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场足球比赛:

(2024-06-11 20:27:17) 下一个

四场足球比赛:

国人大多爱足球,不见欢喜见忧愁。
钱多人傻球运衰,砸碎旧世再回首。

不用说足球迷们今天真正体会到了坐过山车是什么感觉。借用一句球友的话来说就是反转反转再反转。人生几十年看过的足球比赛数不胜数。不过此生只有寥寥四次是在体育场里看的足球比赛。但在某种意义上,这四场比赛却代表着中国足球的进程。

记忆犹新的当然是第一场比赛。时值上小学(1963),是在重庆大学团结广场由上海杨树浦工人队对某省队。很纳闷的是怎么是一个区工人队对阵省队。是不是还有一个上海队踢得更好。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那个年代时兴424阵型,所以两队10号的表现最引人注目。60年代初期,国家刚刚从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中恢复了一点原气。基本生活还是主旋律,所以看球的人并不多。看台上稀稀拉拉的。球场也是沙土地,球员跑起来有些尘土。那时荣誉可是第一位的,根本没有什么放水一说。

第二次看比赛是恢复高考后的70年代末。比赛是在重庆大田湾体育场,由来访的德累斯顿足球队(东德)对阵川队还是重庆联队。文革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比以前好多了,另外,多少年才有第一只国外球队来渝比赛。大田湾体育场爆满,一票难求。因为校队队友读书前在市体委工作才搞到了球票。

来访的球队虽然不是什么著名球队,但德国足球水平毕竟高一筹。但主队却豪不怯场,敢打敢拼。守门员不断地扑出一个个劲射,赢来了一片片欢呼声。场面上一点不输(友谊比赛)。好像是客队最后1:0 获胜。

第三次看比赛已是出国留学前的86年秋天,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是国家队还是北京联队对来访的某外国队。丰衣足食的中国人自然要找乐子,一票更是难求。还好大舅哥是名中医,有人送票讨好,才能得愿以偿。要知道80年代要看国家队比赛也是极其不容易的事。李华筠(李宙哲)一下底,全场就呐喊。半场休息时,对面看台一阵子骚动,说是小平同志看比赛来了。那时候中国足球的氛围是多么好呀!

最后一次在球场看比赛是九十年代末。在新泽西看了中国足球队与纽约本地球队的一场比赛。若大的球场基本上是空荡荡的只有稀稀拉拉的少许华人。中国队的比赛对美国人来说肯定没有什么吸引力。毕竟中国的足球水平就摆在那里。

反正没人可以随便坐。因为去得早,就在球门附近的看台上看练习射门。一看吓一跳,国脚们射门的脚法实在不敢恭维,比本人好不了多少。难道国家队就这个水平?这帮家伙可是吃专业饭的,天天训练都不知道训练到哪里去了。大概这就是 ‘白斩鸡’和‘吃海参’的开始。经济发展了,可足球水平下降了。

小时候,老是听父亲说李惠堂如何如何的不得了。一脚竟然把球网射破了。五十年年代,中国队在匈牙利训练,不少国脚的名字也是如雷贯耳记忆犹新。可现在呢?本来想说点什么,可写到这里却无语了。就用球友今天看中韩比赛的感受来结尾吧!‘’揪心的感觉会延续好久,麝香保心丸生意会明显好很多……[Chuckle][Grin]’。

2024.6.11.于纽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Miken 回复 悄悄话 沙坪坝7中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老兄是重庆人?大田湾体育场我也去过。86年上场的那位姓李的球员应该是李华筠,李宙哲是70年代球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