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珠

时间有了,精力却减,百无一用,就写写东西吧。
正文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旅游日誌

(2024-05-26 10:06:45) 下一个

    2024年的春天,百伦,朗,雪莉和我开始了去澳洲和新西兰的旅程。由于乘飞机旅途太长,要十五小时之久,我们四人决定中途在斐济停留一下,顺便在斐济玩几天。

    出发的日子是二月二十二日。就我所知,斐济是一个小岛,我们将住在海上面由木头建成的小旅馆里。去到后发现并非如此,斐济是一个岛国不错(就地球而言),但我们降落的维提岛(Viti  Livu)10388平方公里之大,是三藩市的十七倍。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而言,这是一片大陆了。经过十小时多一点的飞行,斐济航空的空客A300飞机降落在斐济的纳迪(Nadi)机场。在机场降落后,我们发现当地时间是二月二十四日早上。不是应该二十三日吗?怎么少了一天?后来才知道,原来飞机向西飞越过了国际时间变更线。在时间上抄近路飞过了东面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于是就被了一天。气温也从旧金山湾区的华氏六十多度变为八十多度,变季节了。纳迪是斐济的第三大城市,我们将住在阿朗订的一个度假村里。

    出机场后叫了一出租车直开度假村,到达度假村后才知道度假村要下午一点才能入住。难道整个上午坐在度假村大厅干等?我们决定去纳迪的市中心走走,行李托付保管后,我们乘巴士再去纳迪。巴士很小,又旧,只能坐二十来人,所幸路程不远,很快就到了纳迪市中心。按雪莉查到的资讯,这里有一个印度教的寺庙。纳迪并不大,我们按图索骥很容易就找到了寺庙。寺庙并不大,也不雄伟,但挺漂亮。照了几张相后,我们想进去参观,却给寺庙的门卫拦住,不让参观。可能只有信印度教的信徒才可以进去吧。我们四人回转去参观市中心,逛了一下菜市场,市场里菜的种类不多。我们留意到很多摊口摆卖一种很像胡椒根的东西,叫”Kava”。斐济人用它制作饮料。据说有轻微毒性,长期饮用会使人上瘾。那天很热,华氏90度,走了一下浑身都冒汗了。已十时多,我们还未吃早餐,走了几条街,都没有一间餐厅开门做生意。肚子饿得咕咕叫,这时见到一间中餐厅,百伦说,就在这里吃吧。查了一下,餐厅十点半开门,还有十多分钟,于是就站在门口等它开门。过了十点半,不见它开门。再等一等?又等了十多分钟,还是未开,站在门口又热又累。我走去其它的商店看看,很多都开门了,但那餐厅就是不开。等到十一点,仍不见有开门的迹象。雪莉按照广告的电话打过去,才被告知马上开门。进去后见偌大的餐厅冷冷清清,宽倘的大堂只有两个女待应生,如果我们不催,真不知几时开门?这时老板娘过来安慰我们,马上开炉。我们饥肠辘辘,也顾不得别的了,马上点菜。焦盐虾,蒜香爆鳗鱼煲,蒸斑鱼,尽点海鲜。还有秋葵,通菜。不一会,菜上来了。焦盐虾伴着厨师的特殊香料,鲜香嫩滑。鳗鱼煲也是香味四溢,非常鲜甜。还有青脆入味的秋葵,这个厨师真不赖,总算补回我们刚才等的劳累。大家对这一餐都很满意。顺便告诉一声,那间餐厅叫盛泰海鲜酒家 喜欢吃的朋友不要忘记去看一看哟。

    回到度假村,取回行李,度假村的服务员帮我们送行李到房间。度假村的服务员都很热情友好,很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并介绍附近的情况和有什么游玩的项目。见面都是“Bula,bula”(你好的意思)。我们也以Bula回应。度假村的小楼外有很多棕榈树,棕榈树下是平整的草地,很是漂亮。再往外走一走就是游泳池了,游泳池外是大海和沙滩。对着蓝天白日,心胸顿觉开阔,非常舒畅。

    第二天我们包了一辆越野车,Toyota Land Cruiser,开进山里看瀑布。车在泥路上开了半小时,到达山脚下的一间小屋,这就是瀑布的山门——售票处。要进山,得交每人近二十美圆的进山费。换了拖鞋(因路上要过两处山涧),山民派出一个小姐姐作向导带我们进山。进山没几步就看到一个平台,上面有几只恐龙,又会动又会叫,当然是假的,但也相当逼真。可见这里的山民,为了旅游业,也投资了不少。

    在上山的路上,我们越过了两道山涧。一路上,小姐姐为我们介绍路边的植物,还拔了一枝黄姜展示给我们看。还教我们认识一种红菠萝。红菠萝是红色的,比市场见到的菠萝要小,但小姐姐说红菠萝更甜。就这样谈着谈着,就走到了瀑布下面。瀑布并不很高,但也波涛汹涌。瀑布分成两股,一股大,一股小,从山上滚滚而下,很有气势。周围绿树环绕,风景秀丽。离这个瀑布不远,还有一个略小的瀑布,是两个梯级的瀑布,也很漂亮。

    下山后,按计划去了一个植物园。这植物园不大,无甚看头,我们只逗留了半小时就出来了。然后就去泡泥浆澡(Mud pool)。据说泥浆里有丰富的矿物质,对身体很有好处。结果是上了个大当。换衣服后,我以为是去一个泥浆池里泡澡,实际上是工作人员拎了一桶泥浆来,叫我们自己把泥浆涂在身上。把人涂成泥人后,互相望望,哈哈大笑,变成非洲黑人了。按照指示,等身上的泥完全干后,就可以洗掉了。但要按次序进入三个清浊不同的水池,一层一层地把泥洗掉。最后一个池是温泉水,清清的冒着热气。水相当的热,我进去一会儿就出来了。洗过之后,已是下午一时多。请司机把我们载去昨天去过的纳迪市中心的中国餐厅,是那里的美味吸引我们回去。到了餐厅就让司机回家了。我们又叫了大家都爱吃的焦盐虾,蒜爆鳗鱼煲和秋葵等,大快朵颐。

    饭后乘巴士回度假村。在回去的车上看到斐济当地人逃票一幕。斐济的巴士是下车才买票的,在途中的站上,有两个斐济青年下车时没有交钱,扬长而去。司机发现后大声喝止,两个青年装着没有听到,依然前行。司机再叫,他们置若罔闻。眼看着两人已走远了,无可奈何,司机只好继续开车,把我们送到度假村。黄昏时分我们到度假村的泳池游水,直至天黑。天黑后游泳池旁点起了火炬,火熖忽大忽小,光影闪烁,别有风情。池边有一个大屏幕,放起了电影。大家围着屏幕,在水池中看电影,多么舒适写意的生活啊!

    翌日早上煮速食麵作早餐,吃完就出发去一个叫”Port Denarau”的地方,其实就是一个商场。我们的住所离那里约三十分钟行程,我们就走路去领略一下斐济的风光。一路上大海蓝天,树绿花红,一片热带风情。但我的运气不好,走了二十分钟就崴了脚,疼得我吡牙裂嘴。幸而肿得不厉害,还能走,休息过后坚持继续走路到PortPort里面有几间商店和餐厅,我们走了一下也看不到有什么值得买的东西。因天气热,雪莉在一间饮料店买了一杯kava饮料, 我也尝了一口,淡淡的,有一点苦涩的味道,并不好饮。不知斐济人为什么这么喜爱这种饮料。中午时分,在一间印度餐厅就餐,味道还不错。因为我脚痛,回去的时候就不走路了,坐巴士回去。

    在斐济的第四天。这天我们要去一个小岛(South sea island)。从度假村出发,坐大巴士去码头,人还不少呢。几辆大旅游巴士把我们送到码头,从那里上船前往几个不同的小岛。轮船在海上开了近半小时,看到了美丽的小岛。轮船不能靠岸,要从轮船下小艇,小艇再开去岸边。岛约有一个足球场大,白沙环绕,周围都是沙滩。岛上缘树葱笼,在蓝色的天空和大海辉映下,非常美丽。第一个节目是坐潜水艇,这里又上了一个大当。我以为是像夏威夷一样坐潜水艇潜入海底,其实是坐在一艘水下部分开有舷窗的普通船内,全过程船并没有下潜,只是在浅水区航行。从水下舷窗看出去看到的是浅海底的石和沙,难得看到几条小鱼。简直可以说就是个骗局。下船后雪莉和我去参加了水肺潜水(Scuba)的学习。水肺潜水是携带自给式呼吸装置的潜水运动。教练员在岸上教我们怎样呼吸,怎样在海底用手势通话和怎样控制身体的上升和下潜。学完后我们穿上水蹼,戴上保护眼镜背上氧气瓶就跟着教练下海了。一个教练带一个学员,先潜浅海,由教练控制下潜深度和上浮的高度。在浅海中已看到有很多鲳鱼,教练问我是否适应,我说可以。于是继续下潜,下潜又看到更多的鱼,鱼有大有小,有各种不同颜色和斑纹, 黄色的,灰绿色,银色全黑色的都有,还有橙色带黑竖条纹的小鱼,很像小丑鱼尼姆(Nemo)。教练再次询问情况怎样,我说没有问题,于是我们下潜到了海底。这里有珊瑚,有海星, 还有很多翠蓝色的小鱼游走在珊瑚之间。甚至有种鱼身上兼有红绿蓝三种颜色,非常漂亮。潜游间,有一大群鱼游过来了,教练示意叫我摸摸鱼。我摸摸鱼头,尝试抓住它,但是抓不住。鱼很机灵,-闪就游开了。有一条鱼还啄我的手指,一点都不怕人。和鱼玩了一小会,另一个教练过来了,用水下摄影机为我照相。照相后我们浮上水面,完成了这次潜游。我觉得这次潜水是今天的最大收获。以前只是在电视和电影里看潜水员潜海,现在亲身经历,大致知道了水肺潜水是怎样操作的,自己潜过一次之后体会更深。

    午饭时候,看了斐济人跳的土风舞,雪莉看得津津有味,还跟着跳起来。本来还有单人划艇和自由潜水活动,但因为风大,单人划艇活动取消。而自由潜水我则没有参加,因为深海潜水已看到很多海底风光,浅海没多少鱼,一定不如深海好看,就没必要去了。下午就躺在沙滩椅上看风景。一天的小岛游回来,全身晒得通红,估计要掉一层皮。

    由斐济飞澳洲要五小时。第二天上午我们乘飞机飞往澳大利亚,下午安全到达。出机场后很快见到百伦的哥哥来接机,在澳洲这一程我们就住在他哥哥家里了。

     三月,澳洲刚开始进入秋季(因为在南半球), 温度宜人。比斐济凉一点,比三藩市暖和,穿一件短袖衬衫刚刚好。当天下午我们就去了Eastwood小镇,那里有很多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亚洲的杂货铺,超市,小食店和餐厅很多,简直和中国一样,广州话通行。我们到处走走,在超市买了菜,就去吃晚饭。小镇有越南餐厅,日本餐厅,韩国餐厅和中国餐馆,我们讨论去该去哪里吃好。最后,选择了一间韩国餐厅,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我感觉这韓国餐厅马马虎虎,不如我们旧金山湾区的好。

    第二天,雪莉和我决定自己坐火车去悉尼。悉尼的交通是这样的:以悉尼为中心,向周围散射出很多卫星城。这些卫星城以铁路连接。很多在悉尼上班的人都在几十至一百公里的小城镇里生活,每天乘火车上下班。火车有很多班次,亦很准点,所以来往悉尼非常方便。百伦的哥哥带我们去买了Opal车卡。这个卡很方便,火车,巴士,轮渡都能用。上车刷一下卡,下车刷一下卡就可以了。这天,百伦哥哥开车送我们去火车站,转乘火车到悉尼的中央车站(Central Station),下车后再走路去悉尼唐人街。到唐人街时十点多,很多店铺都未开门、清清静静。于是我们走去悉尼的地标——维多利亚大厦(Vitoria building)。大厦的门口有一座英女王维多利亚的雕像。维多利真大厦是一座百货商店,就像旧日广州的南方大厦。在里面转了两圈,没有什么需要买的东西,就出来去了海德公园(Hyde Park)。公园很大,满布绿色草地,还有一个漂亮的喷水池。高大的树木公园里到处都是。还有很多白鹮鸟到处游走,完全不怕人。一个艺人在卖唱,走过的人放下几个银币。早上晨运的人跑过,把白鹮鸟惊得扑翅飞起,一片城市祥和气氛。我们在公园的长椅上坐了一会,感受这一刻的轻松宁静。公园的旁边是著名的圣玛丽大教堂。圣玛丽大教堂是澳大利亚最大最古老的天主教堂,是悉尼大主教的所在地。我们也进去参观了一下,教堂的确很大很宏伟,但也和世界其它地方的教堂一样,并没有特别的地方。出来后去悉尼城市博物馆,因雪莉要和她的朋友波士顿来的丽华见面(丽华也到悉尼旅游,早两天到达)。博物馆离大教堂不远,走了十来分钟就到了。见到丽华后,听她的介绍,悉尼有一个渔人巿场(Fish market),是南半球最大的海鲜市场。那里刚捉上来的新鲜龙虾即买即为顾客烹煮,非常有名,也是悉尼的打卡地点。于是我们就按地图的指引去渔人市场,转了一次车,又走了一大段路才到。渔人市场非常热闹,很多人已在排队了。雪莉点了一只两公斤重的大龙虾,一虾两吃,刺身和龙虾伊面。那些龙虾刺身就像无色透明的啫喱,晶莹剔透。但吃起来淡谈的,没有虾味。两人刺身吃到饱都吃不完,把剩下来的拿去做龙虾伊面。龙虾伊面端上来时,虾香四溢,和以前大大不同。这次我们开怀大吃,吃得饱饱。

    吃完龙虾伊面,心满意足回家。谁知到了火车站就出事了。我们去到中央车站,按照调度板上的电子屏幕上显示,应去8号月台。匆匆奔去8号月台,恰好一辆火车靠站,我们就跳了上去。刚坐好车就开了,铁道两旁的房屋鳞次栉比,一排排地向后倒去。火车开过了几个站,我看看车厢内的报站屏幕,咦,不对啊?那些站名与来时不一样。我告诉雪莉,我们上错车了。商量一下,决定下一个站下车,坐回去中央车站。于是下去坐回头的车,又回到了中央车站。在中央车站看清楚了,回家的车仍在8号月台。我们再一次赶去8号月台,我边走边告诉雪莉,这次要看清楚了再上车,宁愿迟一点回家也不要再上错车。说着说着已到达8号月台,已有一辆车停在那里。雪莉一步就上了车,我说等等。这个时候列车就开始关门,我只好一个箭步跳上去,那正在关的门差点把我甩下来,真是危险!现在想起都有点后怕。上车后紧盯着车厢报站的屏幕,发现又上错车!气得我直责怪雪莉。她知错,也就不作声了。又一次下车坐回头车,又一次回到中央车站。我告诉雪莉,我们不能再来回跑了。这次不要急,宁愿坐迟一班车,也不要再上错车。我们仔细看车站的调度板,终于搞明白了。因为悉尼有很多卫星城市,每一个月台都担负着去几个方向的卫星城的任务。在很短的时间段里,月台会有去不同方向的列车到达。所以不仅要去正确的月台,还要看月台上的指示/报告板。报告板说去某某方向的列车多少分钟到达,你就知道自己要坐的列车什么时候到。当报告板说还有一分钟车到的时候,基本上你就会看到车开过来了。这辆车就是你要坐的车。看车到达的时间很重要。这一次我们终于坐对了车,回到家时比原预定时间晚了两小时。

    三月一日,已经是来到悉尼的第三日了。和百伦,朗,雪莉去悉尼的塔隆加(Taronga)动物园参观。塔隆加动物园比悉尼动物园大,动物品种多,是非常值得参观的动物园。进动物园先要经过观鸟园,刚入观鸟园就听见鸟儿在歌唱,扭头一看,鸟儿就在旁边。各种鸟儿有大有小,很美丽。人和鸟儿之间有铁丝网隔着,鸟儿并不怕人。一个鸟巢离行人只有一米距离,小鸟照样在孵蛋。我很喜欢这样近距离观鸟,比其它公园好多了。接着去看树熊(Koala),树熊都抱着树干睡觉,一动不动。又有树叶遮掩,不留意真看不到它们。后来终于看到两只会动的,但动作很慢。树熊是澳洲特有的动物,连忙照相留念。看完树熊去看袋鼠,袋鼠区里人和袋鼠之间没有隔离栏,袋鼠可以在区内到处跳跳,一只袋鼠离我们两米远,我们也没有靠近去摸它。还是遵从动物园的一般规定,不要和动物接触。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虎,动物园中除了两只老虎外,还有一只巨大老虎,它俯伏着没有动,但是真的是很大,它的头如小说描述的一样,大如铜盆。我看过去它的头真的和铜盆一样大,眼睛烱烱有光,才知小说中所讲不虚。这虎凶猛威严,如果在山中碰到的话,吓也吓死了。

    看罢老虎去看黑猩猩,猩猩园里有二十多只黑猩猩,整天追逐打架。爬高爬低,在石山之间和绳桥上跳来跳去,"呱呱"地大叫。追逐间有时一不小心从绳桥上掉下来,就会引得游客哈哈大笑。有的猩猩会把自己吊在绳索上做各种高难动作,引游客开心。待到饲养员一声开饭哨响,一切活动和追逐都停止,排着队一齐走去猩猩饭堂。

    三月二日一早雪莉和我又坐车出去悉尼。我们每天都是走路去巴士站,再乘巴士去火车站,转乘火车去悉尼。今天去的是Darling Harbour, 这天阴天又下雨,只走了很少地方。而且我觉得Darling Harbour 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说商业区又没有很多商店,说风景区又没有多少好看的风景,把我的脚都走累了。回程的时候在Eastwood小镇下车,发现Eastwood小镇热闹非凡。整条大路两边摆满了小摊档,以饮食的摊档居多。有南京的臭豆腐,兰州的拉面,陕西的肉夹馍,台湾的牛肉面,还有串烧烧烤,各色小食。听说一直营业到午夜,简直像在中国一样。哦,今天是星期六,记得早上去火车站时经过这里,街上还有一个退休老人乐团当街演奏呢,他们自弹自唱,乐也融融。

    今天中午哥哥和嫂嫂也来了澳洲,也住到百伦哥哥家。这一天黄昏前我们六人一起去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是悉尼以至澳洲的地标,就是看着像几个大贝壳的那个漂亮建筑物。关于歌剧院的建造有许多故事,如剧院的设计是开始就被否决了,后来经一位迟到的美国评审员力排众议才得到采用。还有剧院的设计者不被邀请参加剧院的落成典礼,等等。有兴趣的可以上网搜索一下。悉尼歌剧院建成后,香港建造了相似风格的香港会展中心,广州建造了广州大剧院,还有珠海日月贝大剧院,长沙梅溪湖艺术中心,都很不错,但都比不上悉尼歌剧院。我们想买张票进去看看,但是所有的票都卖完了。据说要买票的话要上网预订,还要提早很多天。无奈我们只能在剧院的外围走走,丈量一下它的石级。晚上,我们参加了悉尼海湾夜游。结果这个夜游令我们大家都感到失望。主要是悉尼海湾很大,而只有在悉尼歌剧院那一带才有较亮的灯光。晚上从船上往外张望,整个海湾黑黑的一片,没有东西看。船开到海湾中间就停下来了,让船随意漂浮。岸边的灯光离船很远,显得很暗。感觉我们的船是沉浸在一片黑暗中。另外船上的晚餐水准也不是很好,所以大家都不怎么满意。

    三月三日,星期日。我和雪莉两个人去 Watsons bay。坐火车到达中央车站后,再转车去不远的Circular Quay站,出站就是轮渡码头了。从这里坐船去 Watsons bay, 航程二十分钟。航行中和船上的工作人员闲谈,被告知那里最好的餐厅, 就在码头旁边。到达Watsons bay,已是中午。马上找到那最好的餐厅,点了个”Fish and chip”, 果然不错,不仅有鱼,还有虾,墨鱼和青口贝一大碟,鲜甜可口。吃得我们津津有味。我们坐在海边,吃着美味,欣赏绿树下的白沙滩美丽风景,亦是一件乐事。吃完午餐,出发去看Hornsby 灯塔。一路上沿着海湾走,蓝天碧海、风景绮丽。放眼远望是悉尼港的大厦衬着海湾,近看是青草绿树点缀着大海里的点点白帆。一路轻快,已走过一大段脚程。其中经过海边游人如鲫的桔黄色沙滩,也有山崖上对着海湾的一门旧式巨炮。炮口对着太平洋进悉尼湾的航道。真个一炮当关,万船莫来?过了炮台不远,就到了天体海滩Lady Bay上面的山崖,隔着树木望下去,依稀可以看到几个天体人在游泳。再走过一段沙石路,Hornsby 灯塔就到了。这是一个网红的打卡胜地,可惜这时侯灯塔正在修缮,整个塔身被沥青纸和木板包起来,看不到它原来的美貌,殊为可惜。尽管如此,它周围的风景还是很可人的。我们照了几张照片,才依依不舍地往回走。

    去到码头,再乘渡轮去ManlyManly也是个知名的旅游胜地。船上坐满了人,到 Manly 后,游人潮水般涌出。码头上熙熙攘攘,到处都是游人旅客。天气真是热,我们买了个雪糕,找了个荫凉地方先歇一歇。旁边有几个女孩子,也是买了雪糕,坐在那里吱吱喳喳地说个不停。一些人穿着泳衣泳裤在行走,也有拿着钓竿来钓鱼的。Manly 有一个沙滩,延绵1500米,是澳洲最大的沙滩。一眼望过去,真个"平沙浩浩四无边"。在这里看大海很是辽阔壮观。人们在这里游泳,冲浪,跑步,打排球,也有晒太阳的,是个老幼咸宜的地方。我们先去了在沙滩边上的 Queenscliff , 这是一个看起来险峻的山崖,岩石突兀,高低起伏,里面还有一个山洞。人们来到这里都喜欢攀爬岩石进入山洞,我们也不能免俗。雪莉在洞口摆起甫士要我帮她照几个相,照完后她看了还不满意,说这不好那不好。后来让女儿看了这相,女儿却大赞,说这相照得不错。离开Queenscliff ,我们沿着沙滩往回走。沙滩上很热闹,一路上都听到人们打闹欢笑的声音,大家都享受着这晴朗的一天。

    第二天和哥嫂一起去游览 Bondi bay,  不巧这天是阴天,温度下降了几度,且有大风。Bondi bay 也是以沙滩著名,比 Manly 沙滩略短一些。估计因为今天风大没有阳光,况且是星期一,偌大个沙滩仅有零零星星几个人,没有一个人下水。只有风吹着汹涌的海浪,不停地拍打着沙滩。气氛有点肃杀,我们拍了几张相就走了。

    回到了 Circular quay, 嫂子提议去悉尼港湾大桥上走一走。于是我们便走上了大桥,走到桥墩处,发现桥墩上面的柱子原来是几层楼的房子。走上去一看,里面是一个大桥博物馆,介绍大桥的历史和展览一些大桥零部件。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细看就离开了。在桥上我们走的是人行路,与汽车路并排。另外还有一条路高高的在我们的上面,延伸到大桥钢铁圆弧的最顶端。在那面巨大的澳大利亚国旗的旗杆旁。爬到那么高是需要一点勇气的。听说想要爬高的勇士还需交三百五十大元的爬桥费用,真会想法子赚钱啊!但是还真有一些勇士去尝试呢,在澳洲这么多天,每次我望上悉尼港湾大桥,总能看到有一些人在那儿。如果你下次有机会到悉尼游玩的话,望一望大桥钢梁的最高端。在澳大利亚国旗旗杆下,那一小掇蚂蚁大的小点点,就是爬桥的勇士们了。

    接下来的一天,我们和哥嫂一行四人跟旅行团去Blue mountain (蓝山),一小时又三十分钟的车程。蓝山是一个风景区,山上有个著名的三姐妹峰,我们一到马上去三姐妹峰参观,所谓三姐妹峰,只是三条竖立着的山岩,看上去也不像女子,但这却是蓝山的地标,打卡的地方。我们照了几张照片,然后就坐缆车上山顶,在车中可以看到整个蓝山的景色。山顶上有一间商店卖纪念品,还有一间餐厅。蓝山有三种不同的缆车,导游安排我们坐另一种叫从林列车的下来,然后又坐第三种叫高空缆车的再上去,说是不同的体验。中午,在山顶的餐厅吃午饭。饭后,跟着导游沿着一条风景步道散步。途中导游还在一个废矿洞口前介绍了一个已久不使用了的旧矿区,讲以前采矿的艰辛。蓝山有很多条步行小径,有陡削的,有平缓的,很适合喜欢行山健步的人。但对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就不是那么合适了。接着去参观萝拉(Leura)小镇。小镇据说是英式风格的建筑,多是小平房,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蓝山,我的感觉是,不去也不会有遗憾。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约了一辆网约车开出悉尼,在悉尼再乘旅游小巴士去堪培拉,车程三小时。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到了堪培拉,司机兼导游带我们在使馆区内转来转去。这是中国大使馆这是美国大使馆,"这是新西兰大使馆","这是欧盟大使馆",这是X X大使馆"…,司机讲个不停。我留意到这里的中国大使馆占地很大,使馆是中国式的黄色琉璃瓦宫殿式建筑,很有特色。只是整个使馆区冷冷清清,不见一个人,也不见一辆车。看完使馆区整车人一起去一间餐馆吃自助餐午饭,然后去澳洲议会参观。一进议会就看到大理石的地板,一排排的大理石柱子,和大理石造的楼梯。导游告诉我们这些大理石全都是从中国运来的。大厅虽然全是大理石构成,但我觉得整个设计不够艺术,横横直直的比较呆板。碰巧,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一场澳大利亚三军仪仗队的操练,挺好看的。只是队伍有点单薄,不够五十人。不管怎样,我们也算观礼嘉宾哦!今天澳洲议会没有开会,我们进议会大厅参观,整个议会除了参观者没有几个人。办公室门也是全关上,我们可以自由地到处走。议会厅里有三面旗,导游告诉我们这三面都是澳大利亚的国旗。一面是我们常见的在正规场合用的国旗,一面是澳洲土著用的三色国旗,另一面是有一个图案的什么国旗我忘记了。出议会后,司机带我们去了旁边的一个公园随便走走就打道回府了。那天晚上在百伦哥哥家,煎了和牛牛扒(日本牛肉)作晚餐,和牛的确好吃,又香又软。饭间百伦,雪莉和哥哥谈烹调技巧,谈得不亦乐乎。

    三月七日,我们去悉尼的Bontanic garden (植物园)游玩。植物园在悉尼歌剧院后面,占地面积很大。里面绿草如茵,又有很多大榕树,或是很像榕树的树。树有气根,但叶子有点不一样,比大叶榕的叶子窄长一些,澳洲的变种?园区内有热带植物园(里面闷热潮湿),有玫瑰园,有兰花园,有本地植物园,多得看不过来。里面还有一个池塘,池中有岛,岛上青草小树,很多小鸟在岛上歇息,嘻戏觅食。有麻雀,斑鸠,鱼鹰,灰鹭等。不时有鱼鹰从天空中冲入水里捉鱼,激起一片波浪。一幅天然美景!公园内还有一些怪树,如棒棰树,像一个大萝卜长在地上,有两三人高。还有一树成林。一棵榕树,但它的气根从树的分枝上垂下来长入地面后变得粗壮,像树干一样。由于有很多气根,从四面八方长起来,一眼望去就像一片从林。公园的一边靠着海湾。从这里望向悉尼歌剧院和港湾大桥,又近又漂亮,我们在这里照了很多照片。

    雪莉在悉尼的朋友Wendy要和我们见面,约好在Eastwood的餐厅请我们吃饭。下午我们坐火车从悉尼回到了百伦哥哥家。稍为休息一下后五时多乘巴士去Eastwood,在一间海鲜餐馆见到Wendy和她的先生。饭间谈起澳洲的生活,他们都感觉不错,有稳定的工作,退休后亦有生活保障。生活安定,无后顾之忧。我在澳洲住了些日子,也感觉到澳洲平和安定,治安很好,深夜出外也不用担心人身安全。在澳洲生活精神上很放松。不会像现时美国,每天都听到抢劫,凶杀的新闻。我们出外随时要警惕周围的情况,车里要注意不要放东西。不然车窗随时会被打破。旧金山天黑商店就关门,没有夜生活。晚上非必要人们都不出外。是政府对犯罪分子的不作为造成了现在的恶劣环境,与澳洲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澳洲还有一个特点,中国人很多,尤其是广东人。在街上,在火车里,到处都可听到粤语。放学的学生很大部分是中国人,街上的年青人中也有很多中国人。一个不小心出现幻觉,会错把这里当成是出口商品交易会期间的广州。另外就是,不仅悉尼有唐人街,从悉尼辐射出去的卫星城,很多都有唐人街,而且规模都不小。就我所知的就有Eastwood, Burwood, Chatswood 等小镇,它们的唐人街店铺都有一百间左右,甚至更多。

     这次来澳洲之前,我们预订了去墨尔本的旅行团。

     三月八日,起了个大早,五时多就乘一辆网约车直开悉尼飞机场。飞机飞了一个半小时,九点二十三分到达墨尔本机场。从飞机场出来后,按旅行社指示去到指定地点,等了好一会都找不到旅行社交代的指定车牌的汽车。又过了一会,才有一个人上来问,是不是XX旅行社的旅客?”  我们说你的车牌不对,他说是这是临时调换的汽车。这样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去堪培拉那一次也是这样的情况。可说明澳洲的华人旅行社做事的马虎随便。汽车把我们送到旅店,因为时间太早,我们不能入住房间。寄存行李后,得知墨尔本唐人街就在附近,我们就去唐人街走走。果然走了不到五分钟就见到唐人街了。唐人街街口有个大牌坊,写着 "墨尔本唐人街"。唐人街的商店都未开门,都是十一点、十二点才开始营业。我们饥肠辘辘,竟找不到一间卖早点的店铺。走遍了唐人街,已十一点了,才见到一间刚开始营业的餐厅,进去点了碗麵,还要等很久才有麵上来。这餐厅的烹调水准也是不敢恭维。

    下午一时,旅行社的大巴带我们去看沙滩的七彩小屋。沙滩并不是很漂亮,黄沙夹杂着黑沙,还有一些漂来的垃圾杂物在沙滩上。所谓七彩小屋,只是一些当地居民到海边玩时建造的用以休息换衣服的小木屋。屋外涂上了各自喜欢的颜色而已,已经相当旧了。这也可以作为一个旅游点?!接着去 Maru Koala and Animal Park 动物园参观,里面有袋鼠,树熊,可以近距离和它们一起照相。进园后看到的袋鼠都很温驯,还有一只白袋鼠呢。我们摸着袋鼠照了相,都很满意。但和树熊照相却要另交三十大元,我们不乐意了,就没有和树熊照相。去看别人喂袋鼠,还去看一些漂亮的小鸟。参观完动物园我们去了一个叫”Cowes”的小镇。这小镇沿海而建,有着美丽多样的海景。树林,草坪,沙滩,海鸥,一样不缺。我们在这里逗留了一段时间,找到了一间中国餐馆,吃了一顿简约但不错的晚饭。

    黄昏了,我们去 Phillip Island 看重头戏——蓝背企鹅回巢。离企鹅回巢的海岸不远,有一座水泥大房子,是企鹅介绍大厅,说穿了,就是售票处。要买票才能看。买票后,穿过大厅,是一条木制的步道,弯弯曲曲一直延伸到海边。说真的,那步道还修建得挺结实,且修有栏杆。走了一小会儿才到达海边,海边沙滩上修建了几个水泥看台,能坐七八百人。这天是星期五,人特别多,我们到时看台上已坐满了人,没有空位了。步道上熈熙攘攘人来人往,估计有上千人来看企鹅回巢。我们在看台上边的步道上找了一个位置站着看。人们不准踏上沙滩,有工作人员站着维持秩序。大家都坐在看台上等着看企鹅从海上跳上来。据说企鹅群很小心谨慎,每晚会先派一只企鹅上沙滩,侦察到沙滩附近没有危险,才回去叫大部队上岸。后续部队会有几十,几百以至上千只企鹅。我站得较后,看过去都是有点朦胧的,黑暗中看到沙滩边有几只黑影在动,就说:上来了,上来了。"雪莉说:"那是海鸥。"原来海鸥也在沙滩上等企鹅回来。又等了好一会儿,听到有人说企鹅上岸了。我睁大眼睛看却什么也看不见,沙滩还是那个沙滩,海浪还是那个海浪,并没有企鹅在沙滩上。有些人开始离开看台。导游在开始前说过,如果看到企鹅上岸,你就应该离开看台,去步道旁边看。步道旁的下方就是企鹅回家的道路。 开始我们见到人们离开看台,我们就走下去,希望走近一些可以看到企鹅从海里上来。但走近了仍然看不到企鹅,等了一会后,还是决定到步道上看。步道上已经有很多人了。我们挤到步道旁边,果然看到有几只小企鹅站在那里,可能等妈妈回来吃晚餐呢。又挤到步道的另一处,看到四,五只企鹅急急地往家里赶。看着它们一摇一摆的身姿,非常有趣。我们跟着企鹅走。到家了,一只企鹅离开队伍,钻进了山洞。再走了几步,又一只企鹅走去了分叉的小路,向山坡上的家走去。路上剩下的三只还在急急向前走。我们和哥嫂走散了。我们再去了几个地方,都看到企鹅在赶路。看完后回到巴士上才见到哥嫂。哥哥还拍了一个视频,上面有十只企鹅急急忙忙地赶回家,摇摇摆摆你追我赶,有趣极了!这天玩得很晚,十一点多才回到旅店。

    第二天的旅程是去参观一个已经开采完毕的金矿。在澳洲,淘金热潮始于1851年,1918年结束。所以墨尔本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新金山,是相对于旧金山(三藩市)而言。这一带的金矿在Sovereign Hill附近,这个金矿本应是废弃的。但一个聪明的想法出现了:保留全矿的原来样貌,当地的小镇、店铺也一併保留,甚至区内的工作人员都保留着十九世纪的服饰,整个小区保持着十九世纪的原样,把它改变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我们去到矿区,首先参观了小镇,一个破旧的小镇,带着十九世纪的风情。穿着旧日服装的待应在饭店酒巴里穿梭。我们先参观一间蜡烛厂,看蜡烛的生产过程。一排排棉蕊挂在木架上,反复浸入熔蜡池,每浸一次都要拉上来等它们干。干了以后又浸下去,慢慢地蜡烛就变得粗起来,到符合大小规格就可以把蜡烛剪下来包装了。整个生产过程都是手工操作。蜡烛生产流程看完后就去看熔金表演。一个工人把金砂放进坩堝,然后把坩堝放进烧得通红的炉里。金也怕火烧,烧到1948华氏度,金就变成了金水。倒进一个模子里,成了金块。等一会儿后,再放进水中降温,金砖就制成了。看完熔金表演后,就轮到我们下矿井了。我们坐进开放式的缆车里,周围一片漆黑,风呼呼地在耳边吹过,一会儿就到了井底,也不知道有多深。在昏暗的矿灯下,曲曲折折地走了一会儿,来到一个略为开阔的地方,在井底下放起电影来。电影介绍了金矿的发现和矿井的诞生,采矿的艰辛和工人的死伤。可以说金子是用采矿人的生命换来的。看完后就走到一架简陋的升降机前,表演金矿石是怎样运出去的。大家看完后在坑洞昏暗的灯光中走回刚才下车的地方,坐上缆车。又是漆黑的一段车程,回到了地面上。

     回到墨尔本旅馆是下午五时多。我和雪莉都想去闹市区走走,不要浪费了大好时光。好在闹市区离我们旅馆不远,五分钟就到了。闹市区内很多人,特别多的是年青人,大家都在那里玩。在那里走走看看了一会,肚子有点饿,看到一间拉面店,就走了进去。这间拉面店真怪,越南牛肉粉和西北拉面在同一间店内卖。坐下后雪莉点了牛杂面,我记得在书中看过西北的羊杂面是一道著名美食,于是点了羊杂面。羊杂面上来后我觉得这面真不错,汤又浓又香、羊杂又多。让雪莉吃了几口,她直后悔点了牛杂面。不是牛杂面不好,而是羊杂面味道好太多,这碗面点对了。这一顿是我在澳洲吃过的最佳美食。吃罢面我们向Yarra River 河的方向走去。不一会走到了王子桥(Princes Bridge),桥周围也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常。这边街角是火车总站,人流出入繁忙不奇怪。对面街角是圣保罗教堂下的联邦广场,也是很多人在聚集。我们沿着桥走过河的对面,更加热闹了。河的对面是两个公园,亚历山德拉花园和维多利亚皇后花园。这里正在搞游园会。天色将暗,园内的霓虹灯红红绿绿地在闪光。各式云宵飞车,旋转木马,海盗船,跳楼机都在开动,玩的人在呱呱大叫,追寻刺激。还有一个跳舞场,随使什么人都可以进去跳。有大人,有小孩。先跳集体舞,再跳交谊舞,人们跳得开心尽兴,兴高彩烈!旁边一个摊子有人在玩投篮球赢布玩偶。另外一个摊档一个女孩子抡起大锤把测力塔的指示箭头打得高高,也赢了个大大的毛绒玩偶。大家玩得非常开心。"轰!” 的一声巨响把人们的眼光吸引到一个大塑料球上。原来球里面装着两个人,一门炮把大球连里面的人轰到半空中,再飘飘落下,有惊无险。周围气氛热烈。这略有闷热的初秋的晚上,使我回忆起小时候广州的游园会。在美国几十年没有见过这样的欢乐场面了。和平的生活真令人开心。沿着河边往回走,看到三五成群的青年人坐在河边热闹地谈着什么。河里有人背着彩灯玩快艇,也有人玩悬浮式喷射飞行器,七彩流光,在河面上忽高忽低地飞行。河里边河岸边都很热闹。王子桥上更是行人如鲫,几乎是推着挤着往前走。有警察在旁边维持秩序,人流简直像广州春节花市一样。在桥上我刚停一停想照一张相,"蓬"的一声就让一个女孩子撞后背上了。 女孩子连忙道歉,我说不要紧,人流继续向前面涌去。这是一个记忆深刻的墨尔本夜晚。

    三月十日星期日。旅行社安排今天去大洋路。大洋路就像加州的17哩路,车上看到的是一路上的海岸风光。悬岩,沙滩和绿树,加上蓝天大海。途中先去一间巧克力工厂参观,然后去几个风景点, Memorial Arch (纪念拱门)Port Campbell National Park (坎普港国家公园)和 Twelve Apostles (十二信徒石)。我们在这些地方都照了一些相。晚上七时多回到墨尔本。去到墨尔本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那一段路的时候大塞车,原来作晚的维多利亚皇后花园游园会就在马路对面,仍在活动中,所以这么热闹。汽车慢慢地移动,两边的人行道都挤满了人。人们摩肩擦踵,欢呼雀跃,一边走一边跳。汽车耐心等待,十多分钟才过了桥。

    第二天的早晨,听哥嫂的介绍,我们步行去墨尔本水族馆。去到水族馆,虽未开门,已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在门口排队了。水族馆开门时,大家排着队前进,很有秩序。水族馆内有一玻璃大鱼缸,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鱼。从鲭鱼到鲳鱼,从鳐鱼到鲨鱼,应有尽有。还有大海龟呢。我们在玻璃缸下的走道观看。但是最吸引我的是另一个馆区的大鱷鱼。那鱷鱼有五米多长、一动不动地伏在池边。我认为是假的,看了五分钟都没有动。雪莉说是真的,就在我们的辯论的时候,大鱷鱼动了一下。原来是真的!从未见过如此大的鱷鱼,开眼界了。那鱷鱼爬了一步,又停了下来,再也不愿动。我们不能再等了。雪莉喜欢看企鹅,拉着我去企鹅馆。这里有体形最大的帝企鹅。这些企鹅绅士"走路慢慢的,一摇一摆,很呆气很笨的样子,但跳进水里却完全两个样。矫健灵活,游得飞快。企鹅吃午餐时不会争抢,对着饲养员围成一圈,只吃落在地上的鱼,吃饱后就高高张开两只翅膀,表示高兴。

    墨尔本中心闹市区有九条路形成一个方格,方格内的九条路乘车都不要钱。我们利用这个方便,坐有轨电车去墨尔本美术馆。馆内有一个三层的大火炬座很漂亮,火光熊熊。其实像现代立体壁炉一样,这个火炬座是一个立体三D的影像。除火炬外,艺术馆内展览的大多数是抽象派的画作和雕塑,我们不感兴趣,看了一下就出来了。中午在唐人街的海南鸡饭"餐厅吃海南鸡饭,味道不怎么样,吃中国菜还是要在加州。下午乘飞机回悉尼。

    翌日,雪莉又约了 Wendy Burwood 见面。因为有一次我们和一个路人谈话,得知 Burwood 的唐人街比 Eastwood 的还要大。Wendy 知道后就提出要带我们去Burwood 走走。去到Burwood,一出火车站就见到唐人街了。果然比 Eastwood 的要大,连火车站都有中文的大幅广告牌。我们到早了,于是就到处走走看看。唐人街不需要英语,广东话就可以了。在茶楼见到了 Wendy 和她先生,共进点心午餐,餐后一起逛商店。在回程的火车上,看到几个人逃票(不刷卡就进站)。忽发奇想:在布达佩斯旅行的时候,曾看到有不定期出现的检票员,在澳洲这么多天,从未见过检票员,一切靠自觉。怎样可以抓到逃票的人呢?

    三月十三日上午,朗,百伦,雪莉和我坐火车去悉尼搭乘邮轮去新西兰。邮轮公司叫”Celebrity”,我们是第一次乘坐这个公司的邮轮。过海关上船后,已经近中午。马上去14楼自助餐厅吃午饭,午饭后在船上到处走,熟悉一下这艘大船。大船船名叫”Edge”,排水量十三万吨,可载三千旅客。据说这是一艘较新的邮轮,2018年才投入服务。客房的设计不错,阳台有一个落地式可开关的玻璃大窗,同时有遮阳帘。把大窗和帘放下来后阳台和房就合并在一起,就是一个大房间。另外,洗澡间也比别的邮船大一点。

     这里介绍一下这次旅程。邮轮会去新西兰的四,五个小城市停留,每到一处船公司就会派出旅游汽车送旅客到城里,在城里旅客自由活动,到下午回到下车的地点再乘旅游汽车回船。这是不用付费的。另外有几条旅游路线如果旅客感兴趣的话,可以付费选择你喜欢的旅游路线,但要预先在船上的服务台订购。不喜欢下船的旅客可以整天留在船上。

     船还未开动,船的一边正好对着好像贝壳群的悉尼歌剧院,又近又漂亮,拿出手机拍照一番。然后在船的跑道上走了两圈,刚好一英哩。活动后到船尾的正规餐厅吃晚餐,菜单是牛排,龙虾尾,煎鱼、烤羊肉这一类西式菜,鲜少有中国菜。船上的第一天很快过去。黄昏时分,邮轮开动了。

     十四十五两天,船都是在茫茫大海中航行。虽然是艘大船,遇到风浪的时候还是会颠颇。平时倒没有什么,但是在自助餐厅吃饭时就不一样了。手拿着装着饭菜的碟,船一摇动站立不稳,控制不住就会摇摇摆摆地向旁边走去,搞不好饭菜就会泼到另一个旅客身上。所以要会走路闪避。曾见到一个餐厅待应站立不稳,打碎一叠碗碟。也曾见到一位老婆婆摔倒在地,大声呼救。

     十六日早上邮轮到达新西兰 Picton港。青山绿水,风景秀丽。旅客们要等到11时才被允许上岸。上岸后大家乘汽车游城市一圈,Picton(皮克顿)是个小城市,只有四千余人,很快在城市转圈完毕,下车自由活动。雪莉和我去了一间当地著名的餐厅”Oxley Bar & Kitchen”,点了一碟青口贝,一碗海鲜浓汤。果然好味道!餐毕,雪莉提议去爬山,那山开始的一段相当陡,爬得气喘吁吁,后来路平坦了一点,我们慢慢往上走。爬到半山,发现时间不够用了,我们必须在四点前回到船上,只好照了个相,不甘心地下山回船。那天走路走了7英里。晚上在船上的高级餐厅吃牛扒。我点了个全用草喂的安格斯牛的牛肉做的煎牛扒,以为会特别香嫩,但吃进口中并不觉得它跟普通的煎牛扒有什么不同。

    第二天早上,船到了另一个城市Napier(内皮尔),大家一起坐旅游车上山顶。从山顶可以鸟瞰整个海湾,一眼望去海天广阔。从上面向下望,周围高高低低,山峦起伏。蓝天绿树,大海波涛,一齐映入眼帘,慰为壮观。我们在山顶停留了约半小时。下山后,四人步行去新西兰的国立水族馆(The National Aquarium of New Zealand),路上看到一个钢管做的拱门,拱门顶上有一个圆球,据说是地球上看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因为新西兰靠近国际时间变更线,接近新的一天的起始点,旅游界就造出这样一个噱头。这里的水族馆的玻璃水池不如墨尔本的那个大,鱼的品种也不如墨尔本水族馆多,但仍相当可观。对于新西兰这样的小国家,也算是可以的了。意外的是,在水族馆内竟然可以看到Kiwi (几维鸟,新西兰国宝),  我原来以为几维鸟是像鸡一样大,约二、三磅重,在水族馆里面看到一只大个头,看样子有六、七磅。几维鸟不喜光,喜欢在晚上活动,我们是在黑暗的洞内看到这个不会飞的鸟的。回船后晚上参加了船上的文娱活动,看了一个魔术表演,由著名女魔术师Jessica Jane主持,是我在船上看到的最好的文娱表演。

    十八日,邮船到了惠灵顿(Wellington)——新西兰首都。我们乘巴士从码头入城,入城后的巴士车站就在离新西兰议会大厦隔着一个街口的地方。我们选择乘缆车上山顶游览,在山顶可以看到整个惠灵顿。山顶上还有一个植物园,我们也去走了一下。在那里看到地上有一个日晷,大家很感兴趣,七嘴八舌地要测量这个钟准不准确,结果当然是准确。在那里停留了一会儿。仍坐缆车下山,下山后我们就分开走了。我和雪莉去看一个小鸟保护区 (Zealandia Wildlife Sanctuary),有免费小巴士送我们到那儿。这里是一个封闭的山谷,是很多小鸟的聚居地。一座建筑物挡在进山的路口,要每人交24元的门票才能进去。我们进去后在树林里面左转右转,走了一个多小时。听到很多鸟叫,但看到的不多。就权当是行山锻练吧!

    从小鸟保护区出来后就下山,在闹市区走了一下,去了海边。沿着海岸边散散步,又走回到了新西兰的议会大厦。新西兰议会大厦的外形有点特别,人说像个蜂巢。特殊的建筑是颇吸引人眼球的。我们进去议会大厦询问是否可以入內参观,答案是今天有活动,不可以。这时看到一群中国人从楼上走下来进入了大厅。我们又问为什么议会外的旗杆挂着中国国旗,回答是今天有中国代表团来访问议会。后来才知道是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带着一个代表团访问新西兰。怪不得我们不被允许进内参观。

    十九日,船开到基督城(Christchurch City)。我们上岸后就去这个城市的植物园,这植物园很大。一进门就有一个漂亮的喷水池,喷水池边种有很多红色、橙色和黄色的鲜花,衬着绿色的草地和大树,相当漂亮。进门口走不多久,就见到一条小河。河里有很多鸭子,欢玩地在玩耍。从地图上看,这条河绕植物园一周后会转回来正门附近。我们就沿着小河走,河边小鸟在树上歌唱。一路上见到不同种类的鸟在树林里飞来飞去,还见到各种鸭子;小麻鸭、绿头鸭、大番鸭。还有大雁在河里自由自在地追逐游玩,寻找吃物。或在河边整理羽毛,睡觉休息。人们撑着小船,在鸭群旁边游曳,好一派美丽的自然风光。我们都说这公园比昨天那个要好,有动物有植物,且不收门票。我们在公园里游玩了差不多一小时,从公园出来后,去到一间小型博物馆参观。新奇的是,有一个黑铁线造成的房子模型悬浮在天井的上空,没有任何支撑。在蓝天白云下,真的有点诡异。我看了很久,又照了相,终于发现那模型是用很细的多条钢线拉在半空中的。钢线很细很细,在相片中看不出来,真是巧思。

    基督城有一种小型观光列车,铁轨绕城市闹市区一圈,买一次票可以坐一天。我们乘车绕了两圈,在市内到处跑。参观了维多利亚广场,也去了商业街。新西兰的温度比澳洲低几度,观光列车又是透风的,我们把衣领拉高扣紧,仍挡不住阵阵寒意。基督城是一个漂亮的小城,但也是南岛的第一大城市,值得去玩一玩。

     Dunedin (但尼丁) 是这次新西兰之旅的最后一个城市。不知道为什么,下船登岸时花费的时间比以前的城市都长, 说是巴士太少?花了近两小时才登上巴士。到了Dunedin后,我和雪莉仍然是先去参观植物园。我们步行走了约三十分钟,才到达这间邻近大学(Otago University)的植物园。植物园依山傍水而建,山脚下的水池有很多野鸭,打架争食,飞来飞去非常热闹。因为人们每天喂鸭,附近的野鸭都跑到这里来了。山上植物茂盛,从小草到大树都有小牌子标明名称,估计也是大学植物系的研究园地。附近的长櫈上,也有一些学生来这里看书。因为时间不够,我们在附近看了一下就往回走,回程时看到学校附近的图书馆前有一个简易回音壁,在一面墙前小声讲话,二十米外的另一面墙前的一个地方能清楚听见。我和雪莉一人站一边互相喊话又玩了一下。回到市中心八角广场,在圣保罗教堂和第一教堂照了些相,听说附近有一个中国庭园,匆匆又赶去看。庭园叫"兰园",估计叫兰园是新西兰的园子的意思,因为里面并没有兰花,倒是池上有很多荷花。这园修得漂亮,完全是中国味道。门口有一个牌坊,写着"兰园",牌坊下有一对石狮子。进门后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石山一样都不缺。池水清清,半池荷花。垂柳于上,鸭子戏水于下,还有几尾锦鲤,悠然浮游水中,一下子仿佛回到了江南。园内整洁干净,游人至此,心旷神怡。人称是南半球最正宗的中国式园林,善哉斯言!

    回船之前去了火车站——Dunedin 的著名建筑,抓紧时间拍了几张相。据我所知, Dunedin 这个地方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但我们只逗留一天,只好遗憾地离开了。 

    三月二十一日。整天邮轮都在窄窄的峡谷中航行,这种小海峡英语叫“sound”。峡谷旁边的山有平缓的,有峭峻的,随着邮轮前行不断改变。满山绿树,这里的水也是绿色的。山上有时有瀑布流下来,陡峭的岩石也偶而露峥嵘。风景是美丽的,可惜整天都是阴天。有一瞬间阳光刺穿云层,洒下一道金光在山峰上,美丽非常。可一下子又没有了。本来船公司就是让旅客们在这里拍一些新西兰的山水美照的,一天邮轮都在这慢慢漂浮。可惜天公不作美,留给我们整天阴天,浪费了这大好美景。

     新西兰人口稀少,地处偏辟,山青水秀,空气清新,乃一世外桃源。如果想远离尘世喧嚣,新西兰真是一个好地方。

     以后的两天,都是在茫茫大海中度过。早上看壮丽的大海日出,其余时间看看电视打发日子。因为邮轮通过国际时间变更线,23日有两天。到达悉尼那天将也是23日。

     三月二十三日上午邮轮到达悉尼。下船后,朗和百伦去Eastwood,将在澳洲逗留多几天,我们则在晚上飞夏威夷。因为飞回旧金山的路途长,我们在夏威夷大岛上停留几天,顺便去看看火山。上午Wendy 来接船,这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我们把行李放在不远处的一间旅馆,Wendy工作的地方,在悉尼再玩一天。雪莉知道唐人街附近有一个中国式庭院,我们又要去看一看。这个地方叫"谊园",比新西兰的兰园略大一些,设计和兰园大同小异。多了一个漂亮的小瀑布,多了一个土坡,土坡上有不少半大石头,布置得有些凌乱。假石山较小,气魄差了一点。还有一个双龙戏珠壁,远看很有中国味,但近看就觉得做工不够细致。整个庭院设计还是不错的,只是工匠做得不够好,或是建材质量不好,又或者是验收人员工作不够认真。加上庭园内落叶零零散散地散布在地上、水池中没有人清扫,使人觉得有点残旧。比起兰园还是差一点。

     中午去悉尼一间很有名的茶楼"八乐居"饮茶。茶楼在一间商场的四楼,门口排着长队。里面嘈嘈杂杂,非常热闹。轮到我们了,进去坐下后点了几个平常茶点,蒸排骨、烧卖、及第粥。却感觉不到这里的点心有什么突出。茶楼非常有效率,一张桌的客人走了,马上收拾碗碟,换枱布,一分钟后,新的客人就可以就座了。吃完后,我和雪莉都觉得这只是湾区的中等水平,看来饮茶吃饭,还是旧金山湾区好。

     下午去Market City走走,Market City很大, 像温哥华的八佰伴,但去掉中间的开放空间,全用来作商店,地下商场卖肉类和水果新鲜蔬菜,一楼有美食街,二楼卖服装皮鞋,四层楼全是商店。各式各样的商品,大部分是中国货,什么都有,就像在中国一样。

     晚上飞机起飞,这里飞夏威夷要十个小时多一点,到达Honolulu 已是翌日早上。没有出机场,马上转飞夏威夷岛。到达夏威夷岛机场后,发现托运的行李没有随飞机运来。跟工作人员交涉,机场方面说,下一班飞机会带过来,并要了我们的度假村地址,说迟些会将行李送到度假村。我们去拿了出租车,一辆Kia Sorento 越野车,直开渡假村(Wyndham Kona Coast Resort),拿到房间后,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钟。我们中午没有吃饭,这时肚子饿得咕咕叫。只好先出去找东西吃,但这个时候吃晚饭还是有点早,很多餐厅都未开始营业。开着汽车到处找,好不容易才找到一间,匆匆忙忙吃完后回度假村询问,得知行李还没有到。后来又联系了机场几次,没有回音。急得我们团团转,行李不到,就没有毛巾牙刷洗澡刷牙,我说我不换衣服在沙发上睡一晚算了。在已经睡下的时候,电活铃响了。度假村值班的工作人员通知说行李送到,我们连忙跑去值班室取回行李,这时看看钟,已经是十一时多。赶紧去洗澡,半小时后,洗漱完毕,终于能睡一个安稳觉。

    第二天早上,煮了个速食面做早餐,开始出发去火山口。度假村一带天气晴朗,很暖和,我们只穿一件短袖衫出发。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才到达火山,出车后发现天气变凉了,且下起小雨来。觉得有点抵挡不住,就在Visitor Center(游客谘询中心)各买了一件印有夏威夷火山公园长袖衫御寒,也算是纪念品吧。穿上后身体暖和多了。从谘询中心出来后,雨也停了,我们就去火山口了望台。观看火山口的了望台其实离火山口几百米,因为靠近火山口的地很松软,人走上去说不定就陷下去,很危险。公园拉起了安全线,放上危险警示牌。禁止人们靠近。

     远看火山口,就像一口大锅。感觉就像在一口锅里煮粥,锅里的粥微沸着,白色的粥糜翻滚上来,蓝白色的烟气从锅里袅袅升起,哪里像火山?一点红光也没有。或者晚间去看会有一点微红,但白天就是这样了。我们沿着火山口的边缘走,火山口旁还有一个硫磺矿,地表不断有水蒸汽喷出,带有硫磺味的蒸汽。我们尽量避着蒸汽走。这是一个活火山,前几年才喷发过一次,这种泥火山是随时都可以再喷发的。离开火山口后,去看一个叫Lava Tube的地方。就是火山的熔岩在这里形成一个管状的通道,我们去钻山洞而已。洞里很黑,我的眼睛看不清楚,地且不平,扶着雪莉费了好一会儿才慢慢走出山洞。然后赶去一处海边看象鼻岩。路途颇长,开车开了近一小时。中间经过一大片火山熔岩(Lava)形成了土地。不是土地,没有土,是熔岩地。黑乎乎的熔岩很大很大一片伸延到海边。我们下车拾了几块熔岩,感叹大自然的不可思议,这些熔岩现在还留在我家里。到达象鼻岩风景点,还需要下车走一段路,才能看到那熔岩下海时冷却形成的象鼻。据说以前有几条、经过多年风浪的拍打,现在只剩下一条,其它的都断了。海边,几个业余摄影师架起脚架,对着象鼻石一顿猛拍,不要浪费了长途跋涉而来才看得到的最后一条象鼻。已经近黄昏了,我们打道回府。只是回度假村时手机的导航指错路,害得车的后半程都是在黑暗中行驶,晚上八时多才回到度假村。

    三月二十六日。也是一早出发,今天学乖了,虽然天气热,仍然带足够的衣服放在车内,有备无患。昨天是去岛的西面,今天走东线。先去看了一个瀑布,叫Peepee瀑布,哈哈,听名字就知道不好看。“Peepee”, 像小便一样,水量想也不会大。到达那里,停车场只有两辆车。我们出车后走了十来步就见到瀑布了。落差不大,水量也少。受树林山坡阻挡,还不能靠近,只能远远地照相。怪不得有网友评论说不值得去,我也同意。第二个瀑布叫彩虹瀑布(Rainbow Falls),虽然不是周末,游人也不少,勉强在停车场找到一个停车位。这瀑布并不很高,但水量不少,把瀑布下砸成一个水潭。瀑布旁边有一个老树林,林里的树盘根错节。很多树根暴露在地面上,一不少心会被它绊倒。但人们偏喜欢走入这树林玩。树林里有很多人,一堆一堆的。我们进去看了一下,照了两个相就出来了。接着去希洛镇(Hilo), 海边的一个小镇。镇里的商铺都是沿着海岸线展开。海岸和商铺之间由两排棕榈树隔开。已是中午,想找吃饭的地方,但饭店里都堆满了人。好不容易找到一间有座位的,但待应生说要半小时后才能招待。夏威夷的人懒散惯了,都不似是做生意的。我们步行转入后街,看到有一间泰国快餐店没有人,于是点了两个碟饭,但是味道极差。这样低水准的出品也能开店?真不能想象旅游区内有这样差的饭店。在Hilo街上,雷莉遇到一个当地正在送信的邮差,两个同行攀谈起来,相谈甚欢。我在旁边都站得累了。玩了一个上午,雪莉觉得口渴了,在路边看到一个小摊卖水果。我们买了两个椰子,一元一个,摊主帮我们在上面凿了个洞,插支吸管就喝起来。谈话间发现摊主也是广东人,就谈起夏威夷的生活。摊主说她在旧金山住了十年,纽约也住了三年,但还是喜欢夏威夷。她现在摆一个简易的水果摊就能维持生活。这里天气好,加上是旅游城市,人们生活轻松随便,是个舒适的地方。

     有人介绍,夏威夷植物园很漂亮,值得去一下,于是下午去了夏威夷植物园。植物园里的确漂亮,有各种各样叫得上名字,叫不上名字的树木花卉。有匠人精心设计的高低小路,曲径通幽。但最吸引我的还是植物园内的海岸。那里山岩陡峭,波涛汹涌。海天碧蓝,白浪滔滔。波浪撞击在岩石上,涛声澎湃,果真是"卷起千堆雪"!大海一望千里,群山昂首天空。一个雄伟壮阔,风景绝佳的地方。我们佇足良久,不忍移步。

    在回度假村的路上,发觉汽车有点异常,接着,检查引擎"的警告灯亮了。又开了一下,感觉引擎无力,车有异常震动。减慢速度开一下又好一些,一会儿又不行了。我很担心,如果汽车抛锚,深山野岭,谁来帮助我们?而且手机也收不到讯号。我们决定不回度假村了,改变路线开去飞机场租车处。一边开车一边在祈祷,千万不要抛锚,千万不要抛锚。开了差不多两小时,终于到达飞机场的租车处。跟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后,给我们换了辆Mazda CX90, 感觉大大不同。这辆车又安静又平稳、马力输出又大。简直是豪华车了。一路顺利地开回度假村。经过如此的来回奔波,回到住处又是晚上八时多。

     雪莉喜食小木瓜,这次在夏威夷见到小木瓜便宜,只卖一元一个。于是不仅在夏威夷吃,还想买一些带回加州慢慢享用。我不止一次告诫她,加州不允许外州的水果蔬菜入境,她就是不听。买了五六个藏在随身行李里面。结果在上飞机前被检查出来,全被没收,殊为可惜。

     这次旅行,收获颇丰。不好的是我在夏威夷的最后一天感染了COVID-19冠状病毒,在回旧金山的飞机上一直打冷颤。虽说回家后休息了一个星期就完全康复,但是也受了一点罪。

     诗云:人生漫步似春游,半是欢歌半是愁。

                辛苦艰难全不惧,只因风景在前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