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简写本》
编著:邱月兰
前言
在时间就是金钱的今天,逐句逐字通读《红楼梦》是件难事,弃之有些遗撼。因而产生了简写《红楼梦》的冲动,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编写,压缩2/3篇幅,成了此书,原著78万字,压缩后大约24万字。力图言简意赅,在能让读者通晓全文的前提下,节省大量时间。这是本人80岁以后的努力尝试,希望读者喜欢,其中不妥之处,敬请斧批,不胜感激。
第一回
甄隐士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恋闺秀
话说女媧在大荒山把天补好后,剩下一石弃之此山的青埂峰下。不知经几世几劫,此石吸纳天地之精华,己通灵性,自来自往,可大可小。
一天,一僧一道来到青埂峰下,看到一块玉石,晶莹剔透,扇坠大小,十分可爱。僧托石于手,道:“再刻些字,逐成宝物,携入人间享受荣华富贵其不妙哉!”石大喜,连声问:“何时去?去何处?”僧道:“莫间,日后自然明白。”说毕,袖石飘然而去。
又不知过了多少朝代。
一天空空道人经过此地,看到大石上刻着一人一生故事,读来十分有趣。其中有诗一首:
无才去补天,入尘若干年。身前身后事,谁能去作传?再一首: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说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道士便把石头上的故事抄下来传入人间。
东南姑苏城,城内有一座葫芦庙,庙旁住着一户甄姓人家,主人甄士隐是乡宦,整日里观花修竹,吟诗作词。倒也快活。美中不足,年过半百膝下无子,只有一女年方三岁,乳名英莲,和夫人封氏一家三口靠乡下百亩薄田供养生息。
且说一日,因困倦在书房伏案休息的甄士隐恍惚中看到一僧一道从门口经过,且行且谈,便跟了上去。听僧说道:“这冤孽是赤瑕宮待从神瑛,他常常用甘露去浇灌西方河岸的一株绎珠草,这株草得宜精华,变幻成一女子常在河岸游玩。这神瑛动了凡心,绎珠草得知也要下凡,要用眼泪报答神瑛的灌溉之恩,你说奇也不奇?”听到这儿,士隐抢前一步,拜曰:“仙人能否展现神瑛之容?”道士取出,原是一块鲜明美玉,上刻通灵宝玉四字,欲看后边小字,只听“哐嘡”一声,顿时惊醒,原是一梦!只见奶妈抱着英莲推门而入。甄士隐看着粉妆玉琢、乖觉可爱的女儿,喜不自禁地接过英莲,抱到庙门玩耍。正碰上在庙里居住的穷懦贾雨村。
这贾雨村是湖州人氏,原是富裕家庭,谁知家道中落,直至家徒四壁,只剩其一人!贾雨村不甘,借银进京赶考,立志重建家业。走到此处,银两用尽,只好借住庙堂,靠卖字为生。平日里甄士隐没少接济他。
今日碰上,士隐邀雨村书房一叙。雨村随士隐来到书房,茶未吃完,忽报严老爷来访。士隐请雨村自便,急急离去。
雨村正翻书之时,听窗外有女咳声,起身向外观看,只见-女正摘花,只见她眉目清秀,仪表不俗,自有动人之处。雨村看呆了。那女原是封氏Y环娇杏。娇杏抱花欲走,抬头知有人看她,虽说此人旧巾破衫,却膀宽腰圆,剑?星眼,非久困之人。娇杏回走时,两次回头相视。雨村便认为娇杏有意于他,心中狂喜。
有小童来报,客人留饭,主人无法分身,请自便。雨村回庙不提。
八月十五,士隐邀雨村来院畅饮,两人把酒观月,诗意大发!雨村曰: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士隐听了连呼妙哉妙哉!
曰:“仁兄并非久居人下者,现奉上白银五十两,兄赴京讨得功名,也不负兄这般才华也!”雨村也不推辞,收下银两,赴京去了。
元宵佳节,士隐命家仆霍启抱英莲去社火观灯。观灯时,霍启因要小解,把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回来后不见英莲踪影,急得他寻找到半夜也没找着,知其罪重大,连夜逃走了。
士隐夫妻等了一夜,不见人归,忙请人寻找,那还有女儿的影子?封氏日夜啼哭,几欲寻死!士隐也大病了一埸。
三月十五,庙里小和尚炸供,不填火燃窗棂,大火漫延,烧了半条街。可怜和庙相邻的甄氏家,烧得片瓦不留。幸人都跑了出来。
士隐无奈,和妻子商量后,变卖家乡薄田,帶着两个Y环投奔岳父去了。
岳父封肃是个嫌贫爱富之人。见女婿这般模样,有些看不起。好在还有卖田之银,勉强安顿下来。钱用尽,封肃免不了恶語相加。未出半年,士隐就憔悴不堪。
一天,士隐拄拐外出,见一跛脚道人,边走边念:“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有了!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金钱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爱,君亡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子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女谁见了?”
士隐向前施礼道:“只听你满嘴好了好了,何谓好?何谓了?”跛道大笑曰:好,就是了,了,就是好!士隐是聪慧之人,即看透人生。用数语回解“好了歌”。即曰:“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楊,曾为歌舞埸。蛛丝儿结满雕梁,绿沙今又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为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霄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膀。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沙帽小,至使锁枷扛。昨嫌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埸,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吟毕,抢过道士的褡裢,随道士而去!
封氏得知,大哭一场,只好和两个丫环卖些针丝度日。
一天,Y环娇杏在门口卖针丝,忽听鸣锣之声,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仼。娇杏立身门内向外张望,只见军牢快手一对对过去以后,大桥抬着一位官员过来。娇杏楞了楞,自想这位官员好面善,好像在哪里见过!一时竟想不起来。
晚间,有人砸门,高喊:“本府大人唤主人问话!"
封肃听了,吓得目瞪口呆。
网图
待续
故事开始于葫芦庙旁的甄家之甄士隐,仗着有些田产,整日无所事事。虽然夫人封氏生不出儿子,有个三岁女儿英莲,乖巧可爱,也是聊胜于无。一日百无聊奈中梦中见到一块着了道法的美玉,更是稀罕它的来历,原来跟神瑛侍者及其浇灌的绛珠草有关,更是要在红尘演绎一场转世还泪的惊世骇俗之事,内心真是猫抓一般好奇,正想知道更多,除了“通灵宝玉”一闪而过,人就被身后女儿的糯软声叫醒。
甄士隐一边跟着跛脚道人说说笑笑,把人间一切抛弃脑后,还是在眼前浮现自己支助的贾雨春、女儿失踪、家宅和田产毁的毁、被骗的被骗,最后落个家破人散的下场,不禁莞尔一笑道: “也许原来的丫鬟娇杏接着自己品尝红尘沉浮;而自己失踪的女儿,尽尝门道破落,寄人篱下的辛酸。唉,罢了罢了,何苦想这些劳什子事?”
跛脚道人回首一看,发现那个遭遇设计好的贾雨春去寻娇杏,嘴角慢慢扬起道: “因果轮回,果然屡试不爽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