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世界

客观,理性,包容,平和
正文

再聊“活出自己”

(2025-11-27 13:59:28) 下一个

上一篇聊到:什么是不成熟的自己,什么是成熟的自己。人从

无意识的自己(或者,无知的自己)-> 别人眼里的自己 -> 真实的自己。

从而由无意识的不成熟的自己成长为有意识,成熟的自己。

在具体生活中如何展现的呢?

用随地大小便做例子, 什么是:

活出无意识的自己(或者,无知的自己)
活出别人眼里的自己
活出真实的自己

前提条件:我们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或多或少对周围环境有影响,自己也会被周围环境影响。由于每个个体不同,认知,想法,价值观等会很不同。也就是我们认为无所谓的,对他人也许很有所谓。以大小便为例:

为了创造和维持共有的良好生活环境,只有人类发明了厕所来避免人随地大,下便以维护共有的良好生活环境。小孩子在还没有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生理需求时,会即时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时,家长会让孩子带上尿不湿以防止随地大,下便来维护共有的良好生活环境。 小孩子从1岁半到3岁期间,就开始接受训练,学会控制由于生理产生的大,小便的急迫感给自己造成的苦恼和不适的情绪,找到合适的地方,方法释放,解除苦恼和不适。

活出无意识的自己(或者,无知的自己)- 有生理欲望时,完全凭借本能,冲动,没有羞耻感,也不懂社会规则,即时满足需求。即有生理需求时,随时随地大,小便。这种不分场合,随地大小便的行为会让周围人反感和不适,认为此人不懂社会规则(common sense)。在交流无果的情况下,或者强烈地攻击,或远离。在很多时候,还会受到处罚。

活出别人眼里的自己 - 认识到社会规则,即随时大小便会受到周围人的反感和不适,遭到周围人的反对和攻击。因而,会强迫自己忍着,憋着。虽然心里极其不愿意,抗拒,但还是会遵守社会规则。这一阶段的行为,不随地大小便是为了遵从社会规则,但内心是不情愿,抗拒的(也可以说是被动的),内心会有压力和负担(我想随时随地解决问题,但害怕因社会规则带来的后果而不得不做)。

活出真实的自己 - 认识到社会规则,也学会了理解自己的生理需求和社会规则的界限和冲突。认识,接受自己的生理需求,也认识,接受社会规则,理解不能随时,随地大小便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人类社会共有的良好生活环境(当然也包括自己生活的环境)。这时的行为“不随地大小便”是情愿的,主动的,内,外是一致,没有负担的(虽然我很想及时解决生理需求的问题,但理解这样做会对社会共有的良好生活环境造成影响,因而“我”主动选择寻找适当的地方解决问题)。

这就是人“活出自己”的三重阶段:从无意识 的“我”-> 到开始意思到 “我”,认为“我”的行为不是“我”的选择,而是被迫而为 -> 到认识真实的“我”,即”我“理解自己的的行为,也理解”他/她“的行为。为了生活在更好的共同良好环境里,”我“选择这样做。即:无意识的“我”的本能选择 -> 有意识的“我”的被动选择 -> 有意识的“我”的自主选择。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