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老去

时间有了,精力却减,百无一用,就写写东西吧。
正文

谈谈麻省理工学院(MIT)

(2025-02-24 16:43:15) 下一个

 

    小女幸运地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了,在那里学习了几年,毕业后我问她,在MIT学习难不难呀?她说,难,但学到了很多。颇有"痛并快乐着"的味道。

    先父是学机械工程的,也是一个小有成就的工程师。每当谈到麻省理工学院,眼里就现出羡慕向往的神情,使我们觉得,那是一座巍峨的宫殿,只有很高天赋的人才能在那儿学习。全世界最先进的国家美国的第一流大学,聚集着青年才俊,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去的。 当女儿被录取的时候,我们都不敢相信,以为是email发错了地方。反复求证,确认之后,一家人大喜过望,开心得不得了。嫂嫂比我们更开心,到处告诉她的朋友,我的侄女进了MIT!” 分享她的喜悦。

    麻省理工学院,英语是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MIT"?

    MIT很注重学生与家庭的关系,鼓励家长常和学生联系,每年举办一次“Family Weekend”的活动, 希望家长们都来参加。因为这样,我有幸参观这所誉满天下的神圣殿堂。这间学校建校以来产生了近百名的诺贝尔奖得主,还有得到图灵奖,菲尔兹奖的数学大师。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哪一间学校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去到学校,首先看到的是那憧有着大圆穹顶的建筑,座落在查尔斯河边的 Maclaurin Building (麦克劳林楼,10号楼),那是MIT的标志。楼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两边是两排大树,把这座标志楼衬托得非常有气势。这是一座古典式的建筑,很是宏伟。MIT还有一些现代风格的建筑,比如电子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系的所在地32号楼,设计得歪歪扭扭,有点像动画片里的楼宇。又或者说像是两个醉汉挨在一起,似乎要随时倒下的样子。另外还有学生宿舍Simons hall (W79),大楼外形不规则,灰白色的外墙,很多很多的小窗户就像满布墙上的弹孔,这座楼远看就像一座千疮百孔经历过战火而没有倒下的楼房。我并不赞赏这样的设计。然而,一切都显示出MIT的创作自由特色。只是我想,这些"现代"设计的楼房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参观过校园,我们去参加“Family Weekend”的活动,跟着学生上了几堂课,很有意思。MIT的理科基础课,注重给学生感性体验,不是光在黑板上比划。老师带了很多仪器入课室,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做实验演示,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直观的认识。MIT还有一个我喜欢的特点是,获得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大师直接给本科学生上基础课,学生们在这些大师的教导下,"名师出高徒",不是就获得更大的提高吗?在和学生一起上课期间,还看到了一个有趣的插曲。在一节课上课前,学生们陆陆续续在座位上坐下,教授站在黑板前还在等最后的几个学生进来。这时,来了一队学生歌咏队,径直走到一位女生面前唱起歌来,歌声悦耳。歌声持续了几分钟,唱完后歌咏队向后转,一齐步出课堂,教授才开始上课。原来是一个男生喜欢那个女生,带了他的哥们来向这位女生唱歌求爱。那教授也不干涉,站在旁边笑迷迷地看着。同学们也没有很大反应,想必是司空见惯。这就是美国大学的自由风气了吧。

    回想女儿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开了一个欢迎新生的大会,大会在学校的剧院举行。那天在剧院门口的两旁站着两排师哥师姐。每当一个新生走向门口,师哥师姐就欢呼起来,大声叫:你好棒,你很厉害!你一定成功!大声鼓励这些师弟师妹。搞得一些新生不知所措,羞红了脸低头钻过人群跑入门口,非常好玩!不知这个仪式是不是传统?

    MIT不像哈佛大学,没有围墙,整间学校和剑桥市的东南角溶为一体,随便进出。MIT很多教学楼之间和学生宿舍之间都有地道相连。不是为地道战而设,而是为了冬天大雪复盖地面的时候学生和教师教学和沟通联系的方便。

    MIT没有 legacy, 没有捐钱录取这些臭事,个个学生都是凭学习成绩过硬而被录取的。学校也知道新生对学习难度的担心,女儿入学时的校长在致欢迎词时就说过,只要你被MIT录取,你就是MIT人,只要不懈怠,你一定能够胜任MIT的学习强度的。我手头没有MIT毕不了业的学生的数据,但我相信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成功毕业了。(刚刚查到的数据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四年毕业率是92%。真了不起)MIT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还要求学生有强健的体魄。毕业要求有一项是要学会游泳,不会游泳的学生不可以毕业。听学生们讲,在MIT, 玩是不可缺少的。同学们都会参加不同的俱乐部,有跳舞的,有声乐的,有射箭的,有游泳的,有攀岩的,不一而足。MIT的校训是:Mind and Hand, 鼓励学生动脑的同时多动手。为此,学校为有兴趣的同学开设了很多与专业无关的动手课程,如吹玻璃,陶艺,木工,珠宝制作,驾驶帆船等等。据我所知,吹玻璃和驾驶帆船这两个课程很难报名,每个学期一开学就很快报满了。另外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科目:海盗证课程。学生要学会击剑,射箭,射击和驾驶帆船,每个项目都要合格才能结业拿到证书。这个课程年年爆满,很多学生直到四年大学毕业还申请不到这个课。

    MIT的学生不拘一格,都很会玩,不仅会玩,还很会搞恶作剧,学校对此也很宽容。最有名的是有一次一群学生竟然把一辆警车搬上了学校标志性建筑10号楼的大穹顶上。还有MIT的传统,每年万圣节就会从100米高的Green Building大楼上面向下扔南瓜,把南瓜摔得稀巴烂,看谁扔的南瓜炸开得最厉害,声响大。有的学生就把南瓜放在液氮中冻得坚硬再扔下来,以期达到最佳效果。这有什么意义呢?只是为了好玩,释放一下学习压力而已。

    这间学校的吉祥物是Beaver, 海狸。这是因为:1. 海狸是很能干的工程师;2. 海狸白天睡觉而晚上干活。在女儿那一届的开学典礼上,他们得到的忠告是,作为MIT的学生,要计划好生活中的时间安排,要非常有效率地利用时间。据说MIT的学生在学校要做三件事。学习,社交和睡觉。但因为很忙,时间不够用,你只能做好其中的两件,做哪两件就是你自己的选择了。

    学校鼓励学生不要循规蹈矩,要有打破框框的勇气,Think from Outside the Box, 要有自由的思想,自由的创作,创新是学校的追求。

    MIT的学生很自信,骄傲,甚至有一点点嚣张。一个大三的女学生回答准备去MIT学习的高中毕业生;在MIT学习难不难?难!我们有很多的作业和实验要做,每天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你如果害怕,就到我们隔壁邻居去吧,隔壁的学校没有那么多作业。她说的隔壁的学校就是哈佛,哈佛的确没有布置那么多作业给学生,哈佛希望学生能够自己读书,自己找作业做。所以MIT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哈佛强。我的感觉是,哈佛毕业的学生都是做官的,而MIT毕业的学生,既能当领导,又能干具体的实事,因为他们都经过严格的训练。

    MIT还很喜欢玩数字游戏,除了学校的楼房建筑用数字命名外,各种课程也用数字代表,例如机械工程系是2,计算机科学系是6。学校还特意选择每年的三月十四日发放新生录取通知。3.14正是数学上的圆周率。

    一位几年前MIT毕业的前辈说,MIT的每一个同学不论学习什么专业,即使是音乐,经济学,都要修单元微积分,多元微积分,力学,电磁学,化学和生物学这六门课程。怎么样,够吓人的吧?MIT人的骄傲是有原因的。

    现在的小朋友可能并不知道:MIT人也有着为国捐躯的热血和勇气。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很多MIT人在军队中供职。二战后,在美国军队中的MIT校友有8776人,占当时的校友人数的四分之一,其中包括98位陆军将军和52位海军上将。二战中闻名的长途奔袭轰炸东京就是由MIT校友 Doolittle 将军带队的。

    女儿送了我一件印有MIT字样的运动服,当我穿上它去锻练身体的时候,会有人过来问,你是MIT毕业的吗?我说:不,是我的孩子。他马上竖起大拇指,棒!因为女儿,我也沾了光。

    女儿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 她有一次参加一个攀岩活动时遇到一个应届高中毕业的男孩。那男孩告诉她,他也被MIT录取了,但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学费,所以他选择了一间不那么有名,但能给予他全奖学金的学校。 真是可惜了!我在这里告诉各位家长,如果你的孩子被MIT录取,请不要担心学费负担。MIT是很体恤学生和关心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的,他们有一整套相当完善的助学金/奖学金计划。对不很富有的家庭,MIT会提供助学金/奖学金帮助学生的学习,被录取的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MIT对待学生是很好的,只要孩子被录取了,就请放心地去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nzhu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arkM76' 的评论 : 是啊,学校里的一些学生就是这样疯疯癫癫的,要这样才能刺激他们的自由创作?谢谢来访。
MarkM76 回复 悄悄话 看起来把东西搬到楼顶再扔下来是他们的文化。我们去波士顿家里那位还指给我看,是哪栋楼他们把旧冰箱搬上去,再从楼顶扔下来,哈哈。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