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开会出差,来杭州一周。当时住的地方和西湖很近。我数次独自走在堤岸上,观看湖光山色,也对那些古迹、历史传说与人文故事充满好奇与敬意。孤山、断桥、曲径、小亭,景色像画卷般美丽。而背后的故事,更让我隐隐感受到当地人文历史的厚重。有一天下午和一位浙大读研的同学骑单车到苏堤。两人上桥后快速冲下坡,还被罚了款,并不是因为“超速”,而是因为苏堤上不让骑车。年轻的时候,心情总是灿烂。
三十五年后的九月份,再踏梦中的西湖堤岸,那条自以为熟悉的线路真的并不太清晰,而且心境也不同了:曾经青衫的我,已经霜染双鬓。
这次走还是从岳庙开始,墙上的“尽忠报国”继续提醒着“青山有幸埋忠骨”。沿人行线前行不久,宋义士武松墓静卧于幽静湖边,其冢肯定是假,但侠义之气回荡。
西泠印社古树掩映间,石坊古韵、书香四溢。百年来余韵未散,文人们的执着高雅似乎仍在风中回响。
苏小小的墓静静坐落在湖边,亭台花木掩映,她的才情与凄婉故事为西湖增添了另一种韵味。再往前,是林和靖的墓。青松环绕,小亭覆盖,梅妻鹤子的典故让人感受到古人的脱俗,湖光与山色衬托出诗意。
途中还有其他文人雅士或地方名人的墓碑,或简朴、或庄重,题刻文字斑驳,诉说着江南历史的沉淀与文化传承。沿路的小景、花木与湖水交相辉映,处处都感受到文化与自然的对话。
经过远处的鲁迅雕塑,沿白堤缓行。天气炎热,并不算多的游人在歇息,拍摄。诸多网红在表演,增加了前所未有的景观。湖面倒影映着树影和远山,柳梢轻拂,微风扑面。“暖风熏得游人醉”,千年来,大概都是如此。岁月的痕迹在水波、堤岸与古迹之间交织。三十多年过去,这条路留存了景色,继续折射着文化的厚度,也慰籍着多少游子的心。
晚上观看了杭州宋城的大宋千古情的表演。导游竟然给全团拿到了第一排的票,连他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朋友笑着对我说说,人品好就运气好,我也就欣然认了。当舞台上款款的白娘子和俏皮的小青翩然舞到面前时,那一刻恍惚得仿佛穿越时空,真有不知身在何方的感觉。幸好手中手机及时定格下几段影像,才让这段梦境般的体验留下了凭证。【video 尚无法上载】
再走一次西子湖,圆了我多年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