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月如霜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正文

《长江东流去》(上卷)书评之一

(2023-10-09 11:21:56) 下一个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长江东流去》(上卷)

明月剁一刀 

三十二年一挥手,红叶时节读华章,花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天涯月如霜写的《长江东流去》(上卷),读后沉思:不独那段在之江大学的日子我与主人公龚一澄共有,风花雪月、桂酒椒浆一并在杭州咀嚼,而且,当他从庐中考上之大,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留学考试生活之后,来到美国,来到德州,本以为开始了美好的留学生涯时,却经历了那么多的事件,那么多的磨难;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正如作者写道:“一路走来,却似筚路蓝缕。校外找餐馆打工,油锅打杂端盘子,偶尔还露宿街头;校园里的日子也不平静,刚有起色,又不慎卷入了意外的漩涡,陷入了一场阴谋,……”

人生不易,走过的道路就是一座丰碑,这无论西东,有人的地方总有期望、痛苦、忧伤、快乐、被玩弄的愤怒、无奈、痛哭以至绝望…,这样的经历,才使得这位电子工程系的高才生在诺尔曼教授的帮助下,逃脱韦敏莉教授的魔掌,最终走入北方州大的博士课堂;作者笔下的龚一澄就是在自序中写到的“加州红杉”,“ 每到秋天,一棵棵上千年的红杉上都挂满了累累的松果,只有等到了一场熊熊的森林大火,把果实的外壳烧到了迸裂绽开,被紧紧地包裹在果实中的松子,才有机会落实到土壤里,若是恰巧适逢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就会开始生根发芽,又在挨过了风雨雷电的千磨万击后,方能成为一棵顶天立地的大树。”他不就是那棵令人慨叹的千锤百炼的大树嘛。

作品的情节颇有当下网络小说的意味:人物众多,语言简洁、老道,斑驳诡谲;中学老师“老许”、大学和中学同学丛钰、洪宇、华虹、舒荇、舒菱,美国老师钱家乐、访问学者赵渝六、梁书磊,同学吉米、李靜蘭、胡晓明、唐志晖、克里斯、南云一雄,甚至写到主要人物韦敏莉的父亲、总统老布什……有些人物是陪忖,有的是纷乱时世的匆匆路人,有的则有隐晦,抑或在作品后面成为龚一澄的恋人?有的则是龚一澄留学生涯中须臾不可摆脱的人物,比如韦敏莉;有的人物本身是过渡性的,比如老许,作者快刀斩乱麻,用白描手法勾勒一番:老许爱生心切,担心学生受骗,走入旁门左道,于是忿忿然地说,“你们以后尽量不要去上海读大学,免得受气。”又比如钱家乐,他正直、有同情心,但是当龚一澄学业受到阻碍时,这个昔日的上海知青又出于对于各种复杂关系的考虑,而未能冲出来拨开雾霾,因此只能是配角;有的人物则是作者用心刻画的,我说的人物还不是龚一澄(他将在三部曲中展现完整的形象、性格),而是他的老师韦敏莉,描写得深刻入微。

韦敏莉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中国留学生,因为成绩优异,留在美国,并且获得了终身教职。韦敏莉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四章中,龚一澄大学学习并行算法,听的就是韦教授的课,那时,她“身材高挑,目光坚定,嘴角略带几分执拗”。龚一澄自从选了韦教授做硕士生导师,直接感受当然有,比如学期结束的最后一节课,学生们会填一份匿名问卷,对所学课程及教师进行评估。这时候,韦敏莉会拿着一把削好的铅笔,逐枝发给每个学生,带着灿烂的笑容,不忘叮嘱一句 “Be Nice(写好点)。”但对韦敏莉的感受主要来自于其他人的议论,所以导致他莽撞说出了纪步群是她先生的传闻,这让她大惊失色;要知道,在美国,韦敏莉亲自担任纪步群的论文导师,一旦被发现,多年来的心血会付之东流。龚一澄无意中犯了大忌,但是对此他并未深想,还是力图通过自己学业上的努力改变这种印象;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学术理想当中。但是对于韦敏莉来说,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付龚一澄的对策;不知道为什么,是由于国内文革时期的残酷现实给了她教训还是她天生就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她开始给龚一澄设置陷阱。龚一澄的奖学金被无故停发,龚一澄参加论文学术会议也受到打压;龚一澄发现,围绕在韦教授身边的人被当成论文生产机器而抑郁,纷纷离去,访问学者赵渝六居然因为劳累、压力至心情抑郁,突发心肌梗塞含冤死去;单纯的龚一澄在多次遭受打击后幡然醒悟,他不能再深陷于韦教授的精神迷幻之中了,哪怕虽然龚一澄和其他的中国学生还留有中国文人的一点血性,并未向学校告发韦教授,但他决心答辩后去北方州大攻读博士学位。

这时候更大的冲突在书中被展现出来,韦敏莉居然给龚一澄打电话,希望他继续跟她学习,顺利通过学术论文答辩;有一忽儿,龚一澄差点动摇,因为去读博士最好建立在硕士答辩的基础之上,而不是诺尔曼教授以工程硕士放弃答辩的形式而毕业的“曲线救国”的方式上。我们可以想见韦教授打电话的情景:她笑嘻嘻的,皮笑肉不笑,脸色早已失去了笑容与欣喜的神色,而是表现出阴暗、恶毒和致人于死地的奸诈;呜呼!这位披着中国人外衣的教授韦敏莉怎么了?

作者能够抓住读者的心理,整个书中大量用歌词题首,如第四章(节选自《假如爱有天意》):“多少恍惚的时候 / 仿佛看见你在人海川流 / 隐约中你已浮现 / 一转眼又不见 / 当天边那颗星出现 / 你可知我又开始想念”,第九章(节选自《水流众生》):“有没有那样的山 / 能阻挡命运的乌云 / 保佑从来不平坦的路程 / 有没有这样的水 / 能洗去所有的沉迷 / 让众生轻盈”,第十一章 (节选自《九月》):“逝去的草原上 / 野花一片 / 远在远方的风 / 比远方更远 / 你的琴声呜咽 / 我的泪水全无 / 且把远方的远/ 归还草原”, 第十四章(节选自《蓝莲花》):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 你对自由的向往 / 天马行空的生涯 / 你的心了无牵挂 / 穿过幽暗的岁月 / 也曾感到彷徨/ 当你低头的瞬间 / 才发觉脚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 如此的清澈高远”……作者引用海子等人的诗,用意不在增添作品的华丽,而是把这种形式作为“有意味的隐喻”和人物联系起来,有一种意味深长的美学效果。这种效果有时也直接表现在作品当中,如十七章引用一首老歌, “放开陈旧的往事 / 看见一身沧桑 / 走过陌生的地方 .../ 未来旅程却更长 / 我想到北方 / 无助的眺望 /我知道不能忘 / 北风又传来熟悉的声音 / 刹那间让我突然觉得好冷 / 仿佛在告诉我走的太远 / 有没有忘记最初的相约”这样的歌词或者诗句与人物的心境直接相连。还有,作者用俏皮话直接作为段落标题;肉丸总统、西湖醋鱼、三英战吕布、号角男孩、豆腐饭…等等,增加了作品的诙谐。

很喜欢小说里的风景描写,如:“微风过处的草原上,一丛丛蓝帽儿花和彩笔花交相辉映,像是蔚蓝色的水面上一束束跳动着的红色火焰。”(第十章)“白天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此刻都已散去,只有零星的人在街边匆匆走过,坐落在高楼脚下的灰狗车站,光线暗淡,冷冷清清,仿佛是另一个世界。”(十四章)“精心打理的园区中央,花木扶疏,绿草如茵,一座开放式带着立体雕塑的喷泉,泉水间歇喷起,或高或低,仿佛欢快跳动的音符,动静相宜。” (十五章)“此起彼伏的闪电,像是节日的烟花,一阵一阵紫色的光芒,把浓黑的天空撕开一道道的裂缝,映出远处建筑高低错落的剪影。”(十五章)

这令我想起美国作家海明威、斯坦贝克、杰克·伦敦等的风景描写,不一样的风景意味着不一样的环境与命运。景物描写在这里之所以重要,一方面是区分天涯月如霜与一般作家的尺度,另一方面,像高尔基《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里的景物并非脱离农奴制的俄国环境、像麦尔维尔《白鲸》里的狂风暴雨和漆黑阴暗的大海并非与以实玛利的性情相左,天涯月如霜笔下的“光芒”、“闪电”,也与主人公龚一澄的命运休戚相关。人物的性格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个伟大的作者应该细致考虑的事情。

顾城写道:“睡吧!合上双眼,/ 世界就与我无关。”真的无关吗,在这个量子纠缠搞乱人们的意识世界的当下?龚一澄将有什么样的命运,他的婚姻、他的成长、他对家乡的绵长的思念?…我们期待着天涯月如霜新的描写。

(请在亚马逊 www.amazon.com 输入 “长江东流去”即可找到传统的纸质版(Paperback) 和电子版 (Kindle Edition) 供您选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