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空头火葬场!Palantir凭什么还能涨?

(2025-11-10 19:08:03) 下一个

空头火葬场!Palantir凭什么还能涨?
AI应用之王PLTR从来不缺争议,从香橼到大空头Michael Burry,无数空头铩羽而归、血本无归。

Burry再不平仓就要被bury了,难怪他昨天急忙澄清自己已经不再做空PLTR。

原文出处:r/hedgefund

核心议题:为什么人们还在买 Palantir

($PLTR)?

前言:一个投资者的困惑

2025年伊始,Palantir Technologies

($PLTR)的股价已经飙升了142%。乍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成功的故事。但当你深入审视这家公司的估值指标时,一个刺耳的问题浮出水面:为什么一家公司的远期市盈率(Forward P/E)高达21

8倍,却还有这么多人在买入?

这个问题并非空穴来风。它反映了当今股市中最深层的矛盾之一传统财务

估值框架与新时代科技叙事之间的激烈碰撞。而 Palantir,正是这场碰撞的完美试验田。

第一部分:估值黑洞理性分析的败北?

数字会说谎吗?

支持者们对 Palantir 的估值提出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

远期市盈率:218倍

市销率(P/S):136倍

分析师普遍看空:预计股价有40%的下跌空间

对比之下,英伟达(Nvidia)的市盈率仅为41倍。这个对比让许多价值投资者感到绝望。这根本不是投资,这是赌博,评论区一位用户写道。

对标的困境

但这里出现了一个有趣的辩论转折。支持 Palantir 的多头投资者认为,将其与

英伟达直接对比本身就是一个范畴错误.

英伟达在做什么?它在贩卖 AI淘金热中的铲子硬件芯片,可以卖给任何购买者,高度标准化和可复制。Palantir

呢?它提供的是大脑软件与操作系统,用于解决复杂问题。

当你部署了 Palantir 的 Gotham 或 Foundry 平台,并将其深度嵌入你的工作流程后,转换成本就会变得天文数字。

客户粘性远高于硬件供应商。这种差异,在传统的市盈率指标中是无法体现的。

脆弱性的证明

但空头投资者指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最近一次政府合同中的小故障,直接导致 Palantir 的股价下跌7%。

这似乎证实了他们的观点在这么高的估值下,任何负面消息都可能引发剧烈回调。风险与回报的平衡已经严重失衡。

第二部分:护城河之辩基本盘与星辰大海

从咨询公司到软件公司的蜕变

许多评论者认为,对 Palantir 的最大误解在于将其视为一家政府咨询公司。这个认知已经过时。

真正的转折点是 Apollo 平台的推出。这个平台赋予了 Palantir 真正的可扩展性

从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制收费,转向高利润、高确定性的订阅式收入模式。

从财务的角度看,这种转型理应获得显著的估值溢价。

商业部门的崛起

提到政府合同时,多头投资者有个经典的比喻:政府合同是基本盘,商业合同才是星辰大海。市场正在为后者定价。

确实,过去几年 Palantir 与特朗普政府在国防部和 ICE 方面的合同广为人知。

但真正令人兴奋的增长引擎,却隐藏在商业客户的爆发式增长中。

AIP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atfo-rm)的推出代表了一个战略转折。通过这个平台,数干家企业可以快速部署 AI

应用,而无需从零开始。在 AI浪潮席卷商业世界的当下,这个平台的价值不可估量。

大到不能倒的国家战略资产

有一些评论采取了更宏观的视角。他们指出,Palantir 深度绑定了美国及其盟友(五眼联盟)的核心情报和国防体系。

这使其成为一种国家战略资产。

换句话说,Palantir 有一种大到不能倒的隐性担保。这种地位为其提供了传统商业公司无法比拟的稳定性与护城河。

从这个角度看,高估值不再显得那么离谱。

第三部分:风险暗流护城河还是围城?

客户集中度的双刃剑

但故事的另一面同样引人深思。空头投资者指出,Palantir 的成功过度依赖于少数几个大型政府客户。这意味着什么?

一旦政府预算削减、政策转向,或者大型国防承包商(如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开始开发自己的内部软件,Palantir的收入将面临巨大冲击。一位评论者尖锐地指出:它的成功高度依赖于政治风风向和政府关系,这是不稳定的。

销售模式的重负

Palantir 的销售模式远非轻量级。其产品不是即插即用的标准软件。通常,为了签下一笔合同,公司需要投入大量工程师资源进行长期的演示和集成工作。

这限制了其规模化的速度,也解释了为什么其销售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高昂的销售成本,直接压低了利润率,削弱了公司的财务吸引力。

股权激励的真实成本

这是一个在 Palantir 讨论中反复出现的陈年往事。公司通过大量的股权激励

( Stock-Based Compensation, SBC)

来吸引和留住人才。表面上看,公司是盈利的。但仔细一看,这部分利润实际上流向了员工的口袋。

一位评论者用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说:公司的净利润是漂亮的,但股东的实际收益并没有账面上那么好看。这反映了股权稀释对长期股东回报的隐形侵蚀。

第四部分:市场情绪的舞台故事的力量

不是投资现在,而是购买未来

一些相对中立的观察者坦诚地承认:从纯财务指标来看,Palantir 的股价确实疯狂。但他们认为,市场购买的并不是 Palantir 的现在,而是一个关于它未来的宏大叙事。

那个故事是什么?Palantir 成为西方世界在 AI 时代的数据操作系统。在这个故事里,Palantir 是不可或缺的,就像 Wi-ndows 之于个人计算机时代,iOS 之于移动互联网时代。

OP 所说的FOMO(错失恐惧症)在这里被明确地讨论和接纳。许多投资者坦然地说:我知道这很贵,但错过下一个微软或谷歌的恐惧,远大于短期内股价回调的风险。

科技革命的昂贵税

在技术革命的早期阶段,真正的赢家总是显得离谱地贵。亚马逊在21世纪初被认为是天价,后来人们才明白,那些贵实际上是便宜的。

从这个角度看,Palantir 的高估值可能不是泡沫的信号,而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合理定价。问题在于,风险与回报的天平是否已经失衡。

领导人的个人魅力

CEO Alex Karp 的个性在 Palantir 的故事中扮演了出乎意料的重要角色。支持

者认为他是一位有远见的领导者,敢于坚持长期主义,不为短期股价波动所动。

反对者则认为他更像一个布道者,其言论常常过于哲学化,缺乏对股东的直接问责。这种两极分化的看法,加深了 Palantir 作为信仰股或邪教股的特质。

第五部分:分层认知模型突破单一视角

在这场关于 Palantir 的激烈辩论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个通用框架,适用于评估所有高成长、颠覆性科技公司:分层认知模型 (Layered Cognition Model) .

这个模型的核心主张是:投资者需要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来审视这类公司,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某一个层面。

第一层:财务基本面层

核心问题:这家公司现在健康吗?

分析工具:市盈率、市销率、现金流、增长率、分析师评级等。

这是 OP的所有论点都建立在其上的基础。他看到了极高的估值倍数、分析师的负面预期,以及单一事件对股价的冲击。对于风险厌恶者和价值投资者来说,分析到这一层就已经足够得出卖出或回避的结论。

第二层:战略叙事层

核心问题:这家公司未来会变得多重要?

分析工具:商业模式分析、总可用市场(TAM)评估、竞争格局、技术独特性、管理层愿景等。

多头评论者主要在这一层展开防御。他们强调 Palantir 的软件平台模式、商业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其在国家安全领域的不可替代性。他们认为第一层的财务数据无法捕捉到非线性的增长潜力。

在这一层,投资者是在为公司的未来潜能支付溢价。

第三层:市场情绪层

核心问题:为什么其他人正在买入/卖出?

分析工具:技术分析、期权数据、社交媒体热度、宏观趋势、散户机构持仓比例等。

这一层捕捉的是驱动股价短期波动的市场心理和资金流动。FOMO这个词精准

地描述了这一层的本质。

在AI成为市场最强音的背景下,任何与AI 相关、有吸引力故事的公司都会吸引资金。在这一层,股价的涨跌与前两层可能暂时脱钩,呈现出越贵越涨的自我强化局面。

三层模型的应用智慧

这个框架最大的价值在于提醒投资者,单一的视角是危险的:

只看第一层的投资者 可能会错过整个科技浪潮而后悔,就像早期错过亚马逊的价值投资者一样。

只看第二层的投资者 可能会因为忽视估值和风险而陷入长期的价值陷阱,如200

0年互联网泡沫中的思科。

只看第三层的投资者 可能会在情绪退潮时被套在山顶,成为接盘侠。

一个成熟的投资者 应该能够在这三个层面之间自由切换,理解当前股价是由哪

个层面的逻辑在主导,并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投资周期,做出明智的决策。

结语:在迷雾中前行

关于 Palantir 的这场争论,根本上反映的是当代投资者面临的永恒困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何在理性分析和前瞻性认知之间找到平衡?

Palantir 可能是下一个微软,也可能是下一个思科。这取决于许多我们无法完全控制的因素政策风向、商业市场的实际采纳、技术发展的轨迹,以及最关键的,公司管理层的执行力。

但无论结局如何,这家公司的故事都已经成为了一个完美的教材,教会我们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做决策。在这个过程中,比数字本身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思维框架。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