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梦与念

开通文学城博客,记录日常的生活与遐想。
正文

回国笔记:一个母亲面对女儿留学梦的忧与思

(2025-05-13 16:36:25) 下一个

最近,南方一座二线城市的一位母亲通过微信语音联系我,咨询女儿出国留学的事宜。她是经由我的一位朋友介绍而来,听说我在美国大学任教,希望我能为她的孩子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指导。关键是从当地的中介那里她听到的都是一阵阵叫好声----出国留学好,绝对好,这样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话倒更让这位母亲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她迫切需要听到真实的信息。

从交谈中,我感受到这位母亲的焦虑。她对美国大学的情况了解不多,对孩子的能力也缺乏信心。母女关系紧张,孩子有什么事往往不愿与母亲沟通,反叛情绪较重。前几天,两人偶尔谈起留学的可能,女儿忽然对妈妈态度转变,主动请求母亲支持她的想法。母亲将此视为一个缓和母女关系的契机。在她心中,只要孩子有梦想、有潜力,她愿意不遗余力地支持。这大概也是许多中国家长的普遍心态。

我首先提出一连串问题,想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比如,英语能力如何?英语水平在留学申请中至关重要,是判断孩子是否有能力适应海外学术生活的重要指标。此外,我还询问了孩子目前的学习状况、成绩是否达标、是否有备选方案----也就是如果出国不成,是否还能通过国内高考进入大学。

遗憾的是,母亲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不清楚。她是回去跟孩子进行了沟通才又打回来的。

孩子目前就读于一所国际学校,读高二(11年级),而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本就与中国高考体系脱钩的,目标定向是出国留学。过去,这类学生主要前往美国,近年来由于中美关系恶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转向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虽然中国的出国留学人数整体变化不大,但赴美留学的比例显著下降,留美的学生中,印度学生现已超过中国学生,成为美国最大的国际生来源。

我感到孩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英语能力薄弱。据母亲所说,托福成绩尚不足 60 分,学习成绩也不理想。我猜测母亲可能隐瞒了一些挂科的情况。听她描述,孩子想出国,更多是出于对当前学校环境的厌倦。孩子目前是高二,渴望换一个环境,重新开始。

我直言,这种出国动机往往以失败告终。一个还未满十八岁的女孩,若只是想逃避当前困境而出国,而自身又缺乏应有的学术能力与心理成熟度,在陌生国度中很难真正站稳脚跟。更重要的是,这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没有第二次试错的机会。如果她出国后不能适应,后果可能是孩子“丢了”。我所说的“丢了”,并非指孩子失踪,而是指其学业和人生轨迹的全面受挫,前途尽毁。

孩子的目标是进入一所排名约在全美五十左右的公立大学,比如华盛顿西雅图。我告诉这位母亲,很多美国公立大学之所以愿意录取国际生,是因为国际学生所缴纳的学费通常是本州学生的两倍以上,为学校提供了可观的财务支持。但这些公立大学的四年毕业率普遍不高,大多在 75% 左右。这意味着每四人中就有一人无法按时毕业,有的因休学需五年、六年完成学业,有的则中途辍学返回国内。也就是说美国大学是进去容易,学出来不容易。

中国家长一旦孩子被美国名校录取,便奔走相告,学校也会在校报上公布录取名单。然而,一旦孩子在大学期间出现抑郁、休学或退学的情况,家长往往讳莫如深,羞于启齿。事实上,每年在美国高中和大学中辍学、休学的中国学生人数并不在少数。而在媒体中报道的,却不多见。

我之所以告诉她这些,是为了强调:并非每个孩子都已做好了留学的准备。如果没有充分准备,除了要付出约 200 万人民币的经济代价,孩子与家长还将面临巨大的心理创伤和挫败感,对整个家庭都是沉重打击。

这位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本就紧张。她自己经营一家店铺,工作繁重,几乎无力兼顾女儿的成长。女儿性格倔强、主见强烈,固执己见。可惜年纪尚小,缺乏经验,对留学抱有过度理想化的幻想。若语言不过关,在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学习和竞争,几乎没有胜算。失败的可能性非常高。

但孩子不愿放弃,依旧想追逐留学的梦想。我于是建议她从眼下可以采取的实际步骤做起。其中一条可行路径是申请一年期的交换生项目。孩子现在读高二,可以考虑立即申请前往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做一年交换生。

过去,不少家长会将孩子送入美国高中,而部分国内的国际学校也与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公立中学有交换项目。美国的公立高中虽然没有签发学生F1签证的资格,但可通过J1签证接收外国交换学生。这类学生通常住在寄宿家庭中,走读形式,并按照美国课程表上课。美国普通公立高中的课程难度整体低于中国同级别学校,尤其是数理化课程。例如,中国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到了交换学校往往能成为数学优等生。一旦在学习上获得成就,孩子的自信心便会迅速提升,这是极大的正向激励。

自从中美关系恶化,我不确定美国高中是否还能继续接收国际交换生。但这位母亲提到,孩子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些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的交换生广告。我认为这是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孩子可以在国外重读11年级,隔年回国继续完成12年级课程,最终在中国获得高中文凭。要申请美国大学,高中文凭是必备材料。

若能成功完成这段交换生经历,孩子的英语水平将有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若她能顺利完成国外11年级课程,也将证明她具备在美国大学学习的能力。美国大学招生官非常看重学生在美高的学习经历。例如,从美国私立高中毕业的中国学生,在申请时往往比那些来自中国不知名高中的学生更具竞争力。招生官普遍认为美国高中的成绩更可信。尤其是近年来媒体频繁报道中国成绩单造假的问题,因此只有少数重点中学如北京的人大附中、实验中学、师大附中,南京外国语、上海中学、深圳中学、深圳外国语等学校的成绩单才被广泛认可。而来自二线城市的中学,由于在美高校尚未建立学术声誉档案,招生官在招生时会相当谨慎。

因此,我建议她去学校或教育局了解交换生信息,争取交换生名额。如果成功,这一年既是对孩子留学意志的考验,也是留学能力的实战演练,同时通过住家经历学会与人交流的能力,提升跨文化情商。若她顺利完成交换生课程,母亲可以放心地继续支持她留学的梦想;若失败,损失也不算太大,大不了回家跟母亲一起打理店铺,至少还有饭吃。

这位母亲凭借自身努力已有一定经济基础,有能力供孩子留学。她最担心的,就是孩子是否具备独立完成海外学业的能力。因此,这一年的交换经历,对孩子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目前,这位妈妈正全力联系学校和教育局,积极打听交换生项目的具体操作。我真心希望孩子能获得一个机会,踏出留学准备的第一步。

也希望更多计划留学的家庭能从这个追梦故事中受到启发。起跑线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避免孩子输在终点线上。

2025.5.13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