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讨论了电视剧《生万物》如何颠覆长期主导中国政治生活的阶级斗争话语体系,而转而从人性的角度来塑造人物、界定善恶。而今天《生万物》的第18-20集的剧情,更进一步颠覆了上述阶级斗争理论。我们看到,天牛庙村遭到山匪马子的袭击,全村面临被屠村之灾。大敌当前,不论地主还是贫农,都被逼上了同一条绝路。在马子的眼中,无论出身如何,都是[
阅读全文]
电视剧《生万物》的时代背景大致设定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剧情中提到过北伐战争、南下大军,也呈现了农会的活动:农民开始组织起来,攻打县衙,并在组织者的带领下推动农民运动。这一时期正是毛泽东所倡导的农民运动方兴未艾的时期。毛在1927年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就曾描述过类似的农会组织和打土豪分田地的情形,并在分析中提出了阶级斗争理论,[
阅读全文]
最近剧荒,每天只追那部古装剧《锦月如歌》。虽然剧情也非常精彩,但一天只更两集,远无法满足我追剧的需求。今天好像是阴转晴,忽然在平台上看到推出了两部新剧:《生万物》和《乱码迷局》。我对当代题材的职场、扫黑除恶、破案类剧情一向感兴趣,看到《乱码迷局》后面打着一个悬疑的标签,就选择了从它开始看起。说实话,看完今天首播的七集,并没有留下太[
阅读全文]
上周末,我去朋友家聚会,其中有一位朋友是大学里的高级研究员,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科学家。他当年在国内学医,八十年代末来美国,开始是跟着老板做研究,后来独立出来,申请到了国家科研基金,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还带了几个博士后。朋友已年逾七十,按理说可以退休了。然而,他三十年来一直专注于同一项研究。今年递交研究经费申请时,他并未抱太大希望,甚[
阅读全文]
最近除了追看热播剧,我还特地选了一部先前播出的电视剧《焕羽》。这部剧篇幅不长,适合一口气看完。尽管《焕羽》最终呈现了一个圆满结局:女孩与男孩在灯塔下重逢,在光的引领下走向一个尚未揭晓但令人期待的未来。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走过的曲折成长之路。两位主角都曾遭遇生活的重创,甚至一度想要一起离家出走。如今,他们已从少年成长为大学毕业的[
阅读全文]
在电视剧《扫黑风暴》中,尽管警方最终成功抓获超级毒贩卢少骅,并将其判处死刑,但该剧的结尾处理却极为狗血。卢少骅刚被宣判,转眼我们便看到破案最大功臣林强峰在协助外地警方办案时牺牲了。也许编导意图凸显缉毒工作的高危性,但从效果来看,却像是在用林强峰的牺牲为卢少骅垫背,无端削弱了正义的胜利感。观众不禁要问:这部剧究竟想表达“魔高一尺,[
阅读全文]

五月底的时候,我家的菜园基本上都种满了。那天是个周末,朋友来家里吃饭,顺手带来了两棵瓠子苗。我一时有点为难,主要是菜地已经没地方了。记得多年前曾在另一个朋友家看到过瓠子,他家种瓠子那块地特别大,绿绿的一片。我这边,最大的那块地已经留给了南瓜,再种瓠子实在是腾不出空间。但朋友既然带来了,又不好意思说不要,只好先收下。第二天,我下菜园[
阅读全文]
初看这部电视剧时,我觉得颇有趣,至少被剧中那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一路成长、步入成人世界的过程所感动。一些场景确实撩动了曾经年轻的心,但随着剧情推进,原本的感动却逐渐被一种说不清的呱噪乏味所取代。细细一想,症结在于该剧人物缺乏真正的成长与变化。编导似乎陷入了青春爱情剧惯有的烧脑套路,沉溺于理想化的初恋幻想,难以自拔,导致剧情后期显得空[
阅读全文]
《扫毒风暴》应该是当下最火的电视剧了。我几乎每天都在期待它的更新。可是这部剧更新的节奏颇为奇特,有时上午放一集,下午再放一集,为了不错过,我一天之中会多次打开播放平台,生怕漏掉最新剧情。这部剧之所以吸引人,首先得益于编导在拍摄手法上的创新,或曰“故意随便法”。镜头语言很奇葩,独具一格,观众仿佛能感受到摄影机一直跟随着人物在行动[
阅读全文]
最近有些剧荒,但实在不想去碰短剧或古装剧,于是随手点开了《樱桃琥珀》。从剧照和海报看,这显然是一部关于童年和青少年生活的剧。因为有我欣赏的演员赵今麦出演,还是忍不住点进去看看。没想到竟然很快被吸引了。有些场景甚至让我眼眶湿润,虽然称不上老泪纵横,但心里确实被感动了。最打动我的,是这群孩子之间那种真挚、自然的情感。他们并非出生在叫群[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