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勤于学习,善于自省,变教训为经验,从失误趋成功。勇于开拓,敢于进取,继往开来,谱写新章。巴郞身处环境、社会、以及自身的发展变化之中,耳闻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笔录存之,欲与文友们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茂子旧作109。《徒步散记》

(2025-04-26 01:27:02) 下一个

茂子旧作109。《徒步散记》

一一一一    

 

万州长岭镇凉水井(村),因村口有一口清代古井而得名。

百年老井,沧桑依旧。井水香甜,滋润过一代一代山村人。情悠悠,街绵长。青石板,曾留芳。

这口古井边,曾经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当年,每到黄昏,挑水的汉子便三三二二来水井处挑水,水桶里溢出的水,漉漉淋湿了一条街。女人们在水井边洗衣淘菜,聊些家长里短。而今,老街的人搬走了,古井已不复当年的热闹,但却如一面镜子,真实地见证了山村当年的生活。

 

从凉水井出村,一条山道向山巅上的茶店子蜿蜒。经过茶店子新农村、一碗水、谭世珍墓地,然后下山。六年前,我曾独自探索过这条线路,惊叹于他的幽静和古朴。

 

而今,我带几个朋友故地重游,途中古朴依旧,幽静依然,象行走在世外桃源。

 

行进沿途,峡谷幽深,溪流淙淙,怪石嶙峋。时有古桥引我跨涧越溪;也有鸟鸣莺唱伴我古道攀行。在美景中翻山越岭,遍地折耳根挖得手软,疲惫被一扫而光。

过茶店子老街不远,有一口终年不干涸的百年老井,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碗水”。据说,水井由当地闻名的菩萨谭世英生前所凿。

谭世英墓地旁,还有一座古庙遗址,很有些年代了。古庙多有人为破坏的痕迹,只剩下山门和半壁围墙。面对这残破的古庙,让人无比憎恨当年的那些破坏者来。

 

从一碗水出来,没作过多停留,便顺着山势往长岭方向的庙坝直下。遇小路则顺小路疾行,遇公路则大步流星,约两个时辰便赶到了318国道旁的庙坝。

几年不来,庙坝已小有变化。这里正打造安溪谷,新修了许多休闲娱乐设施。公路上,出现许多前来游玩的车辆,可喜可贺。顺便买点土鸡鸭,土鸡蛋,是徒步山野的红利。

今日徒步,全程约六个小时,难度系数中等偏上。绝佳的线路,美好的享受,我不敢独占,因此贴出来和大家分享。

 

其实,选择徒步的意义,不在于去了哪里,看到过哪些名胜古迹,挖掘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民间传说;在于能给自己精神留下什么东西。每一次徒步之后,我都会用日记作些记录,发表点所见所闻和见解,希望能给看到我文字的朋友们一点帮助。

一一一一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