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把气电水的新户头弄好了。
原来以为可以网络注册的,查电邮才发现,网络注册不算数了。还得打电话去。
比方说,电力公司的电话打过去,一层又一层的自动接听,自动接听有时不懂按键,有时听不懂“yes”,一遍遍重试,象游戏过关一样,终于挪到最后等待真人接听。
可是我被告知需等待1.2至2.2小时。
我感到沮丧。这时自动接听忽然问我一句,你愿意放弃等待,等我们给你回话吗。我略加犹豫,把电话挂了。
重拨号试试运气,再游戏般层层过关,再次被告知需等待更长时间。
真是发癫!我心想,电力公司有这么热门吗?!当再次听完自动电话问是否愿意等他们打过来回话吗,我这回学乖了,答了句“yes”。自动电话立马懂了,它立刻挂断了电话。
我放下电话,正准备起身。有电话进来,看显示是外州的能源公司。我马上接了,先反复确认他们是与本地电力公司挂钩的供电商,然后给出新家的信息,这才终于把那边的电给换上我们的户头了。
我又继续去给煤气公司打电话,套路基本一样。当被告知需长久等待,被问是否愿意等他们打电话回话服务时,我毫不犹豫答“yes”了。果然,十几分钟后,煤气供应商的回话服务帮我设置好了新户头。
原来如此,现在的气电公司已经转变为通过回话服务来实现快速接通了。我没想到快速的奥秘在“回话”服务上。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猜,出于网络安全因素,网络注册已经变得徒有虚名了。而本地气电公司其实都是二道贩子,与其他们来连接顾客与供应商,倒不如直接把顾客的信息转送给供应商,由供应商直接打电话给顾客来完成服务了,这样本地的气电公司就可以尽量减少客服人员,而由自动电话系统完成顾客基本信息转发给供货商这个任务了。如此一来,这些公司就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员开支了。
只是这“回话”服务,可能存在一些隐患。顾客的个人信息都在自动回话系统建立的数据库里,这个数据库应该是与供应商共享的资料。只要一方的数据库有差错,资料就会乱了。另一方面数据共享也增加了顾客资料泄露的机会。
说起“回话”服务,我还有另一种顾虑。当下里冒充邮局、银行和信用卡公司等的假装“回话”类型的诈骗电话越来越多,有时简直可以以假乱真,让人感觉难以区分。
因此说,如果不是很快回话的顾客在等候的“回话”服务,顾客接电话之后,除了反复确认,如果顾客还另有一套可以网络登陆的系统可以查验,就可以用电话以外的其它设备去网络登陆,查验一下电话通知的可靠性。不要单凭电话“回话”的“通知”就相信,以免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