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INTC)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后盘后暴涨 8%,但常规交易时段迅速回吐。这不是“消息兑现”,而是“情绪交易 → 机构定价”的切换:盘后在低流动性环境中对“标题级惊喜”过度反应,而开盘后机构回到对质量与指引的理性评估。
一、我的仓位与逻辑
28 美元:首轮建仓(正股 + LEAP);
35 美元:第一轮加仓(正股 + LEAP);
37 美元:准备第二次加仓。
我的逻辑不是短线博弈,而是三层叙事共振:
执行力溢价 + 资本溢价 + 国家安全溢价。
如果公司兑现 IDM 2.0、IFS 外部订单、AI 芯片协同三条主线,长期市值有潜力走向 1 万亿美元,对应股价大约 200–250 美元。
二、盘后 8% 涨幅消失的真相
Q3 财报表面亮眼:营收 137 亿美元、GAAP EPS 0.90、非 GAAP EPS 0.23,全面超预期。
但机构看到的,是“短期惊喜 + 中期压力”:
GAAP 利润主要来自 剥离 Altera 多数股权的非经常性收益;
管理层给出 Q4 指引疲弱,非 GAAP EPS 预计仅 0.08;
盘后高点触及 41 美元 技术阻力,引发大量获利盘。
盘后情绪的狂热与开盘理性的校正,是市场层面对“执行力”和“可持续性”的再定价。
三、SoftBank 与 NVIDIA 的资本背书
2025 年,英特尔获得两笔决定性投资:
SoftBank 以约 23 美元/股 投入 20 亿美元,押注 Altera 与 AI 可编程逻辑生态;
NVIDIA 投资 50 亿美元 入股 IFS,同时在 封装层通过 NVLink 与英特尔协同 GPU 互联。
这不是短线资金,而是生态资本。
他们的目标回报通常在 100%+,这意味着他们看的是 50 美元以上的股价空间。
这种“资本信任”本身就是一种溢价:他们押的是 Intel 的复活,而不是季度利润。
四、AI 下沉:客户端与 Edge 的长期红利
AI 计算正从云端训练逐步下沉至客户端与边缘端,这对英特尔是结构性利好。
新一代 Lunar Lake 与 Panther Lake 集成 NPU,支持本地推理;
微软已确认 Copilot+ PC 将全面使用 Intel 平台;
边缘计算(车载、安防、工业、医疗)需求增长,Intel 的 CPU + NPU + GPU 一体化架构能在成本和能效上形成竞争壁垒。
AI 的分布式化趋势,让 Intel 从“被边缘化的 CPU 厂”重新成为“AI 生态的硬件入口”。
五、CEO 陈立武:保守中的执行力
2025 年 3 月上任的 Lip-Bu Tan(陈立武) 以执行力与风险控制著称。
他主导完成 Altera 交易(向 Silver Lake 出售 51% 股权,估值 87.5 亿美元),并推动 18A/14A 制程爬坡与成本削减。
这是典型的“保守 CEO 带来的可信兑现周期”,让市场逐步回到“相信执行”的状态。
六、地缘风险与国家安全溢价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地缘紧张,正在给英特尔带来结构性估值支撑。
如果:
美国对进口芯片加征关税;
或 台海局势恶化导致台系产能受阻;
英特尔将成为美国境内唯一具备先进制程与封装产能的本土厂商。
届时,IFS 将直接承担国家战略级产能角色,成为美国制造体系的“底盘”。
换句话说,在任何供应链冲击场景下,英特尔都是系统性受益者。
这类“主权制造溢价”是市场尚未完全定价的部分。
七、万亿市值的可行路径
营收增长:从 530 亿美元提升到 800–1000 亿美元;
估值倍数扩张:P/S 从 3–4x 提升至 10–15x;
政策与资本协同:CHIPS 资金(7.865 亿美元直接补贴)+ SoftBank + NVIDIA 共同托底。
若三者同时成立,市值可达 9000 亿–1 万亿美元,对应股价 200–250 美元。
八、我的结论
盘后 8% 的噪音是情绪与现实的分界;
SoftBank 与 NVIDIA 的下注,看到资本的方向;
AI 的下沉与 NVLink 封装合作,看到技术协同的确定性;
陈立武的稳健执行,让我看到兑现路径;
而地缘与关税风险,让英特尔成为“美国制造的底牌”。
因此,我选择在 28 / 35 / 37 这一区间持续建仓与加仓。
不是因为短期波动,而是因为 这是一个执行、资本、地缘三线共振的重估机会。
耐心,是这笔投资最大的杠杆。
本文采用了gemini和chagpt的深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