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精舍美食
1974年秋天,我和李曙光去上海嘉定化肥厂帮助检修。我们先到上海,再乘市郊公共汽车。嘉定化肥厂在南翔镇过去2站,当天就到了。
第二天,检修还没有开始,商量后决定去南翔镇玩玩。无意间见到了南翔小笼包和古猗园,当时都还不怎么有名。品尝了美味的小笼包后,又去南翔古猗园游览,见其景致清幽古朴,虽小却也惬意。比较不久前去过的松江醉白池,感觉都不错。但醉白池宽敞舒坦,无局促感,既淡且雅,显得清爽自在,可见建园者对空间布局之美已娴熟在心。那时或偶遇三二人,或独自对影,感受其清静,几成忘返之旅。传说醉白池是明代书畫家董其昌的住處,后来有人查证为清代顾大申在顺康年间所建。
见景生情,想起我姐姐下乡的地方,有一个大队叫房子,因为其余都是泥墙草舍,只有在那里有一间瓦房,因此而得名。1965年和1966年我都曾到过那个公社,除了公社所在地有几间瓦房,其余所到之处,放眼望去尽是茅舍。所以,引发我感触的不只是精致与优雅,还有差异。明清时期富者甲第连云,贫者无立锥之地。近200年前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英国人说在中国见到的房子,只有两种,一种是大富之家,一种是贫寒人家。所经过的地方以及河的两岸,大多数房子都是土墙草顶的草舍。也有很少一些高大、油漆装饰的房子,可能是富有者的住所。很少看到中等人家的房子。
文人将闲情逸致融化在精致空间的创造之中,成为一门艺术,得到后人的赞赏。但贫富差距如此,依然心安理得,令人难于理解。苏州园林全盛于明清,明中叶至清乾隆年间,吴县、长洲、元和三县境内,有园林和庭院300余处。当时的士大夫们似已麻木,终日沉湎于围墙中的一方小小山水之中。这些精致的园林出自造园者的精心构想和工匠们的心血,其背后也满含贫民的血泪。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古代,不知要多少农民才能养得起一个知识分子。究其原因,应该是知识分子群体的社会责任缺失。亦可见当时社会结构的失败,已几近绝望。
社会的分工本来是一种进步,选拔一部分人来从事与文字相关的工作,给予相对优渥的待遇,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他们承担的社会责任更重大,当以天下为己任。有些人凭借手中权力或者近水楼台,无限制地为自己获取财富,恣意挥霍,又宣扬等级与上智下愚,由此加剧了人民的痛苦,使社会陷入压迫、反抗和暴动的循环中。或由于政治制度的越不开明,自明晚期至清朝,官僚士绅阶层的群体性崩塌,可能是近代中国遭受深重苦难的最大原因。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中曾出现过像杜甫、苏轼、范仲淹、王阳明等许多关心民众疾苦,甘愿舍身为国的优秀人物,但同时也有不少欺世盗名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形成巨大的反差。为何会出现绝然不同的二类人,我以为前者除思理清晰、心志高远外,大多经历了颠沛流离艰难困苦,深知民间疾苦,能体察世情民意,是丰富的经历造就了他们的见识和意志,使其追求的是天地、社会之大美。另一些人则始终在养尊处优之中,或有创意为后人称道,亦只好算浅显之小美。
到嘉定化肥厂,发现他们的外宾餐相当不错,菜肴和点心都已超越了丰盛而进入精美的阶段。菜品中当数大汤黄鱼最鲜美,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过黄鱼,这么大的更是罕见。黄鱼很新鲜,这是关键;咸菜也很地道,加上笋片又嫩又鲜,烹调得恰到好处,把味道都吊出来了。李曙光吃得很开心,饭后边走边饶有滋味地笑着说,大汤黄鱼,真不错!下午会送点心,其中要算嵌红豆沙的糯米饭糕最好,略炸一下,形成金黄松脆的外皮,夹着软糯的糯米饭粒和又甜又沙的内芯,比我们那里用糯米粉做的炸麻球要强不少,堪称一绝。人生不过如此,夫复何求,此话颇引人同感。
我们在小食堂吃饭,第一感觉就是特殊化,遇到刚才还在一起干活的嘉定厂师傅们端着饭盆子从大食堂出来,不免有一丝负疚感。但对美味的渴望足于把这一丝负疚感冲得云消烟散,可见在饥饿中能得到美食的时候,人的意志有多薄弱。后来想了想又开始释然,觉得我们帮忙没有收他们工钱,招待好一些并非不可,况且在这里检修总比家里辛苦些。可见人总会给自己寻找些理由,然后就心安理得。
二十多年以后又遇到了类似的好事。我在美食方面应该算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免不了会少见多怪。由于下岗,经朋友介绍去一所高级中学当了临时的计算机老师,兼做一些教务软件之类的开发。午餐是免费的,很丰盛,主菜一荤一素,不乏时鲜,时有珍稀之物像鸽子、黄鳝、鳜鱼、甲鱼等,若不够还有可以随便拿的菜和汤。家在就近的老师,带回去两个人吃也够了。
学生餐厅的情况就不一样,午餐铃声一响,学生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猛跑,前几名得到好菜的机会应该不会太小,当然可以肯定和老师们的有差距。但后面的就不好说了,最悲催的是你前一个同学有,到你没有了。胆子大的学生会踮起脚尖向教师食堂眺望,希望能看到点什么。一次在食堂门口遇到了一位熟悉的人正在给学生送菜,招呼之后就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就像之前在嘉定化肥厂曾有过的那种负疚感。
想起此前不太久,女儿在家乡之外的某城市读高中,我和妻子第一次去看她。恰好上午的课刚结束,隔着窗户,见她慢吞吞地落在抢菜队伍的最后面,无论妻子怎样焦急火燎地向她呐喊,催她快点跑,都无济于事。或许是对新的环境不适应,发现她消瘦了许多。以后每隔二三周我们就去看她,给她带菜。当地的一家远房亲戚也给她送菜或在星期天请她去吃饭。但不知道为什么,老长一段时间她依然消瘦下去,让我们十分无奈。又见到眼前的场景,我的心酸酸的,像受到了无形的责备。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知易行难啊!
教师节到了,我也收到了学生们送来的若干礼物,打开后未免惶恐。贺卡中高大上的赞美与感激之词,让我感到载不动那么多崇高的赞誉。那时教师的待遇我看已相当不错,包括学生们都很尊重老师,新闻里常有表彰,丰盛的午餐不要钱,假期有免费旅游,收入充裕稳定。但是还有老师向我抱怨说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让我感到很奇怪,大概是在和干部们比吧。于是安慰他说,我感觉在学生面前,老师的权威是唯一的,不要说在工厂和机关,就我听到一些老兵谈起,即使部队也无法与之相比,他说这倒是。既然如此,为何还抱怨呢?也许是离心目中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还有些距离吧。
我以为教师当如园丁,培植的花朵越艳丽多彩就越能收获更多的欣慰。在高中及以上会有师生竞争的现象发生,应该是好事。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人类的发展本来就寄托于后人超越前人。若只靠学习,缺乏创新,即便老师都是圣贤,学生必有不能完全学到的地方,如此以往,岂不是一代不如一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现在的话来讲或许就是:学习和继承人类的精神财富;规划与开拓人生的道路;关注并消除心中的压抑和困惑。有人说: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是心灵上的对话,而不是一个工匠在塑造和凿刻无生命的雕塑。心灵永远是对等的,在这样的对话中不能出现一方完全凌驾于另一方之上的情况。
这一次去嘉定,干了些什么活至今都已忘了,只有吃与玩都还记得,可见记忆有选择性,有时还会喧宾夺主。产生了一些联想,有点跑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