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梦与念

开通文学城博客,记录日常的生活与遐想。
正文

《演员请就位》:傲慢、霸凌与潜规则,影视圈的“权力游戏”

(2025-02-22 06:05:34) 下一个

最近剧荒,随手打开了《演员请就位》。看了第一期的上下集,忽然明白了影视圈的“潜规则”生存基础。

这次来参加的大部分是年轻演员,20多岁为主,也有一些30多岁的。令人惊讶的是,很多人在自我介绍时提到,自己已经有10年以上的出道经历。也就是说,这些演员在少年时期就已经开始演戏了。显然,这样的机会并非随便在街上抓一个人就能得到的,大多是通过家长的关系或某种“门路”才能获得露脸的机会。可以理解,这些从小就有演艺经历的演员,长大后更容易进入演艺圈,也少了普通人家的孩子常有的那种窘迫感。

四十多位年轻演员进入大厅后,两位导师级人物登场。一位是惠英红,香港演员,前不久刚看过她的一部电视剧,演技依然犀利。另一位是杨晓培,据说是市场导师。两人一入场就开始“发难”,按照普通面试的程序向学员提问。然而,第一个问题就让人惊掉下巴——杨老师直接问:“在座的演员中,有谁动过?”潜台词是,谁整过容,在脸上动过刀?

看来话题很敏感,房间里瞬间陷入沉默,大家面面相觑,尴尬至极。惠英红赶紧打圆场,笑着说:“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我自己脸上就动过七八十刀,都是因为受伤不得不做。”她光滑的脸确实看不出整容的痕迹。见没人举手,杨老师直接指向后排的一位女生:“你站起来,你是不是整过?”女生坚定地摇头:“没有。”

我注意到一个熟悉的演员——卜冠今。她在《二十不惑》中表现自然,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现在的她,眼睛明显整大了,双眼皮也显得不那么自然。然而,她并没有站起来回应杨老师的问题。

提问这种尴尬的问题,除了有下马威的作用,实在让人不解。毕竟,这实在是太私密了。这档节目的冠名赞助商就是美团医美。既然节目本身就在宣扬医美,为什么还要让演员们难堪?杨老师自己那一头“奶奶灰”头发,不也是为了追求与众不同的风格吗?是不是也算是一种“动”?这种双标行为,实在让人反感。

导师们的盛气凌人,居高临下,完全是一种“霸凌”的姿态。随着其他导师入场,这种氛围愈发明显。尤其是吴镇宇,他的普通话磕磕绊绊,却摆出一副“影帝”的架子。前不久看过他演的一部电视剧,《边水往事》,饰演毒枭老大,确实出彩。但在这里,他完全像个小丑,穿着一条肥大的裤子,裤腿里仿佛能塞进两个人。点评时,他不是翻白眼就是撇嘴,挤眉弄眼,豪横做作,毫无对演员的尊重。

相比之下,陈凯歌的表现则得体许多。他尊重演员,点评时也充满细节,令人信服。而章子怡则显得过于苛刻,甚至直接对演员大喊:“下去,下去!”这种吼声实在让人不适。我不禁想,这些演员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如此训斥,会作何感想?

这种导师与学员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让我联想到影视圈中那些众所周知的“潜规则”。为什么很多年轻演员不得不通过某种“交易”才能获得机会?为什么很多演员最终选择与导演或制片人结婚?这种“霸凌”氛围,正是潜规则滋生的土壤。

更令人不解的是,导师们似乎也无法做到一视同仁。比如,陈凯歌连续给了张百乐三次机会,而另一位唱跳演员却被章子怡直接吼下台。还有一个女演员,虽然只有两个月的入圈经历,却因为一封推荐信获得了行业S级评分。这封信被杨老师当众宣读,称她是“天选古偶”,颜值出众。然而,导师们对此却无人反驳,最终给了她与其他演员一样的B级评分。这种明显的偏袒,实在让人质疑节目的公平性。

导师们不断问演员:“你们为什么要当演员?”其实答案显而易见——演员是中国当下最赚钱的职业之一。有名气的演员拍一部电视剧就能赚上千万,这是普通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财富。虽然陈凯歌说,演员应该从表演中获得“幸福感”,但如果没有金钱的诱惑,这种“幸福感”还能存在吗?

如今,想当演员的不仅仅是科班出身的学生,还有来自唱跳、主持、舞蹈、综艺等各个领域的年轻人。他们热情高涨,奔着演艺圈而来,更多的还是为了名利。只有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大腕”,才有资格回头谈论“幸福感”。

我赞赏这些年轻演员的勇气,他们敢于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示自己,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毕竟,以往参加过《演员请就位》或《我就是演员》的学员,大多在后续发展中获得了更多机会。但我也希望,导师们在点评时能多一些耐心和尊重,少一些傲慢和霸凌。毕竟,没有人天生就会演戏,导师的责任是发现闪光点,而不是打击学员的信心。

正是这种居高临下的“霸凌”氛围,让我更加理解了年轻演员们的委屈与无奈。为了圆自己的演员梦,他们不得不低三下四,甚至付出身体和灵魂的代价。影视圈的“潜规则”何时才能被打破?或许,只有当导师们放下傲慢,学员们才能真正“请就位”。

2025.2.22 于美国佛州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