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少年》巴郎
68年秋,在中央的严令下,在成都军区和重庆驻军54军的強制下,重庆的两派终于放下武器,武斗基本停止。随之,上山下乡运动开始,重庆新成立的市革委雷厉风行,将闲在家中的老三届初中生高中生知青,统统地赶到了农庄山乡边疆渔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就有重庆某中学战斗队的一部分,因同属一中学,68年知青分配时,10余人,全分到了万县龙驹区马头公社。这些十七八岁到二十出头的少年,在火热的战场摔打了两年,性劣狂躁,怎么能忍耐这高山乡村的艰苦无趣?呆了不到2个月,大伙约起,不辞而别,走出山区,扒车泅船,去了湖北河南等地,参与当地的武斗。
69年九大召开,全国山河一片红,再无武斗可凑热闹。于是,这伙知青,经贵州云南,越境去了缅甸,再无踪影。73年我下乡后,还听重庆来的老知青谣传他们的音讯,而公社知青名单上,他们的姓名还赫然在册。其间,还时而听到有乡民津津乐道地,述说这群知青下乡来的臭事轶闻,在乡民心目中,这群莽撞血性的少年,随着日深月久,倒成了马头场上的传奇。
记于20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