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拉克-Shalako

What here shall miss, our toil shall strive to mend
正文

漫长的十三天(Thirteen Days)

(2023-07-31 18:55:13) 下一个

在美苏双方火爆地相互叫嚣/恐吓中,肯尼迪总统与赫鲁晓夫总书记, 一方面要集合各自所有的人力/物力, 准备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冲突,另一方面又要顶住了来自各自阵营的压力(专业人员给出的合理的推测, 建议, 甚至威胁),冒着巨大的风险给予对方最起码的信任。这一极其有限的信任,使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得以相互配合,最终化解了在1961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让世界/人类避免自我毁灭, 是他们不得不冒险相信对方的唯一原因。We thank God they did.

电影"漫长的十三天(Thirteen Days)"重现了这场危机从发生到结束那惊心动魄的13天,把肯尼迪政府(美国政府最高层)的决策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以下文字摘自"小人物的恐惧与自尊"(2022年8月6日) (链接1)
1
丈夫遇刺身亡后,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在白宫的最后一夜,给亲朋好友写信道别,其中一封写给当时的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这封信是这么写的:
"你们是对立者,但不让世界灰飞烟散的决心让你们成为同路人。你们彼此尊重对方,这让你们可以打交道。....
"让我的丈夫深感忧虑的危险,不是战争由大人物启动,而是由小人物引发。
大人物知道自我控制与自我节制,而小人物有时会因恐惧与自尊而盲动。希望日后大人物能够继续迫使小人物们,在他们开战之前,坐下来谈判。"...
(You and he were adversaries, but you were allied in a determination that the world should not be blown up. You respected each other and could deal with each other. ...
The danger which troubled my husband was that war might be started not so much by the big men as by the little ones.
While big men know the needs for self-control and restraint—little men are sometimes moved more by fear and pride. If only in the future the big men can continue to make the little ones sit down and talk, before they start to fight.)

2
当前台海炮声隆隆之时, 中国政府切断了中美两国之间的沟通管道,废除了当前最需要的有限管控危机机制,放任世界摸着石头过河。
杰奎琳·肯尼迪信中提到"大小人物的区别",不应只局限在权位高低,还应包括人们"控制恐惧的能力,管理自尊的方式"。

链接1 : "小人物的恐惧与自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4077/202208/6363.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1)
评论
PublicReport 回复 悄悄话 1
更正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不是文中所说的"1961年"。 I am terribly sorry for this error.
2
在1961年发生的是CIA策划/支持的古巴反叛分子反攻古巴的 The Bay of Pigs 行动,这一行动中,肯尼迪总统拒绝美国军方直接支持古巴反叛分子,导致美军舰船停在公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反叛行动惨败于登陆的古巴海滩上。
在之前的那篇"The Company, 中情局的诞生和冷战时的操作”博文列出的第二季电视剧中,对 The Bay of Pigs 行动有简单的描述。
3
自感蒙羞的美国军方对肯尼迪在The Bay of Pigs 中的表现非常愤怒,将军们在一年后的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中对肯尼迪总统展示出的咄咄逼人的架势,或与这一愤怒有关。
PublicReport 回复 悄悄话 BeijingGirl1: 領袖當時還沒忘了疼。 這就是人性。 :)
****
你想用“人们记着以往的痛,就自然变得聪明了"这一结论,来敷衍地解释这个电影中美苏双方领袖领导才能与定力,会让你的结论四处漏风。
1
按你的的计算,美苏双方的将军们也应该参加过二战,也会对疼痛记忆犹新。但美军将领在电影中表现得咄咄逼人,敦促肯尼迪总统决定向古巴开战(必将导致美苏开战,核战争)。
那些将军们也是领袖,军中的领袖。肯尼迪总统的前任艾森豪威尔总统,就是出自军界。
2
除了必须应对来自对手的压力外,肯尼迪与赫鲁晓夫都必须面对来自自己军方将军们的压力。电影仅仅表现了美国将军们的敦促肯尼迪下令开战,但事实是,苏联将军们也一样会极力敦促赫鲁晓夫做同样的决定 -- 美方一度甚至认为苏联发生了军事政变,军方强硬派取代了赫鲁晓夫。避开俄国的强硬(主战)派,是赫鲁晓夫不得不用非官方渠道与美国谈判的主要原因。
你看电影了么?
3
牢记疼痛,报仇雪恨,也是人性。这是中共领袖们时时提醒中国大众牢记的人性。
"鸦片战争以来...” Hello?
PublicReport 回复 悄悄话 BeijingGirl1: ..我的眼中沒什麼“偉人” ”領袖“, 這樣認為的人, 不過是自己跪著。...
****
诚如你说,你的眼中一定没有"领袖"这类人。
但人类的社会行为中有这类人。而且,对这类人的重要性,东西方文化的认知不谋而合地一致。
1
中国有句成语,"群龙无首", 还有句谚语,"树倒猢狲散"。
2
美国电影"The American President"中,总统 Andrew Shepherd 的助手Lewis有一段台词,讲述"领袖"之于大众的"重要性"。 Lewis在敦促总统站出来反击竞选对手对他的攻击。.
People want leadership. And in the absence of genuine leadership, they will listen to anyone who steps up to the microphone. They want leadership, Mr. President. They’re so thirsty for it, they’ll crawl through the desert toward a mirage, and when they discover there’s no water, they’ll drink the sand.
(大众需要领袖。在没有真正的领袖(的声音)时,他们会轻听轻信站在麦克风前的任何人。总统先生,他们渴望领袖的指引,以至于在沙漠中他们会爬向一个海市蜃楼。无法找到水的时候,他们会喝沙子。)
3
领袖/leader 这个词,不是前人跪着发明的。
无论是中国的成/谚语,还是这段美国电影中的台词,说的都是社会中领袖的重要性。
它们都是人类对自身社会的某个规律的正确总结,而且都不是跪着总结的.
4
也许你还未明白,这个电影恰恰说的就是领袖的重要性。在处理古巴导弹危机的过程中,美苏两国的的领导人展示出的领袖才能。
Have you watched the movie?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領袖當時還沒忘了疼。 這就是人性。 :)
PublicReport 回复 悄悄话 BeijingGirl1: ...我忘了這是 ShalakoW 的另一個 ID, 或說"號"....
****
你说的没有错, ShalakoW 与 PublicReport 是同一个人。但如果你想就此做什么文章的话,please don't.
只要有一个具体的观点,我不太在乎与之讨论的,是个真人还是个号。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啊哈, 我忘了這是 ShalakoW 的另一個 ID, 或說"號". 我的眼中沒什麼“偉人” ”領袖“, 這樣認為的人, 不過是自己跪著。 政治家是一種職業。 好了傷疤忘了疼, 就是人的本性之一。
PublicReport 回复 悄悄话 回土豆-禾苗:
*****
不把对手当人,只强加一个符号,是大陆华人的特点,反共/挺共皆如此。这一做法在美国政治争斗中在变得越来越普遍,川普功不可没。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ublicReport' 的评论 : “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没有政治操作的喧闹,只有努力存活的欲望;没有政客的诡计,只有领袖的才能/勇气。”

赞这个回答!!不跟随那一套“思考轨道”………… 最近还在看那个新秀“英语圈”的上万点击现象……
PublicReport 回复 悄悄话 BeijingGirl1: ... 人類的本性是不可抗拒的, 政客的高低就在於如何巧妙(或陰險)地利用它。 ..
****
1
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没有政治操作的喧闹,只有努力存活的欲望;没有政客的诡计,只有领袖的才能/勇气。
2
古巴导弹危机时,肯尼迪与赫鲁晓夫之间仅存的信任是,对方不想死。
就是这一丁点儿基本的信任,却足以让两个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在难以想象的重任和孤独的压力下,一同展示出超然的领袖定力,拒绝做在当时看来是最自然/最合理的事情 -- 率先按下核电钮。
妥协因此有了一个机会,人类因此避免了毁灭。
3
At the end of the day, feeling lucky for not being either of the two loneliest men in the world on their way to sleep, people wake up next morning, tearfully, to the rising sun. (深夜来临,在自己不是世界上那两个最孤独的人的庆幸中入睡,第二天醒来时,面对升起的太阳, 人们泪流满面。)
ahniu 回复 悄悄话 好日子过长了,就忘了痛苦。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1961年, 參加二戰的人還活著,傷痛還是那麼真切。 人類的本性是不可抗拒的, 政客的高低就在於如何巧妙(或陰險)地利用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