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人为什么很“抗韩”?

(2025-03-30 23:38:51) 下一个

中国人对韩国的不满情绪由来已久,既有文化冲突,也有历史争议,但更重要的是,在近年来的政治事件中,韩国的立场与行为加剧了中国社会对其的不信任和反感。

 

2005年,韩国申遗成功江陵端午祭,随后部分韩国媒体宣称端午节起源于韩国,引发中国舆论震怒。中国人认为端午节与屈原文化息息相关,韩国将其据为己有,实在是蹭文化的行为;在汉服问题上,许多韩国网民声称韩服才是东亚服饰的正统,批评中国人穿汉服是抄袭韩国文化。这种文化自大让中国网民难以接受,加剧了中韩之间的网络冲突。

 

而在泡菜争端中,202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泡菜(Kimchi)国际标准时,韩国舆论大肆炒作中国偷走韩国泡菜,有韩国网民攻击中国博主李子柒,指责她窃取韩国文化。中国人认为,泡菜本是全球多个国家的传统食品,韩国人却执意要将其变成民族之争,简直是小题大做。

 

除了文化冲突,韩国在历史问题上的改写和篡改,也让中国人愤怒不已。中国的史学界普遍认为,高句丽和渤海国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地方政权,历代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而韩国学者却主张高句丽、渤海国是韩国历史的一部分,试图在国际上推动高句丽文化遗产申遗

 

韩国官方一直推动檀君文化复兴,宣称檀君是世界最古老的民族起源,鼓吹韩国文明远比中国更悠久。在中国史学界看来,这种说法完全背离考古学事实,更像是一种民族主义神话。这种伪史学不仅让中国人感到无语,也使得中国社会对韩国的学术态度产生极大不信任。

 

 

韩国网民极度敏感,动辄在国际社交媒体上寻找所谓的辱韩现象。例如:中国博主吃生菜包肉,被韩国网民指责剽窃韩国烤肉文化;中国电视剧出现韩服元素,韩国网民批评是文化盗窃;欧美网红Bella Poarch纹身相似于旭日旗,韩国网民大规模围攻,逼迫其公开道歉。在中国人看来,这种民族主义情绪简直是无理取闹,韩国人是在碰瓷文化

 

由于韩国网民屡次在国际网络上攻击中国文化,中国网民也逐渐形成了抗韩阵营。每当韩国明星、媒体或学者发表任何涉及中国的争议言论,中国网友便会群起而攻之。这种网络战争持续多年,使得中韩两国的民间情绪不断恶化。

 

除了文化和历史矛盾,韩国的政治立场和行为,更直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抗韩情绪。其中,萨德导弹事件和三星事件,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案例。

 

2016年,韩国政府决定部署美国的萨德THAAD)导弹防御系统。中国政府强烈反对,认为该系统的雷达覆盖范围能够监视中国东北,直接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这一决定在中国社会引发强烈不满,中国民间发起抵制韩货运动,大批韩流明星、韩国品牌在中国遭遇封杀。从乐天超市被迫退出中国市场,到韩系汽车在华销量暴跌,萨德事件让中韩关系降至冰点,也让许多中国人对韩国政府的立场极为不满。

 

三星作为全球知名的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傲慢态度,也让中国消费者非常反感。2016Note 7发生爆炸事件,三星手机在全球范围内召回Note 7,唯独中国市场被忽视,称中国产品没有问题,引发中国消费者愤怒。此外,三星官网将香港、台湾单独列为国家,中国网友群起抵制,迫使三星修改相关内容。三星的种种行为,被认为是看不起中国市场,这种傲慢态度,让许多中国人对韩国企业的不信任感加深。

 

韩国娱乐产业曾在中国大受欢迎,但随着政治矛盾和文化争议的升级,韩流逐渐从中国宠儿变成敏感话题2016年萨德事件后,中国政府对韩国娱乐产业采取了限韩令措施,大量韩国艺人、韩剧、韩综在中国被禁播。虽然限韩令并未公开承认,但实际上,韩流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已经大幅下降。

 

总的来说,中韩关系的紧张,最主要的是政治问题,同时也是民间文化认同、历史观冲突和网络民族主义情绪的综合体现。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