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烟一缕入大漠(四十)下江南— 入川

(2024-08-26 15:20:47) 下一个

下江南(八)返渝 

 

青春年少下江南,沪宁苏杭读万卷。

难得人生此经历,逆水行舟永向前。

 

回九江已近1975的年底了。应该回重庆了,但是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就是要从好汉坡步行上庐山,当一次好汉。从小就听父亲说小时候是怎样怎样地从好汉坡上庐山的。既然回了九江,岂有不当好汉的道理。要不回了重庆怎样向父亲交代呀!

 

九江虽然地处长江以南,冬天还是很冷的。12月31号锐强表弟陪我上山。一路上满是积雪,处处都是悬冰,好一派北国风光。一路无人,又有谁这么无聊在除夕这一天上庐山呀! 登上仙人洞放眼望去,另一类 ‘无限风光在险峰’ 近在眼前。恐怕世上没有几人能够领略如此景象。没有父亲说的这么难就上山了。父亲当年还小不到十四岁,而我已经21岁了。

 

除夕之夜,庐山牯岭街上好一片萧条,冷冷清清,几乎无人。飘着小小的雪花,竟然有些阴风惨惨,犹如鬼城一般。本来打算住一晚。看到这情景,我和表弟都想马上下山。拦了一辆解放牌卡车,开到半山,车突然熄火了。司机摆弄了半天也无济于事,还好表弟本来就是汽车修理工,两三下就打车给打燃了。不然半山上怎么过夜?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登上上海到重庆的江轮已是1976的1月。早已没有了枫叶也没有荻花,两岸都是光秃秃的,只有那迎面而来的冷风与万里平沙。 在船上突然听到了总理去世的广播。心里顿时感到了一阵阵寒意。

 

一月是枯水季节,特别是西陵峡这一段。河道已经变得很窄小,到处都是裸露的礁石。因水位太低,轮船本身的动力很难使上劲。进入一个灘口,船只靠岸上的绞盘还不够劲,岸上还有人力拉纤过灘。如此奇观现在是看不到了。也不知道抗战时期,民生公司是如何将国家那么多关键设备从武汉运到了重庆。

 

重庆到九江下水四天,九江到重庆上水六天 。某种意义上,人一生的旅程不就是像轮船一样吗? 有的时候是上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的时候是下水, 一帆风顺,一日千里。此刻,回重庆可是上水呀! 面对的一定是更多的挑战!不知不觉间,朝天门已经在望, 重庆我回来了。

 

后记:

 

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中能够回九江老家再到江南一游可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那个年代基本上是没有旅游这个词的, 因为国家处于一个混乱的状况下,也没有旅游的条件。得感谢父母的眼界,让我能够体会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样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也许,这种亲身经历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影响却可能是一生一世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