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拉新车

男,读高中赶上文化大革命,回乡劳动荣获雅号"老农",当耕读教师挣"工分";七七年高考有幸得中,接着再读研究生学习经济;参加工作紧密结合本专业,改行不离基础研究财政;退休之后犹自奋蹄,激励后辈努力新征程。
正文

红色日记 学《矛盾论》 8.16-25

(2023-09-27 17:18:53) 下一个

八月二十一日

我体会到,科任老师上业务课,必须突出政治,而不能单纯抓业务;否则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上业务课一定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切忌“多而杂”;否则事倍功半,收不到好的效果。要用唯物辩证法、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改造。

八月二十二日

近些日子又学习了毛主席另一篇光辉哲学著作——《矛盾论》。是否可以说,《实践论》讲的是唯物论,《矛盾论》讲的是辩证法。总之,都是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毛主席的文章,毛主席的理论,毛主席的思想,全部被一条红线所贯穿,即是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说的阶级性和实践性。这两部重要著作中,渗透和充满了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每一条理论、每一个观点,都紧密结合世界的和中国的三大革命实践,特别是阶级斗争的实践。而刘少奇的“黑修养”脱离阶级斗争等三大革命的实践,鼓吹“闭门修养”,正好完全背弃了马列主义的这两条根本原则,足以证明它是修正主义的、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是欺人之谈。

同样,按照学《实践论》的办法,分析一下段意,列出小标题,逐步加深理解;要着重领会的问题,到最后和《实践论》的一起总结。

矛  盾  论(1937.8)

1.提出观点——研究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即事物的矛盾法则)及其有关方面的问题(即文中的六个小标题)——研究的内容;

2.扫除教条主义,肃清德波林学派的唯心论的影响——研究的目的。

一、两种宇宙观

1.两种宇宙观——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列宁的论述);

2.形而上学的历史发展;

3.形而上学的观点及其阶级实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外因论,为剥削阶级服务;

4.辩证法的宇宙观——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5.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据此解释社会的发展并总结政党成功的宝贵经验;                       6.辩证法的历史发展,马恩列斯的伟大历史功绩;

7.辩证法的意义和作用:指导观察、分析、解决矛盾。

二、矛盾的普遍性

1.研究的顺序:普遍性——特殊性(重点)——普遍性及其原因;

2.普遍性(或绝对性)的两个含义;

3.含义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4.提出简单运动和复杂运动两个方面来论述;

5.恩格斯对矛盾的普遍性的阐述;

6.列宁对矛盾的普遍性的阐述;

7.矛盾的普遍性在战争方面的表现;

8.矛盾的普遍性在思想方面的表现;

9.矛盾的普遍性在党内斗争方面的表现;

10.总结含义1,转入含义2: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的始终(反问);

11.解剖批判德波林学派的错误见解;

12.正式提出论点,提出“差异就是矛盾”的观点,新过程发生的本质;

13.马克思、列宁对这个观点的应用;

14.马克思的模范分析(列宁);

15.总结(列宁)

16.学会这种方法的意义(认识历史和现状,推断未来);

          ——毛主席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教导。

三、矛盾的特殊性

1.承上启下,提出矛盾的特殊性(相对性);

2.分几种情况研究;

3.之一:各种运动形式(自然、社会、思想)都带特殊性——认识事物的基础,区别于它事物的本质差别的原因或根据;

4.科学研究的区分:根据研究对象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5.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特殊——一般——特殊,揭露批判教条主义在这方面的错误;

6.之二:事物发展长途中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本质都带特殊性;

7.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马列主义者必须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批判教条主义;

8.之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各方面都带特殊性;

9.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灵魂,批判教条主义;

10.反对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举例),提倡客观、全面、深入地看问题,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错误的原因;

11.之四:事物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带有特殊性;

12.因此,事物发展过程有阶段性;

13.例1:资本主义阶段发展为帝国主义阶段,列宁主义的产生;

14.例2: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别是资产阶级领导与无产阶级领导两个阶段;

15.之五:事物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带特殊性;

16.详细、具体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特殊性,两党在其间三个阶段的特点、相互关系及其原因;

17.总结五个特殊性,强调对矛盾的具体分析;

18.导师是具体分析的模范;

19.马、恩应用事物矛盾的法则对社会历史过程的研究,总结出社会革命的理论;

20.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研究,总结出阶级斗争的理论;

21.由事物范围的广大性和发展的无限性,产生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转变——场合性;

22.由事物的联结性产生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结性——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中,斯大林对列宁主义的普遍性(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和特殊性(以俄国为故乡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策略)的模范分析;

23.对比马列主义与教条主义的研究态度及其结果,引出经验和教训;

24.普遍性——共性——绝对性,特殊性——个性——相对性: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二者的辩证关系;

25.这一道理(即是辩证法)的重要性——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四、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1.提出问题: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仍属特殊性问题);

2.论断一:多数矛盾中必有一个主要矛盾;

3.例1: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4.例2 :半殖民地国家主要矛盾的情况;

5.初期:侵略战争时——国与国的矛盾;

6.转为温和压迫时——内部矛盾;

7.直接插手(分化革命、出兵助反)——帝、反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8.总结论断一;

9.用全力抓主要矛盾——马列主义的研究方法和工作方法;         

10.论断二:矛盾两方面中必有一方为主要方面;

1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互相转化;

12.新陈代谢——事物的转化——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转化;

13.例1、封建势力、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导致社会性质的转化——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14.例2:半殖民地的中国与帝国主义的转化;

15.半封建的中国随封建势力与人民势力的转化而转化,中国由旧变新的两个内容——理论的预见;

16.中国已有的转化及经验;

17.例3:中国革命困难与顺利局面的转变——路线正确是原因;

18.例4:对马克思主义的知与不知的转化——努力学习是关键;

19.例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实践与理论等矛盾两方面的转化——坚持辩证唯物论,反对机械唯物论;           ▲

20.对于矛盾的两个特殊性(差别性、不平衡性)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反对均衡论(或平衡论)。

五、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提出论题;

2.同一性的内容:矛盾的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

3.列宁关于统一性的论述;

4.设问;

5.先说不同一性,顿挫;

6.反问引起解释;

7.互为存在的条件而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详尽)——同一性的第一种意义;

8.因为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笼统)——同一性的第二种意义;

9.例1 :转化也属同一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位的转化;

10.例2 :转化包含着同一性,国民党革命与反革命的转化;

11.例3:地主——农民、私有——公有,土地所有制的改变;

12.相反相成的三个例子:国家制度、政党、战争;

13.矛盾着的事物具备同一性(条件),战争与和平的例子;

14.总结两个意义;

15.坚持和实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事物转化论,揭露和批判反动派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革命的共产党人的任务;

16.矛盾及其转化的同一性的现实性、具体性、科学性;而神话(童话)中矛盾的想象性、幻想性、虚构性;

17.强调同一性的前提——条件的重要性,举浅显的例子;

18.同上,举中外革命的例子;

19.转入斗争性,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20.列宁关于斗争性的论述;

21.设问;

22.一切过程都有绝对的变动性(与常住性相对);

23.事物运动(变动)的两种形态及转化;

24.进一步阐述同一性和条件性、相对性和斗争性的无条件性、绝对性;

25.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结合,矛盾运动的构成;

26.用“相反相成”概括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斗争性即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27.结论: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个性中存在着共性,相对的东西中存在着绝对的东西(列宁)。

六、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1.明确论点: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但不是一切形式;

2.例1:对抗在阶级斗争中的地位;

3.典型实例:炸弹的爆炸;

4.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论;                               

5.具体研究和对待具体的矛盾(反对公式化);

6.党内斗争中对抗和非对抗及其转化的情况,关于党内路线斗争的正确态度;                   

7.城乡矛盾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不同情况(对抗和非对抗);

8.用和解释列宁的话作总结。

七、结论

概括全文,简明扼要地总结马列主义辩证唯物论的矛盾论的全部观点的要点,并指出真正懂得这些的目的——击破教条主义和避免经验主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