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艺术圈里,如果要找一个人,他既是拍卖行的座上宾,又是八卦小报的常客,还能让文学家、画家、评论家、网友、吃瓜群众都一齐热闹,那大概非范曾莫属。这个名字,本来该只和国画、书法、古典诗文连在一起,可偏偏因为他传奇到近乎荒诞的人生,让人记住的不仅是“白描人物”,更是一桩桩看似离奇婚姻与江湖争斗。
1962 年,中央美术学院的校园里年轻气势正盛。范曾,那个位列校门口排队小画人的青年,画着一幅《文姬归汉》的毕业作品。与别人不同的是,他选了个极识时务的题材:当时人艺热演郭沫若的《蔡文姬》,他体察“风向”,画了同个题材,等待风口。为了让郭沫若看到这幅画,范曾不惜在他家门口蹲守多日——秘书王廷芳最后终于见了范增,并代他转递了画稿。郭沫若展开一瞥,激动得“夜不能寐”,清晨伏案题下一首五言古风:“汉家失弘驭,四海繁兵马……”,还说“以后画多少给题多少”。这样一夜之间,范曾登上行家视线的舞台。
然而,这一笔“提携”背后,也有剑已上鞘的意味。导师叶浅予质疑其借郭沫若的名声,坚持不让此画参展。最后,蒋兆和调和妥协,条件是遮掉郭老题字才能参展。后来,此画成为范曾被收藏的毕业作。这件事成了艺术圈圈中的惊雷:范曾固然技艺不俗,却让人看见他如何借助关系“登堂入室”,“名人题词”,远超过画作本身的价值。
带着《文姬归汉》那个“非凡开头”,范曾在 1963 年迎娶同窗林岫——诗人、书法家,才女一个,两人曾以“艺术佳侣”自诩。但结婚5年,却因柴米油盐的日常悄然熄火。至今,范曾或许还用那句文艺而冷峻的话描述:初恋的燃料烧尽,只剩灰烬。那段婚姻如画中的花苞,盛了几瞬便掉落,成为他人生早期的一抹淡色。
爱情是灰烬,他只好继续燃烧别的火。时光推到 1971 年,他再婚边宝华——虽无惊鸿之姿,却在风浪中成为他最现实也最温暖的“依靠”。她平凡,但踏实;他们的家有了女儿范晓蕙,他的画笔也渐渐成熟。可即便画作迭出,他那颗不安分的心,仍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游走。
他们的日子清苦,却算安稳。边宝华为他生下了女儿范晓蕙,照顾家庭,而范曾则在画坛逐渐露头。他拜在李苦禅门下,又受教于黄永玉,学画愈发娴熟。只是,他那颗漂泊的心,总像笔尖一样,总要再去勾勒别的线条。
于是,第三段故事悄然开场。艺术圈的故事,总比小说还离奇。范曾结识了须遵德夫妇。须遵德是他的重要支持者,可以说是“恩人”。但范曾的目光,却落在了须的妻子张桂云身上。那时张桂云也用艺名“楠莉”,温婉、聪慧,气质与众不同。范曾一眼就陷了进去。
于是,一场长达十年的婚外情悄悄展开。有人说,范曾每天写情书给楠莉,像个少男。也有人说,他用尽才情来打动她。总之,这段秘密关系维持了整整十年,终于在1988年曝光,成了圈子里的丑闻。有人骂他“负恩忘义”,有人叹楠莉“红颜祸水”,可范曾只认定,这是他的真爱。
1993年,他终于与边宝华离婚,转身与楠莉远赴巴黎登记。楠莉带着与前夫的三个孩子,范曾索性全盘接纳,给两个儿子改了姓,成了“范家人”。一时间,仿佛连家谱都能用毛笔重写。此后,楠莉陪伴范曾二十余年。他们的故事似书卷中的传奇:叛逆、浪漫,一俯首便是伦理的斥责,一仰望却是爱情的绚烂。楠莉于 2021 年去世,留下悲凉,也长成了范曾情史中最动人的一笔。
2024 年春,一则重磅消息跳入公众视野:年近九十岁的范曾再婚,新娘徐萌竟比他小足足半个世纪。朋友圈炸了——有人说“爷孙恋”,有人问“是真爱还是利益交易”。范曾却写道,这是一段他生命中的疗伤佳话:“楠莉之后,我身体每况愈下,徐萌让我康复。”一段感情被他称之为“艺林佳话”,词虽温柔,已足够挑起围观者的所有想象。
好事未停,谣言先起。2025 年夏,有媒体称他被徐萌“带走”,家中封条贴满,字画被搬空;更有传言,说徐萌倒卖他的作品,暗中获利近 20 亿。即便直播机构出面辟谣,宣称“谣言”,公众的热情已被彻底点燃。继承、失联、财富博弈的讨论像裂痕扩散,范曾成了那幅漏光的老画,在谣言的刀锋上瑟瑟颤动。
提起恩师,浮世轮回中,沈从文曾是他早期照拂者。范曾每日连夜写信、梦中赶去问候,为的是调入博物馆。然而文革时期,他却揭发沈为“文艺反动”,亲手贴出大字报辱骂。这种从“师徒亲密”到“师徒绝裂”的反差,让人唏嘘。沈曾说:“揭发我的最多竟是范曾”,可他仍沉默,未当面回击。
范曾的艺术江湖硝烟弥漫,他曾拜在李苦禅门下,却因理念不合,后来渐行渐远;他与黄永玉更是闹翻,黄永玉生前公开写文批评他,言辞犀利,毫不留情。两位艺术家,从师徒到仇敌,成为画坛传说。
如今,关于范曾的讨论,几乎脱离了艺术本身。大众更关心他的婚姻,他的财富,他的去向。他的画作或许还在拍卖场呼风唤雨,可他本人,却像成了一出“真人连续剧”的主角。他的人生轨迹像一幅巨大的长卷画:前半卷是青年才俊,笔走龙蛇;中段是婚姻风波,恩怨交织;后半卷是财富阴影,疑云笼罩。到最后,他的形象已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家”,而是一个“传奇人物”,一个足够八卦的“茶余谈资”。
范曾曾言:“我从不看网络,也不在意评论。”这位白描大师,用画笔勾勒无数古代人物,却没想到,最荒诞、最传奇的一幅画,就是他自己的人生:四段婚姻,恩怨不断;亿万财富,继承悬疑;画坛恩师与弟子,反目成仇;八旬老者,迎娶三旬娇妻。如果说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那范曾的人生,恰恰是“高于小说,胜过戏剧”。它让人不禁摇头,却忍不住看一眼。毕竟,这就是现实——荒诞,真实,又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