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生涯(一)轻松入行 76
物是人非情不同,重返旧地好轻松。
一秒就定人生路,信手得来不费工。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一个颠覆不破的真理。教中文虽然如鱼得水,但始终还是在教学第一线。做为一个称职的老师,每天必须认真备课上课和改作业,才算得上尽忠职守。信奉的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一天老师就必须备好上好每一天的课。
如果工作换了,自然就没有了这个责任。其实在美国社会中,换工作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没有忠诚什么事业这一说。反之,如果能够找到更的好工作,老板和同事都会为你高兴。觉得你有本事。
R老师先生承模早在93年初就告诉了我特殊教育评估员的工作。说句心里话,应该感谢他才对。一句话就改变我的人生轨迹。经过若干周末培训获得了证书。93年秋其实已经得到教育评估员工作。但因离家实在太远,所以放弃了。
历史往往会重演。1994年正是不惑之年。像五年前的夏天那样,又回到教育局总部的同一层楼。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同样的环境,却是大不一样的心情。能够得到教育评估员的工作求之不得,找不到没有什么了不起,接着教中文。
根据教师工会与教育局的协议,纽约市公立学校一共有九百多一点教育评估员职位(后来被彭博市长取消),是一个固定的数字。也就是说,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没有人退休或离开,就不会有空缺。所以能否找到完全是憑运气。
90年代初期,华人主要分布在曼哈顿的唐人街,皇后区的法拉盛和布鲁克林的八大道。找不找得到双语评估员职位并不重要,只要有就行。坐了一阵子,觉得有点无聊。就起身去问工作人员有没有教育评估员的缺。
刚刚被告知没有,突然一个四十多岁的白人男子站起来,走了过来说他有。一秒钟,一句话,人生的命运就此改变,得来全不费功夫。他一直坐在我不远之处。也没有人知道他是谁。还以为也是来找工作的。
他是谁呢? 他是主管布鲁克林好几个学区特殊教育的某先生。可惜后来和他没有直接的工作关系,名字忘掉了。工作是在二十学区,正好是一个双语职位。二十学区包括了第三唐人街-八大道。后来才知道,在学区里就有好几个华人特殊教育老师有资格做教育评估员。不知道这位主管为什么不在本学区里找,反而到教育局把我招了去。是不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呢? 或许还是缘份吧!
根据需求,分到八大道旁边的105小学。该学校靠近八大道。百分之八十左右都是华人子弟,是二十学区最大的中英双语学校。学校特殊教育评估小组由教育评估员,心理学家和社工组成,并配有一个辅助人员,一共四人。教育评估小组直属学区特殊教育委员会,但由学校代管。
和学校的关系有点微妙。如果与学校关系好,学校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早上迟到一会,中午多花一点时间吃饭都没有问题。毕竟不需要教课。如果关系不好,学校也可以照章办事。迟到一分钟也不行。在105小学每周四天,在不远的160小学一天。主要是因为工作量的关系。
虽然参加过教育评估员的培训班,但理论与实际操作还有一定差距。所以第一个星期的前几天在学区特殊教育委员会由老板,教育评估员的主管手把手的教。
康妮五十多岁,胖胖的,看起来很慈祥。还经常笑,也给我开玩笑。她可是一个好师傅,经验十足,条理清楚,循序渐进。说实话,她是我人生中所佩服的不多的几个老师之一。
所以说人各有命。碰上谁就是你的命。有这样一个好老师,很快就上手了。她教的全是实用的,没有一点花里胡哨的东西。两天培训大家都满意,接着就走马上任了。
五年前入行当老师千辛万苦,五年后入行做教育评估员轻而易举。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是不是苦尽甘来不敢肯定。人生总是起起伏伏的,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