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烟一缕入大漠 (七十二 ) 布莱恩特高中 )-中文老师

(2025-08-08 15:28:47) 下一个

布莱恩特高中 (四) 中文老师 72

中文老师不简单,生物化学一肩担。

两课教室好热闹,任劳任怨无怨言。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在特殊教育系的两年说快也快,说慢也慢。由于学生学习态度和纪律问题,始终觉得使不上劲。如果在不影响办绿卡的情况下,能够换一个有趣一点的工作那就太好了。

人算不如天算。两年后这个机会竟然出现了,还是在本校。说到这里,就得先说一下布莱恩特高中的情况。该校位于纽约市皇后区西北部,是一所三千多学生的普通高中。学校有不少新移民中国学生和韩国学生。根据美国政府双语法案第七条款,学校提供双语课程,包括中文课,英语为第二语言课程和双语的其他科目的课程 (如双语数学课)。

89年秋天,就在开始教资源教室时,学校申请到一个五年的第七条款联邦拨款。拨款包括聘请第七条款协调员,请双语课程的老师 (包括中文老师),和购买教学材料以及相关文化活动的经费。

毫无疑问,第七条款协调员和中文老师好过特殊教育老师的工作。可我是在得到特殊教育老师职位到学校工作后才知道有这么一个工作。不过已经为时晚也。第七条款协调员早有其人。中文课在这之前一直是R老师在教,顺理成章由她继续担任。我呢? 只能是望洋兴叹!

天无绝人之路。两年后R老师需要拿终身教职。持有数学执照,可她一直在教中文课。执照和课程不同,不符合教育局获取终身教职的规定。要拿终身教职就必须改教数学。这样中文老师的职位空了出来。

此刻我已经拿到了中文执照,所以学校决定由我继任中文老师。真是造化弄人,两年多前在苏柏域高中差一点就当上了中文老师,欠临门一脚。而这一次则是 水到渠成,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中文老师工作是个香馍馍,喜欢这个工作的是大有人在。有一个从台湾来的老师叫张李XX,一直在学校临时代课。而且一直虎视眈眈地盯着中文老师的职位。不仅经常在中国学生和老师面前炫耀她如何如何地教得好,还不断地贬低R老师及她先生的人格。

希望得到一份好工作可以理解,但这种做法就过分了。靠不择手段来达到目的让人不齿。即便有个人恩怨,也不应该拿到学校来说,特别是在学生面前。估计为了得到中文老师职位,她或许还去找过校长,副校长。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 人贵有自知之明。不知道这位台湾女人是不是大脑进水了,看不清形势。R老师和我都刚刚三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而她已经近六十了,夕阳再好也是黄昏。天天在学校,书教得怎么样学校都看在眼里。而她只是临时来代课,还真看不出教书教得如何。正常人不用想就知道学校会雇谁了。

中国学生课堂纪律当然没什么问题。学习态度也不一样,而且在文化上没有差异。但要教好中文也并非易事,主要是个人底子太差。记得开始教五堂不同程度的中文课时,用的是香港中学的中文教材。与国内的教材相比,香港中文教材保持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文革中只上过初中,中文课学的是斗私批修,祖国山河一片红。根本没用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此时方知: 朱自清的 荷塘月色 有多么美,徐志摩的 再别康桥 有多么飘渺,欧阳修的 醉翁亭记 有多么使人陶醉,范仲淹的 岳阳楼记 有多么崇高,已及孔明先生的 出师表 有多么忠心耿耿。

好在香港中文教材非常有系统性,可以自学。不记得是不是还配有教师用书。如果有,那就更容易。即便没有也可以自己努力。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吗。学懂再教学生。真还正是应验了教学相长 那句话。此时此刻能够稍稍舞文弄墨也是得益于当年教中文。

一般人认为,中文老师最重要的是中文好。听起来,似乎也名正言顺。殊不知,这是一个谬误。真正好的中文老师必须具有文史哲三方面的造诣。中文再好最多占三分之一强。要更上一层楼,把文章的深厚的思想内涵讲清楚,必须还要懂得历史和通晓哲学。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语言本身只是一种运载工具。学习语言不是最终目的,而是通过这一载体,了解历史和吸取文化的精髓。中文课不单单是语言课,本身也是历史课与文化课。那就是为什么说需要历史与文化方面的修养。

由于文革的关系,语言和文学基础都不牢固 ,。好在从小喜欢历史和哲学。在纽约大学读的是教育史和教育哲学 。所以在历史和哲学方面颇有心得。可以弥补中文方面的不足。比如说,中文十这一级有一篇课文是关于音乐与哲学关系的。如果对哲学没有一定的了解,中文再好恐怕也难以讲清楚这篇文章。

任何工作只要是认真地去做都是有挑战性的。教中文也是一样。不要以为中国人教中文课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可以放羊。首先要彻底吃透文章的精神。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程度。五个不同程度的班级一定要分别备课。学生程度不一样,不能够用一份教案,一种教法打遍天下。学生的作业一定要亲自批改,才能知道教学效果,好加以改进。做到有的放矢。

教好五个班的中文已经不容易了,可还有比这更艰难的日子。某一学期,学校开了双语化学课和双语生物课。这个担子自然而然地落在我这个中文老师身上。课程就是三堂中文课,一堂化学课和一堂生物课。

本人不仅不是科学老师,甚至根本没有学过生物。对化学和生物方面的英文词汇又是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什么分子呀,元子呀,细胞呀,细胞膜呀,都不知道英文怎么讲。备课量之巨大可想而知。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专业英文词汇。不仅如此,每天晚上准备五份不同的教案,横跨三门学科,起码需要三个小时以上。若干年后做付校长,听到年轻老师抱怨时,就笑着给他们分享自己的这段经历。

在布莱恩特高中的五年中,一直是一边工作,一边读完博士的。89年到91年在特殊教育系时,上课紧张,但备课量并不大。下班后有时间读书。91年秋开始教中文,课堂轻松,但备课量极大。

下班后回哥大上课,上完课吃完晚饭已经是七八点钟。备完课就该睡觉了。第二天六点多钟就得起床上班。读书写论文要么在深夜要么在周末。现在想起都不知道当时是怎样熬过来的。要不是父亲在纽约,还必须做饭管儿子。真不知道熬不熬得出来!

记得双语化学课刚开始是三十个人。不到两三个星期就增加到六十多个学生,恐怕这也创了教育局的纪录。也超过了教育局限定人数。教室里满地都是学生。从来不抱怨,学校也有学校的困难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后来学校实在看不下去了,才分为两班。

还有更精彩的呢! 某一学期,中文课的分级产生了重叠,课没法排,所以同一堂课里有两个级别,如中文一和中文三。这可怎么教呀! 教材内容完全不一样。

外文系副校长说那就一半一半吧! 二十分钟教中文一,二十分钟教中文三。就像我教资源教室那样。几十个学生分为两班在同一个教室里,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我也只好免为其难。效果当然不会太好。那也算是教师生涯中的一朵奇葩吧!

除了教学以外,中文老师还有一些额外的工作。比如有中国家长来学校需要翻译。当学校找到你的时候,千万不要推诿。虽然不是份内工作,也一定帮忙。换个角度想,学校里就你能够跟家长沟通。你怎么对待学校,学校也会怎么对你。

世事无常,混完初中的小学毕业生竟然成了高中中文老师。小学前三年在建院付小,师资太差。后三年在师专付小,班级太差。文革当然是搞革命,斗资批修。当然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过,尚能勤能补拙,教了三年的高中中文也算是给自己补了课吧!

夜深人静,时而反思。难道冥冥之中,人生是不是早已被安排好了。父母都是理工科教授,从小信奉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根本没有想过当中文老师。中文当然也没有学好,可造化弄人,偏偏来了个自我救赎的机会。是不是真的命中注定? 不是一定要相信宿命论,只是事情也太巧了。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