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下飞机、出关之后,我直接搭上了在携程上预约的网约车,前往北京南站,准备搭高铁回家。这段路大约四十多公里,车程一个小时,正好可以和司机聊聊天。果然,一路上聊得热火朝天,时间飞快。飞机上几乎没开口,一下车就讲了一个小时,居然有点口干舌燥了。
因为我是从台湾转机回来的,司机一上来就问:您是在台湾那边工作还是定居?我对台湾缺乏实际的了解,所以不敢贸然默认在哪儿生活。我解释说,只是从台湾转机,其实是从美国回来的。
他一听美国俩字,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他先是一阵牢骚:你们那边疫情期间发了不少补助吧?我一愣,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他继续问,我只好如实说,大概收到过一两笔补贴,几千美元吧。不是说能发财,但也确实帮上了点忙。
他一听更不高兴了:我们这边可是一分钱没有!所有口罩还得自己掏钱买。我问他疫苗和药品是不是也自费,他说那些是免费的,但口罩要自己买,政府没给过补贴,也没有提供什么帮助。
这让我想起,美国当时除了个人补贴,很多个体户也得到了政府支持。我的一位朋友开诊所,他当时拿到了不少救助资金,而且没附加任何条件。他用这笔钱来支付员工工资,让诊所得以维持运营。这些在北京是完全没有的待遇,司机说:我们一分钱没有!连续重复了几遍。
接着他开始讲起自己跑网约车的辛苦和收入:我今天早上11点就出车了,加上你这单也就两单,总共一百七八十块钱。除去油费和车辆损耗,基本没剩多少。一天干下来,目标是挣四百块,到了这个数我就收工。他说这四百块钱,差不多是三四个朋友聚在一起吃顿烤串的钱,有时候还不够。
我安慰他说:起码你吃饭不用付消费税,也不用给小费。美国这边吃个饭,8%的州税加上15%甚至更多的小费,可不是个小数。这笔钱你至少省了。
聊着聊着,他谈起了自己的孩子。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正在读大专,学的是空乘服务。他的目标不是让女儿去当空姐,而是进入地勤部门,工作稳定,还没有飞来飞去的辛苦和风险。小女儿还在念高中,成绩不错,还是北京市某区游泳队的队员。他打算让小女儿以后出国留学,但现在还没拿定主意。
我回答:你有两个孩子,一个出国,一个留在身边。等你们年纪大了,总有人在身边照应。没想到司机很超前地说:我们老了就去养老院,凭什么非得让孩子伺候?这话让我一惊,因为我接触的大多数中国朋友,无论是大学教授还是普通百姓,都很难接受养老院的概念,总觉得那是个不属于“家”的地方,甚至把它视作“人间地狱”。
我告诉他,我是早年留学的。我的建议是,如果真想送孩子出国,不如先让她在国内读完大学,再考虑出国深造一两年。毕竟留学是大投入,一年三四十万人民币,读完本科少说也得近两百万。可现在回国后,如果不是美国名校毕业,这种普通院校的学历并不具有竞争力。几百万砸进去,回来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岂不是打了水漂?
而且你说孩子英语一般,那出国四年都不一定能练好英语,等练明白了,学业也快结束了。我尽量婉转地说出实情。
他其实也有自己的打算。他希望孩子能通过体育这条路留在美国。我不好直说,心里自己想:如果颜值可以,找个华裔或外国人嫁了,也是一条路。但如果颜值不行,不靠婚姻,那就只能拼命学习了。
关于孩子的婚姻,他说孩子将来结婚与否由她们自己决定,可以结婚,也可以单身一辈子,全凭意愿。但有一点,他必须最终拍板定夺。他最后判断的理由是:我得看看那人人品行不行,太有钱的家庭也不可以,孩子会受委屈。我主要看人品,只要能过得开心就好。
他家孩子练游泳每年也要花不少钱,尤其是暑假要到外地集训,全是自费。我说:如果她游得不错,又是北京户口,那升学要比河南山东的孩子轻松多了。至少降个百分左右。最好还是留在北京读大学。
我建议他,毕业后可以自己开公司教游泳,收入会比找工作稳定,也有前景。他点头赞同说:自己开公司挣个八九十万不难,但我更希望她进体制,旱涝保收,课余再当教练赚外快。
我笑着说:那就别折腾留学了。现在出国的人太多,普通海归不再吃香。美国环境也不像以前了。不如在北京安家立业,结婚生子,陪伴父母,这可能才是最好的选择。
我问他:“你在北京有房吗?”他立马挺起胸膛说:“我是北京居民!”听他语气,可能不止一套。要不然,就他这收入,很难想象还能计划送女儿留学。但有房就不一样了,哪怕卖掉一套,拿出两三百万去留学,也不是不可能的。即便将来留学没太大成果,至少也算开了眼界,增长了阅历。
说到底,那些没留过学的父母,心里总藏着一个梦,希望孩子替他们完成当年未竟的留学梦想。但是对很多普通人来说,这并不是一条铁定的康庄大道。
2024.4.24 于中国
Agr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