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待人”与“处事”

(2023-05-12 21:26:48) 下一个

人生于世,无论是谁,应该都有一份责任;有责任才会有努力,有奋斗才有可能成就的事业。当然,人生责任和事业最高的境界是圣人提岀的“三不朽”,所谓“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然吾辈凡夫俗子,贩夫走卒,平生之志,不过谋斗升以养家糊口而已,与“三不朽”似乎无缘。

然而,即便与“三不朽”无缘,但这“待人”与“处事”却是一致的;因为社会与人生,苟活与奋斗,不过都是“人事”而已矣。只是人之身份地位的不同,这“待人”的“人”有层次的差异,“处事”的“事”有大小的不同而已,但其中的“理”却是相同的。

怎样“人事”,如何“人事”,虽千万言而尤难说的明白。今不揣愚陋,回想曾经见过的一些人和事,检讨自己经历过的一些得和失,择其中一二申述之。

陈继儒《小窗幽记》说:“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对待富贵的人,做到有礼并不难,难的是做到得体;对待贫贱的人,做到有恩并不难,难的是做到尊重。

第一次读《小窗幽记》,就被这二句箴言所震撼,数十年来一直视为座右之铭。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有不同的身份地位,最能显示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便是对不同人的态度。趋奉地位优于我者,鄙弃地位劣于我者,这虽是社会之常态,但非正常之情。什么是应该有的态度,当然是圣人倡导的“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的君子之风。君子安详坦然而不骄矜凌人,小人骄矜凌人而不安详坦然,这就是由于君子和小人内在的灵魂和修养不同,有诸内必形诸外,自然会表现截然不同的做人风格。

但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德才兼修的君子,社会上还是平庸者众。我们不能要求人人都是那么高尚,但一定要能做到礼待富贵而己不失尊严,接济贫穷而不损对方尊严。这既是应有的品质和修养,也是做人起码的原则和规矩。今天社会上,不少人拜倒于权贵与金钱脚下,投机钻营,攀龙趋凤,不顾廉耻,曲意逢迎,阿其所好,吮痈诋痔,那还管什么得体不得体。当然,有些人也在做善举,济贫困,但却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以此而沽名钓誉,捐上几百几万元,就满世界张扬,恨不得让全人类都知道自己是爱心人士,行善天使。尤其是不知道尊重接受帮助者的人格尊严,帮助别人,是想别人匍匐在地接受施舍,衬托自己高高在上的施予者身份。真正善良的人去帮助别人,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再说处事,这里不说做坏事,因为在一般人的认知中,干坏事是不会得人心的;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做好事就会得人心。大凡想做好事者,最怕力小心大,眼高手低;更怕好大喜功,沽名钓誉。吕坤《呻吟语》有云:“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当然,吕氏这里是说做好事要先达成共识,“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但是,我却认为,作者重点是在告诫世人,想做好事必须“度德量力,审势择人”。譬之我一个退休老头,尽其力可以“扫一室”,若还想“扫天下”,痴人说梦耳。尽其力可以辅导隔壁小姑娘高考作文提高三五分,但绝对不可能训练她成为全红婵第二,此谓因人施教也。如果我硬要小姑娘放弃高考,专攻跳水,出发点虽好,但实际是在犯罪。古往今来,这样的“好事”多如牛毛,小则毁家害己,大则祸国殃民,世人焉不慎乎。

处事成功,还一定有方法技巧讲究方略。清人金缨《格言联璧》曰:“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这段话很有意思,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平常处事,大多是急事急办,大事上心,难事着力,对待难以相处的人当谨慎小心。而作者认为恰恰相反,越是难以处理的事,越需要舒缓;越是难以对待的人,越需要宽厚;越是非常紧急的事情,处置越是需要从容;越是至关重大的事情,越是需要镇定;越是心烦意乱之时,越要放松心情精妙警辟,匠心独运,几乎可作处事大法之总纲。

总之,待人处事,所涉甚繁,这里不过是九牛一毛,管窥一得而已。但是,千头万绪,纲举目张;什么是纲?当然是个人的道德修养。怎样成就君子之德?一是修己成人,不断全面提升自身的品德、气节、境界等素质,成为“善人”“大丈夫”乃至“圣人”;二是修己安人,待人处事,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也;三是修己善群,修身,是为了使自己真正融于社会和于群体,从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修身之道,就是“待人处事”之道;“修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人生目的的手段。通过“修身养性”,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待人处事”的精神境界,最终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