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草为庐》巴郞
这大小二寨的称谓,是有来历的。据乡间父老口口相传,这两寨顶部,最初是荒野和成片森林,没有梯道也没有房舍,由于险要难以攀登,除了猎户药农偶尔光顾外,渺无人烟。直到明末清初,满清入关,中原大地战火纷飞,最终天下落入清廷魔手。许多志士仁人或为了不忘明朝,或为了反抗满清入主中华,大义凛然,志同道合,舍弃故土家园,千里跋涉,进入四川。在巴蜀各地,动员不願做亡国奴的民众,筑寨建堡,以热血之躯,抵抗异族入侵,保卫家乡免遭满清铁骑蹂躏。最为出名的,是合川钓鱼城,全城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以弱敌强,浴血奋战,以大小数百战,英勇无畏,浩气凛天,顽强抗御强悍清军,坚持不屈长达5年之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却说,华夏民众,从小接受传统道德文化习俗的灌输,满怀忠义之心,不独是士绅百姓,就是出世之人,对异族统治,也是持不认可的态度的。就有武当山的一对道士师兄弟,道行深厚,道德高尚,不願屈膝接受清廷的册封,带领门徒,黉夜逃奔,深入鄂西神农架原始森林,历尽艰辛,千里跋涉,来到东巴南浦(今万州)境内。当来到大寨垭口时,看见此处山清水秀,林木葱笼,大小二高崖傲然兀立,云雾缭绕,真是仙境胜地,使两位道士喜不自禁,驻跸留步。于是,他们带领门徒弟子,同心协力,伐木建舍,结草为庐,在两崖山顶修筑道院,不问世事,清净修为。师兄弟俩,为便于称呼,将此两崖,分别命名为“大寨”和“小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