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门外岐黄论中医(上)

(2023-05-14 16:22:42) 下一个

这是早十年就要写的文字,只是当时,腹稿初拟的题目是《都是彭坚惹的祸》

彭坚者何人,中国当代铁杆中医也;曾任湖南中医大学教授,主任医生,退休后应人邀请,分两处坐堂应诊,继续为病人服务,因其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赢得患者的交口赞誉。我总认为,作为一名传统中医师,教授与主任医生这二个称谓没有任何意义;中医师的最高称呼,我认为是临床医生,而彭坚先生正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中医临床医生。

中医之区别于西医,一个最根本的差异是优秀的中医必须是临床医师。不临症,不疗疾,说得再好,也是酒囊饭袋!中医不要研究型的人才,不明白这一点,中医永无中兴之日。

彭坚先生与我志同道合,又有相同的坎坷遭遇,还有相同的中医家学渊源。所不同的是他比我聪明勤奋,比我艰苦努力,终成为一代名医;吾则是愚钝迟缓,无所作为,只是一名“非法行医”的编外中医。

2015年从衡阳到长沙工作,有了机缘,结识了彭先生,承蒙青眼,与彭坚先生竟成莫逆之交。

斯时,彭坚先生的临床巨著《我是铁杆中医》即将付梓,吾近水楼台,先睹为快;谈罢彭先生之巨著之后,拍案绝。当今天下居然还有如此大医,还有如此佳作。于是,不揣愚陋,为是书写了一篇万字长文,推介评价。蒙先生错爱,将拙文附诸骥尾,让门外中医终于有机会说了几句专业的话。

2010年,我的两本散文集正好出版,特意送给彭先生,彭坚先生认真读了,并提出许多见解。没有想到,于文学的认识,竟与我有相见恨晚之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郑重地向我建议,运用自己写散文的文笔,写一部关于中医的随笔,既有独创性,又有可读性,一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因为在此之前,曾与彭先生多次抵足长谈,谈中医的过去与未来,谈中医的现状,尤其是谈及几十年的“非法”行医,祖传的经验方将永远消失。彭坚先生建议,以散文随笔的形式,将这些珍贵的中医资料记录下来,因为文学的可读性,让人们在阅读中了解中医,让有志于中医者从中受到启发,那怕有人学习运用了某一验方,那怕有一个验方赖是书而流传,都是造福苍生的善举。

先生的指点,让我茅塞顿开,似乎有了写作的动力,尤其是先生期待的目光,让我有了些许感动,更有了一些自责。几十年来,曾几次想为中医写点文学,总是让时间从身边流逝,理想终成幻梦。尽管正式出版过《中医文化与古典文学》《明清小说与中医文化》《医学·哲学·文学》,尚有《中医文化视野下的<红楼梦>与<金瓶梅>》一书未能付印,但这些都是中医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并不是专门研究中医药的著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让我有了写本中医散文随笔集的冲动。

可是,岁月冉荏,时不我待,杂务缠身,不能自已;一晃十年又过去了,彭坚先生的叮嘱犹在耳畔回响,而自己终归是一事无成。想到彭先生殷切的嘱咐,期待的目光,我的内心充满了愧疚与自责。

己亥庚子之交,新冠肺炎自鄂州爆发,其势汹汹然,举国上下,草木皆兵!为了不作无谓的牺牲,也为了不给家人添麻烦,几十天坚守家中,每日里看看时事新闻,了解疫情形势,不时也作杞人忧,并写点文字,虽然不敢说有所建树,但作为个识字的,也是一份责任与良心。尤其是疫疾发作,中医介入治疗,于是网上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掀起了一股讨论中医中药的小小浪潮。看了不少讨论中医药治疗疫疾种种,其中当然不乏真知灼见,但道听途说、偏执一词者多。于是乎手头痒痒,一口气写下了十余篇关于中医与抗疫的小文章。写罢这些文字,忽然又想起彭坚先生的叮嘱,心想是该了却这笔文债的时候了。开篇说“都是彭坚惹的祸”,戏语也,实为对彭先生心存感念又心存愧疚之辞也。

于是就有了30万字的《中医思辨集》的书稿,于是就写下了这篇《门外岐黄论中医》小文字,来日如能侥幸公开印刷发行是篇权作卷首之语也。

岐黄,黄帝与岐伯的合称,相传为医家之祖。据说黄帝和他的臣子岐伯都能治病,两人经常探讨中医之道,并以问答形式成《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文献。后世因此称中医学为岐黄之术,岐黄也被视为医家之祖。此处何谓门外岐黄,盖有二义存焉;一则吾知腹中草莽,对于中医,仅一知半解,当为门外之汉。想当年失学之后,随父学习中医,奈天性愚钝,学业不精,更由于斯时社会动乱,先父含冤早逝,家传九代之医术,竟然丧失于吾身,每思至此,无不椎心泣血,情不自已。

门外岐黄,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自己乃是不为主流社会认可的“非法行医”。在我们国家,没有官方的认可,任何行医都属违法;别说我这半桶子水,浙江金华有草根,自学中医但没有行医资格,他研制出了一种能治疗晚期癌症的中草药方,救治了数百名晚期癌症病人。最终法院以制造、贩卖假药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款100万元昨有消息报道,先生已逝于狱中,一恸。没有一纸执照,治好再多的癌症危重病人也是白搭。尽管中医的培养的最好渠道是父子师徒相授,但主流社会不认可,医术再精也不行。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是真正的父子师徒相授,如果师父医术尚可,徒弟则绝对比中医学院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强。这不是王婆卖瓜,也不是步自封,事实就是如此,因为单纯的课堂教学培养不出真正的中医。基于这两层原因,所以,我只是“门外岐黄”,临床几十年,到头来还是个编外游医,悲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半是斋主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y_731' 的评论 : 非常感谢朋友的厚爱与关心!也没有想到会有朋友关心中医药一类的小文章,因为传统中医当下生存维艰,不要看一阵子的热闹,热闹的背后依然是不重视,学术的东西只要与政治挂钩,就肯定不是东西了。中医有他独特的文化密码与实战效果,但也有许多落后的糟粕。把中医说成无所不能与把中医贬作一无是处,都是极左思潮下的不同表现,都是在扼杀中医。如同今天一讲重视传统文化,就全国上下都是读经说经,经典没有那么容易读的。可以说一句冒犯众怒的话,许多所谓传统文化大师,实则是一知半解,有的甚至是胡说八道,误人子弟。传统文化有可以也必须继承的精华,但却有大量必须抛弃的糟粕。中国当下许多社会问题,根子真不是外来的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而是土生土长的封建主义!非常感谢朋友与我有心灵相通之处,佛说,一切皆缘,吾当珍惜!愿山水遥远,天涯比邻;未曾谋面,心在咫尺。更望朋友不时赐教以为幸甚。至于为彭坚先生大作写的文章,我再找找,因为客居京师,资料大多存在长沙家中,一定奉上指教。遙祝夏安!半是斋主人谨具。
xy_731 回复 悄悄话 非常感谢您的系列中医博文,读来让我获益匪浅!
请问您能不能把当时您写给彭坚先生的万字推荐文,发表在文学城博克这里?让我们这些追读您博克的粉丝可以一睹为快?! 拱手,拱手,再拱手。
半是斋主人 回复 悄悄话 非常感谢厚爱!拙著“中医思辩录”还只是书稿,未曾出版,今天出版特别艰难,所耗资费较大,只有等待时机。
乐闲人 回复 悄悄话 请问,你的《中医思辨集》出版了吗?我在哪儿能买到?请告诉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