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晨

心情记录、读书笔记、人生感悟、生活漫谈。全部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正文

读李叔同

(2025-11-18 16:35:16) 下一个

陆陆续续,

读过几本关于李叔同的书,

对他行状事功甚是佩服,以至敬重。

李叔同,

清末民初人,清末某大臣小妾所生,6岁时,72岁的父亲便病故了。

18岁时,

早熟的他支持康梁的变法,厌恶旧制度,曾刻印章一枚:“南海康梁是吾师”。

不久,他远去日本留学,学习音乐、绘画

学成以后,来到浙江师范学校成为一名音乐、绘画老师,丰子恺有幸成了他的学生。

后来,没有几年,他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时人这样评价他:“作公子时,像个翩翩公子,作老师时,像个老师,作和尚时,像个佛陀。”

 

李叔同,

可谓兰心慧质,有柔软的内心、丰富的情感,

他早年谱写的《送别》传唱至今,感人至深: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当代电影《城南旧事》就是用这首《送别》作为插曲的。

 

前几日,我翻阅李叔同也即弘一法师的作品,意外发现他32岁时所填的一首词《满江红》,全词大气磅礴,慷慨激昂,使萎靡的我为之一振:

皎皎昆仑,

山顶月,

有人长啸。

看囊底,

宝刀如雪,

恩仇多少!

只手裂开鼷鼠胆,

寸金铸出民权脑。

算此生,

不负是男儿,

头颅好。

 

荆轲墓,

咸阳道;

聂政死,

尸骸暴。

尽大江东去,

余情还绕。

魂魄化成精卫鸟,

血花溅作红心草。

看从今,

一担好山河,

英雄造。

 

李叔同的这首词写于1912年,

是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又立即面临危机的时刻。当时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篡夺,孙中山被迫辞职,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大地一时乌云蔽日,情势危急。

李叔同以革命者自况,以捍卫民权者自许,拥抱新生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歌之舞之,足之蹈之,以吞吐八荒、雄扫六合的气势,写下了这首词。

面对为民权血脉贲张的李叔同,遥想他远去的背影,记起他“悲欣交集的临终遗言,感怀他“一念放下,万般从容的人格,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Billzhou 回复 悄悄话 李叔同的忍受性太了不起。一般男人,甚至最做學問的人,都沒有他的超脫。今天的人,更是自嘆不如。不要老婆孩子,尤其是自己的孩子都不見,我是做不到。也就沒有學問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