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时代的教育焦虑与AI的冲击
(2025-08-21 13:31:08)
下一个
内卷时代的教育焦虑与AI的冲击
“内卷” 在中国互联网广泛流行,用来形容一种状态:竞争过于激烈,大家投入的精力和成本远远超过正常水平,但最终换来的却是更薄的利润,甚至是亏损。在教育领域里,“卷”也有新的含义。
教育中的正态分布与“卷”
如果以学校作为样本,就能看得很清楚。每一届一千名学生,他们的智力分布大体符合正态分布:绝大多数人都在平均水平上,少数人非常聪明优秀,同时也有少数人因为发育迟缓而跟不上学习节奏。这种规律在全世界都存在——无论是在中国的乡村学校,还是城市重点中学,或者欧洲大学、跨国公司里,我都观察到这一点。
在这样的前提下,以智力为基础的选拔性教育,会自然地把那少数优秀的人,以及平均层次中表现较好的一部分人,选拔出来进入高校。真正的“教育内卷”并不是发生在最优秀的少数人身上,也不是发生在完全跟不上的少数人身上,而是集中在中间的绝大多数人身上。
在这中间层次里,有些人相对好一点,有些人相对差一点,但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正是这种模糊地带,给教育机构制造了空间。他们会通过大量的刷题、大量的技能训练和考试技巧培训,把那些原本相对落后的学生“推”到前面,从而挤掉原本处于中上水平的学生的位置。而那些被“挤”的学生,为了不掉队,也不得不加入这场内卷:他们同样要参加课外补习,要做无数的练习题,跟别人做一样的事情。
这一过程制造了普遍的焦虑,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商业机会。无数教育培训机构,正是依靠这种逻辑来赚钱。比如 新东方、精锐教育、衡水中学模式,就是教育内卷最典型的证据:通过极高强度的刷题和应试训练,把原本并不突出的学生“拔高”,让他们在短期内冲击更高的考试成绩。表面上似乎实现了努力就有收获的“公平”,但实质上却加剧了整个中间层次的竞争和焦虑,教育的重心逐渐异化为围绕分数展开的商业产业链。
AI 割裂了2000年以来的精英教育路径
在人类社会的几千年里,知识与技能一直通过教育体系传递:从孔子时期“学而优则仕”,到科举时代的读书人,以学识换取体面的身份;再到改革开放后的选拔性考试,进入大学意味着成为精英,获得好的职业和收入。这条路径延续了两千多年,几乎没有本质改变。
但是 AI 的到来,彻底打破了这一逻辑。今天,知识和技能对所有人、所有公司、所有机构来说都触手可及。AI 快速取代过去由大学毕业生承担的白领工作。
换句话说,AI 的直接竞争对象,正是那些接受了大学教育的毕业生。他们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经济学、管理学、营销、统计、软件开发、电子工程等等——在 AI 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AI 在执行这些任务时,比任何一个著名高校的优秀毕业生都要快、要准、要高效,甚至可以说优秀一万倍。
这也解释了 2025 年彭博社报道的现实:大量美国名校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工作。2024 年以前,名校毕业生进入硅谷大厂、在华尔街拿到优厚报酬几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到了 2025 年,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哪怕是非常优秀的毕业生,在谷歌实习了几个月,也无法留下来;不是他们不优秀,而是因为谷歌内部已经使用 AI 取代了大量程序员岗位。与此同时,华尔街的金融机构也用 AI 取代了大批初级分析师的工作:数据清理、数据整合、基础建模,这些以往的入门岗位,现在不再需要人力。
AI 的崛起,让传统教育所构建的“分数—学历—体面工作”的路径遭遇断裂。
家长与学生的双重焦虑
已经在大学里的学生们,正直接面临 AI 带来的冲击,他们的焦虑是可以想象的。因为一个强大的、不确定的未来摆在眼前:AI 让他们许多人刚起步时就进入一个异常艰难的场景。
相比之下,还没有进入大学的高中生,他们年龄更小,对 AI 的冲击感受并不深刻,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他们并不会太焦虑。真正焦虑的,是家长。因为家长们非常希望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起点:在一所好学校,学到一个好专业,将来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然而在 AI 时代,选择专业变得至关重要。一些专业的前景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比如,现在仍然在选择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学生,几年后很可能会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因为 AI 已经可以大规模替代初级编程和开发工作。
这并不是假设。就在前几天,微软研究者对所有职业进行了排序评估:
? 被 AI 替代难度低的职业:包括大多数客户服务岗位、基础研究岗位、数学与统计学相关岗位,甚至是法律等专业。?
? 被 AI 替代难度高的职业:主要集中在人与人强互动的领域,比如医疗服务、心理辅导、以及一些高度依赖体力劳动的岗位。?
这意味着,AI 首先挤压了大量依赖知识和规则的专业工作。也就是说,正是过去几十年最受家长追捧的那些专业,现在反而最容易被 AI 取代。
被动的学生与错上加错的家长
回到教育内卷本身,在家长和社会教育机构的双重作用下,绝大多数的中学生其实都是受害者。他们在“卷”的过程中,被迫成为一台台做题的机器,完全失去了自主意识和个人的兴趣取向。
这种教育模式让学生们不断陷入一个巨大的螺旋:刷题—考试—补课—再刷题,直到高考。而 AI 的到来,并不会减轻他们的负担,反而会让他们更加无所适从。因为他们原本所依赖的“分数—学历—体面工作”的逻辑正在快速崩塌。而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还浑然不觉。
更严重的是,如果家长们依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旧把孩子推入这种内卷的漩涡,那么结果就只能是错上加错。孩子们既在青春时期失去了独立成长的机会,又在未来社会中失去了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