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冬儿

温和世界,温暖人生。
正文

看了几集《生万物》

(2025-08-20 08:46:59) 下一个

昨晚看了前四集的《生万物》,略有感想。

首先说片头,多彩的很象沙画又像版画的线条画做成背景,载着剪纸画移动着,使得整个画面既流畅,又有民族化的艺术特色,这是以往影视剧未曾见过的,非常独特,第一印象就加分了。

其次,我感觉这剧有大片的筹划。几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中国影视剧突出的故事性还在那里,但已不再从编剧的巧妙性来体现,而是故事情节明朗、简单易懂,导演有节制地把握着故事行进的节奏,给予演员充分的表演空间,将舞台表演的演出效果带到了电视剧场景里,产生出“看戏”而非“追剧”的效果。故事进行的下一步于观众而言,基本都能猜得出下面的戏,而故事发展也证明后面没有意外发生,故事完全符合人物性格所带来的情节发展,这就很象人物带动戏走,而不是编剧和导演编造情节来安排故事了。喜剧的效果有点象以前看戏的情形,看过无数遍的戏了,其中情节观众都熟悉甚至能脱口同诵或同唱了,但观众仍然重返剧场反复去看那同一戏剧,且乐此不疲。那就是经典的力量了,不需要离奇的故事情节,故事主题符合观众的需求,演员表演也正符合人物的典型性格,故事性和“名角”的光彩及功力交相辉映,成就经典的恒久辉煌。从人物设计而言,基本上都是所视即所得,人物个性没有太多隐密性和欺骗性,编剧和导演将了解权基本交给了观众,观众轻松了解剧情与人物,并且能自信预测以后的故事发展,这种让观众放松,对剧情和人物完全信任的观剧效果,能让观众安下心来,集中注意力在演员的表演上。

还有一方面我感受较深,那就是我称之为元素化的特点。只要对中国戏剧略有了解,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些“成语”样的戏剧故事,比方“姊妹易嫁”。不一定要完全复制一样的故事情节,只需把从前的“概念”一样让人熟悉的东西当成元素,植入到新的故事情节里,就能让观众产生出仿佛熟悉、想要温故知新的参与感。我猜,不同观众根据自己的年龄和知识背景不同,都能从剧中找到自己曾经熟悉的某些元素,这些元素包括故事情节、道具、场景设计、镜头运用和演员服饰等。这种收集和采用美好经典元素的方法使我联想到,以后的创作不仅AI善长东扯西拉,人的自主更可以主动采收人类文化瑰宝,重新“编织”成既有传统意味又有时代新风采的艺术作品。

由此我又想到这部剧于时俱进的特点。有些比方说作为道具的食物和服装,还有参与情节的“刷牙”,这些未必符合故事的历史条件,也与地主老头“周剥皮”一样极其吝啬的人物性格有所冲突,但此剧可能为了符合年轻观众的生活背景和观念,安排道具都比较趋新。这对有阅历的观众而言,可能未必觉得真实可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猫冬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5' 的评论 : 谢谢红米阅读留言。确实那个演员演戏比较细腻,角色善良且温顺的性格表演得非常到位。
猫冬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晓青阅读留言。你写的影视观感我也读过一些,我一直喜欢潜水,不太主动发言。
红米2015 回复 悄悄话 演大脚娘的演员非常好,即使大特写都毫无破绽。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这部剧好看,我也在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