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Baillie Gifford旗舰产品Scottish Mortgage核心投资原则

(2025-09-07 01:27:56) 下一个

无论你是什么样的投资者,无论是基本面投资、量化投资、技术分析、价值投资还是成长投资,如果希望获得超额收益,都需要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有趣的是,很多投资者号称自己花大半辈子在研究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是,很少人愿意认真分析投资者本人的竞争优势到底是什么。

对数据执着的任,通常会拿出短期的投资业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但是,如果去归因的话,这是不是很大程度上只是运气好,或者是市场自身上涨带来的?

还有光靠业绩说服力还是不够的,就用高学历、努力工作、高的管理规模等等来证明自己。

但是,依然很少人会反思自己投资方法的独特之处。自己是否真的具备差异化、难以被复制的长期优势?

柏基(Baillie Gifford)相信,作为专业投资者,看清自己的优势可以做得更好。

柏基的旗舰产品Scottish Mortgage(SMT)的年度总结中,基金经理思考了自己的投资理念的独特之处,以及其6个基本的原则。这些原则,帮助柏基能够树立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在长期脱颖而出,获得良好的回报。

以下文章,我们就分享Baillie GiffordScottish Mortgage基金六条核心投资原则

1.长期耐心的资本

我们的投资目光放得非常长远。只有在至少五年的时间里,一个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竞争优势才能真正体现出来。而我们正是希望发现并支持这些具备长期潜力的公司。我们不是把股票当成短期租赁的资产,而是把它们当成我们真正拥有企业的一部分。我们不靠预测经济走势或市场情绪来赚钱。实际上,我们认为在这些领域长期取得好成绩是非常难的,因为几乎所有投资者都在盯着这些东西,而它们对公司真正的长期价值影响其实很有限。相反,我们相信,从长远出发,我们更容易建立起优势,这才是对股东真正有利的方式

我们是一家有着117年历史的苏格兰合伙企业,思考问题的时间维度是十年,而不是几个季度。虽然这样的节奏听起来比较慢,但在一个急功近利的行业里,这种稳定反而能让我们保持耐心

我们也只用五年以上的周期来评估自己的投资业绩。说实话,真正看出投资水平的高低,至少得十年。

整个投资行业在应对市场情绪波动方面做得并不好。我们的长期视角和独立的所有权结构,帮助我们规避了这些风险。现在的世界充满了新闻、数据和各种观点,大部分信息其实没有多大用处,但却不停催促你立刻行动,而这些仓促决定往往适得其反。在市场低迷时尤其如此。

研究发现,人们对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对收益的快乐,前者通常是后者的两倍。我们担心,对于基金经理来说,这个比例甚至接近十倍。结果就是,大家太害怕亏钱了,宁愿放弃可能的高回报。我们认为,如果想抓住那些长期回报巨大的机会,就必须愿意接受短期的波动甚至亏损。

2.寻找少数的优秀企业

我们是一群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在很多投资者一味追求减少波动、避免亏损的今天,我们更愿意专注于推动企业成功的核心因素及其带来的长期影响。虽然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波动性听起来合理,但我们怀疑,靠股票本身来实现这个目标是否值得。毕竟,股票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非对称回报只要选对一家公司,你赚的钱可能远远超过那些判断失误带来的损失

虽然我们长期以来一直相信少数优秀公司的影响,但即使是我们也对市场内的能够带来回报的企业所占比例如此之低感到惊讶。我们自己的研究表明,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大约5%的股票在任何五年内都至少有五倍的回报。在更长的时间跨度内,这种幂律甚至更具戏剧性。对过去90年美国数据的学术研究表明,超过一半的股票超额回报来自90家公司。投资者冒着拥有市场中值股票的风险,却几乎没有回报。相反,这是少数优秀公司主导主要投资回报的结构的巨大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任务非常明确,那就是找出那些有机会实现巨大增长的公司,并长期持有,给股东带来真正的回报。我们之前说过,我们投资的时间跨度至少是五年。而对那些我们特别看好、市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其潜力的公司,我们往往持有得更久。比如,我们目前十大重仓股中,有八只已经持有超过五年,三只超过十年。

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选股。我们是主动投资者,而不是被动投资者或简单地买进指数中的公司。我们不会按公司市值、地理位置或行业分布来决定投资比例,而是根据每家公司的增长潜力和成功概率来决定持仓大小。我们对宏观预测市场时机的把握并没有太大信心,所以我们很少通过加杠杆或大幅调仓来博取短期收益。相反,我们坚信,保持一个相对集中的投资组合更有可能带来良好的回报,而且这也让我们真正像一家公司的长期股东。

我们认为,那些根据现在有多大(比如市值)来选择公司,只是为了让资产管理人保住饭碗,而不是为了让投资人赚钱。而大公司往往更容易变得官僚、保守、缺乏创新精神,最终可能被那些更有野心和活力的新公司打败。

3.向外部学习

我们对市场上那些常规信息的价值一直持保留态度。比如,我们并不太信季度财报的数据的重要性,投资银行的各种观点我们更是不看。我们倾向于过滤掉这些嘈杂的信息,而不是去采纳它们。相反,我们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往往来自那些不被市场主流关注的角度和声音。这个世界远比《金融时报》或《华尔街日报》呈现出来的要复杂、有趣得多。

你们当中可能有人读过非虚构类文学奖的入围作品。我们一直支持一些优秀的作家,也努力从他们的见解中汲取灵感,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投资。我们还与高校和学术界建立了合作,资助前瞻性的研究,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司的长期发展逻辑。

与此同时,我们的长期视角也促使我们和所投公司的管理层建立了一种更有深度的沟通方式。他们并不热衷于那种一季一报的更新节奏,因为这对长期发展几乎没什么帮助。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花时间和我们探讨公司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规划。听一听这些真正打造出优秀企业的创始人和企业家的想法,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

这种做法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个投资界流行已久的观点:信息优势在市场中是不存在的。但我们认为,在这个投资人都盯着短期财务数据有没有造假的环境下,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公司愿景、战略方向和企业文化,反而被大多数人忽视了

4.不给投资机会设限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投资成长股的投资机构。长期以来,很多投资人都更倾向于价值投资,或者热衷于一些短期套利策略,这使得他们很难接受如今一些公司可能带来的高速增长和巨大回报。而我们关注的是那种能迅速壮大的公司,它们通常不需要太多工厂或重资产。我们把这种投资看作是用看起来不便宜的价格买入极具成长潜力的企业,而不是传统意义上以合理价格买入成长企业(GARP。这也意味着,我们愿意为这些企业现在的利润支付更高的估值,因为我们相信它们未来的回报空间可能非常大。对于这类真正快速成长的公司来说,今天的估值看起来可能很高,但从长远看却很划算。

当然,并不是每一只股票都能成功,有些我们也会赔钱,但那些成功的公司带来的回报会远远超过损失。

目前,我们仍然以上市公司为主要投资对象,但市场环境正在快速变化,我们寻找潜力股的方式也在调整。我们投资过的一些最成功的公司,正在创造一种全新的增长模式。这类公司需要的资金比以前少得多,因为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快速扩展业务,也能借助外部服务降低成本。这让它们不再那么依赖外部融资,也就不必急于上市或向股东交差。因此,越来越多的优秀公司选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私有化,不急着上市。他们非常挑剔投资人,也不愿承担上市公司繁琐的监管和信息披露负担。

为了不错过这些真正有潜力的公司,我们也加大对私募市场的投资。对我们来说,这并不会改变我们的核心策略。我们关注的是企业长期的发展潜力,而不是每天股价的波动。事实上,股价每天的涨跌反而可能分散我们对基本面的关注。在私募市场,能否投资到顶尖公司往往取决于关系和声誉。而这正是我们能为股东创造独特价值的地方,因为一般投资者很难直接参与这类机会。我们的基金规模较大,又承诺保持较低的费用,所以即使进入私募市场,我们也不需要提高管理费来负担这部分投资。

5.保持有意义的关系

与公司管理层保持沟通很重要,但这不该是单向的关系。过去一段时间,整个投资行业在公司治理方面越来越放手,把话语权让给了那些只关注短期利益的激进投资者。我们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我们必须做得更好。作为长期投资者,我们有责任确保公司治理结构合理,并就真正重要的事情积极与企业沟通。更关键的是,如果我们希望企业把我们当作真正值得信赖的股东,并愿意与我们分享长期成长带来的成果,那么建立这种建设性的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

我们的投资,其实是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长期资金,帮助它们发展新业务、拓展市场、推动创新。而现在的公开市场却在这方面起到了越来越小的作用。投资者平均持股时间越来越短,市场也越来越像一个被新闻驱动的赌场。更隐蔽但更严重的问题是,很多公司被逼着把手头的现金分红给股东,而不是投资未来

管理层的激励机制也出了问题。他们往往以股价表现为目标,自然更愿意选择能立刻提高利润的数据,而不是增加研发投入或扩大产能。这让整个市场更注重眼前回报,而不是长期建设。但现实是,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真正有长期眼光的投资。我们在公开市场上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那些拥有稳定控制权或者管理层有长期愿景的公司。因为只有这类公司,才更有可能抵制短期压力,把精力放在真正有价值的长期发展上。

6.低成本

我们始终认为,把费用控制在合理水平,是我们对股东最重要的责任之一。相对标准来看,经常性费用率(截至2025331日为0.31%)较低。我们认为,高费用的负面影响经常被低估。0.31%的经常性费用率和1.5%的经常性费用率之间的差异可能看起来并不大,但如果换个角度,将成本视为预期年回报率的百分比,那么这种差异就很大了。

如果年回报率平均为10%,那么这相当于每年损失约3%15%的回报。我们也不认可绩效费。它通常会损害投资业绩,增加压力,并缩小投资视野。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