他的底色永远是“唯我”——唯我独尊、正宗、正义、永恒。之所以执迷教皇,不为信仰,只为认证。只有教皇能为他的“救世主”人设封圣加冕。

罪者封圣
刚刚,川党参议员格兰汉姆Lindsey Graham笑说“川普应当接任教皇”。麻烦是,川普不是教徒,他不进教堂、不忏悔、不祷告,连就职时左手都不按在圣经上。他犯七宗罪、践踏十诫,做尽凡人之恶。罪人川普,为逃惩罚而参选。罪者川普,哪怕赢得天下,也无法自我救赎。
他渴望神圣,却不愿悔改,只想被“加冕”;不求宽恕,只想借教皇之名洗净自己。他想借神的光辉漂白自己的肮脏人生,就像中古皇帝,借教廷赦免一切污秽。他只想被钦点,不想被审判。
川普与教皇方济各,理念对立,灵魂平行,绝无可能交心。但川普另有一套:他不用信,只需利用。他的第一次教皇会晤,一脸虔诚、握手不放,低声说:“听说赦罪可以捐款?给我打个团购折扣吧,我有很多朋友一块儿来。”
是笑话,潜台词:神圣,也能买。
对川普来说,教皇不是精神领袖,而是最后的“认证系统”。他唯一买不到的,是正当性。而这恰恰是宗教最值钱的部分。
他一边骂教皇“太左”,一边在教皇光环里转悠;一边羞辱信仰道德,一边乞求教会背书。他不是信徒,是掮客;不是牧羊人,是薅羊毛的。他不进教堂,却想借神之名高高在上。他不要上帝宽恕,只要上帝盖章。
他用宗教为自己的罪行作担保,把教皇打造成竞选吉祥物,把信仰变生意,把信众当工具。以神的名头包装公权私利,他不是在寻求救赎,而是在进行最高层面的最后交易。
这不是“川普与宗教”的故事,这是“川普如何收编神”的剧本。
最危险的,是信徒们忘了区分神与王——当信仰沦为权力的工具,还有什么意义?信仰需要真诚与定力,不警惕王权,信徒沦为精神奴隶。
川普嘛噶渗入宗教,并非因为有思想深度,而是因为能操控幻觉,能把制度掏空,能像病毒一样入侵、寄生、篡位。无论是白宫、国会、法院,还是教堂、教会、教廷。
川普没有信仰,也不创造信仰,他榨干信仰。他并没有风暴,只会踩着乌云跳舞,更不是神的使者、代言人,而是一个很会假装“有神保佑”的蹩脚演员。他不靠信仰的力量,只玩信仰的残骸。
川普的“救赎”,不是神学问题,而是权力问题。他的“加冕”不是宗教荣耀,而是合法性终极欺世。他不需要神的救赎,只要神的沉默。

还要沉默多久?无论是否教徒,无论挺川反川,沉默都不是答案。你肯定有想法,不妨留言,说说看。咱们下期再会。

《风鸣拾夕》的视频和纪说文章是两种作品,彼此关联。视频简明精要,文章充沛细说,服务两类习惯不同的阅友。鉴于内外有别,油管和文学城首发,修改调整后再在微信等平台同名同步。


延伸阅读

川普百日闪击一筹莫展

川普乌克兰和平面临烂尾?

川普关税战 祭出特里芬 文不对题

川普冲动退群 斩杀“经济北约” MAGA革命起 国家主义兴

贬值美元是解药吗?能做到吗?米兰《广场2.0》 川普葵花宝典

川普经济三板斧 硬把美国砍破产?

川普政治关税大战 雄霸豪赌势头渐失?

川普贸易核大战 对错几何?输赢几何?

川普贸易核大战 股市狂跌 对手反制

川普特使维特科夫赞普京理智有爱,举世哗然

川普关税战2.0开打 不惜经济衰退全球大乱


 

你怎么看?有高见评论区聊。欢迎关注,我是风鸣,下次见。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