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艰难的抉择中举步维艰?

(2025-08-20 04:30:47) 下一个

解决方法?别再像个“水肺潜水员“一样思考,而要像个"海洋学家"。

心理学家们为此类认知偏差起了个名字:所罗门悖论。

我们擅长解决别人的问题,却在处理自己的问题时苦苦挣扎。

因为我们离问题太近了。我们身处水中。

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那么,如何才能跳出来,看得更远呢?

使用一种叫做**"自我抽离”**的策略。

 

这里有两种简单易行的技巧:

—种用于工作 一种用于生活

 

我们先从工作开始。

这个技巧来自英特尔的传奇首席执行官安迪•格鲁夫。当面临一个艰难的决定时,他会问自己:

“如果我明天就被取代了,我的继任者会怎么做?"

 

然后,他会瞬间找到答案。

他的继任者不会有丝毫犹豫。他们会做出那个大胆而必要的決定。这个技巧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将“自我”从等式中剔除了。

 

现在,我们来谈谈个人决定。

使用这个问题:

"我会建议我最好的朋友怎么做?"

因为当面对你最好的朋友时,你会变得睿智、直接、诚实。你突然能看清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而通常,答案也会变得显而易见。

 

简而言之:

工作:"我的继任者会怎么做?”生活:“我会建议我最好的朋友怎么做?"

 

跳出自己的思绪。进入更广阔的视角。

不要再像个水肺潜水员一样深陷于问题。要像个海洋学家一样,从宏观角度审视它。

你会做出更好的决定,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感觉更舒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晓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ionhill' 的评论 : T5不重要,我们的黄教主本科好像是一个不知名的州大的,今天谁能比的上他的情商智商,尤其是台湾人所谓的“人群里最好的儒雅风度”lol 我这几个星期在路上,待晚点再上来读你新贴的几篇文章,谢谢!
lionhill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炎' 的评论 : 历害,所以我说一家T5没错,比我牛多了,连T5边都沾不上.
是的,人生就是一种体验,有时候需要任性一把,享受过程而不是结果!
晓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ionhill' 的评论 : 是的,锻炼对我来说还有个作用就是减压,尤其是长跑,跑完后的感觉很爽lol,你或许可以来一次马拉松,波马是很多人的追求!我其实是个很爱玩的人,有一年沉迷于kickboxing,一周六七次直到把手砸得生疼得去看医生(忘了那个反作用力比我厉害多了lol),还有好几年沉迷拉丁舞,一年花个五六万去学去比赛和表演LOL。Life is a journey not an end result, right? ;)

你博客里不象论坛里那样热闹,悄悄告诉你我那天的“更正”其实是Berkeley Architecture and Stanford MBA. 我想你女儿那样喜欢小资情调的,Stanford 应该和Harvard, Yale一样适合她,只是多了些Entrepreneurship spirit;))
lionhill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炎' 的评论 : 你这锻练力度远超普通人包括我,历害!
锻炼的目的是身心愉悦,身体健康,马拉松不一定非跑不可,也不需要马拉松来证明自己,我就没跑过
晓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ionhill' 的评论 : 我一般一个星期跑三次,weight training 3次,瑜伽5次,跑步8-12 miles depending on 我的时间。我跑过几次马拉松,但这几年不再如此消耗自己了lol
lionhill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炎' 的评论 : 是你的long run? 准备马拉松?
晓炎 回复 悄悄话 Actually Wednesday;)
晓炎 回复 悄悄话 从“宏观角度审视”——- 这或许就是在投坛里我说过虽然你是STEM background 但你却不是一个只会深入研究的人,而是一个big-pictured thinker. 我从来都认为最后的赢家是那个focuses on the war not the battles 的人。

今天早上跑了12-miles,happy Tuesday!;)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