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此生恨不亲烟酒

(2023-04-21 11:45:13) 下一个

序:有挚友问烟酒事,乃认真地负责任地复之。

抽烟喝酒,应该是人类社会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正常生活现象,无论是庙堂还是江湖,都离不开烟和酒。尽管今天大谈健康的人们对烟酒非常排斥,但我这个不沾烟酒的老头子从来不引以为自豪,反而为自己平生不抽烟喝酒感到遗憾。而且作为编外医生,也从不反对病人抽烟喝酒,不是我不顾科学胡说八道,不守医德随意“害命”;而是因为这喝酒与抽烟与健康长寿真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有三个典型的画面让我终生难忘。一是当代著名养生专家林先生,平生不沾烟酒,51岁便提前下车了;云南一位112岁的女寿星,嗜烟如命,长长的烟竿,厚实的烟荷包,那就是她长寿的秘方;广州军区一位副司令,40多岁确诊为肝癌晚期,医生嘱其立即戒酒,可军人就是军人,既是将死之人,何不开怀畅饮伴我余生?谁知喝了40多年的茅台,肝病没了,寿星来了。固然,这也许是个例,但还是有一定的代表性。

当然,从科学的角度实事求是的说,这抽烟喝酒尤其是抽烟对身体有伤害,这个谁也不能否认;但问题是,影响生命健康的因素太多太复杂了,烟酒只是一个因素而已。比如说嚼食槟榔,对身体的影响绝对远超烟酒;还有,长期熬夜,暴饮暴食,或长期不吃早餐,长期大吃夜宵,等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那一项都比抽烟喝酒的危害大。

见过许多乡村长寿老人,几乎没有不嗜烟酒的,如果你要问他的长寿秘诀,恐怕都是一样的回答:“喝酒抽烟吃肥肉”。为什么这里要把农村与城市区别开来,说句得罪城里人的话,农村长寿老人才是真长寿,城里老人生活质量高,医疗条件好,多活上三五年,不足为奇。农村的长寿老者,没有退休金,终身自力更生,长年是白菜南瓜,医疗保障差,有点小病就硬扛着;所以农村的长寿老人才是真正的寿星,而这些寿星基本上都是喝酒抽烟吃肥肉喝生水的主。

大凡喝酒与抽烟的人,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生活习惯,其身体的好与坏也就因此而形成了一个独有的体格惯性。如果硬是要人为地去改变这种惯性,大多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这就好比一位妻子几十年已习惯了丈夫的鼾声如雷,如果有一天晚上听不到这“噪音”,她反倒失眠了。

当然,说到烟酒,二者还是有些差异。酒是典型的国粹,至少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而烟则是泊来品,烟草生于南美洲,16世纪中叶才传入中国,至今才有400多年的历史。但一经传入,人们便发疯般地爱上了它;据《食物记载》云:“用以代酒代茗,刻不能少,故一名相思草。”而《类液》亦载:“相思草,烟草也。缘人一溺其香,便不能舍,故也。”这就说明,烟草传入之后,人若“一溺其香”,便“刻不能少”,故有“相思草”的美誉。其次,酒一开始就有医疗的作用,故我国古代一直有“医酒同源”“药酒同源”的说法,所以,接受喝酒的人多些;而烟则一直受人垢病,故排斥抽烟的人就相较多一些。

中华民族文化讲究阴阳,烟是属于阳性食物,所以烟叶的生长对阳光有特殊的要求,为什么云烟是优质的,因为云南的阳光特别好,极有利于烟的生长;云南的特色气候,极有利于烟的烤制。阳性的食物,比如羊肉、花椒、大枣、桂圆、山药、韭菜、菠菜等,在气味上是散的,如果体质虚寒的人食之可以补虚扶正,清除体内的湿气和寒气,有调节身体平衡阴阳等功效。

所以,人们嗜烟,自有其内在的需求;俗话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我不抽烟,无法欣赏体会这美妙的意境。但是,看到身边的烟民,点上一支,烟香如丝如缕,飘忽上扬,香气绵长,柔和细腻,双目微闭,那种舒适悠闲,生津回甜的精神享受,似乎真个儿达到了一个“柔绵醇香,忘情世事”的最佳境界。

还记得当年SARS爆发时,传说抽烟可以预防;当下又说烟酒能治新冠,目前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只是人们的臆测。为什么会有这一说?也许有些抽烟喝酒的人感染风险低一些,于是让人们有了这种误解。但烟是阳性之物,SARS为阴性之疾,有不有些中和的作用,个人认为也许有可能。说一件我自己的事,几十年来,我不沾烟酒,但偶然感冒,鼻塞不通,我从不吃药,只向同事讨一支烟,一抽鼻塞便通,隔二个小时再抽一支,最多三支烟,感冒靠了边。这不是胡说,许多同事都是亲眼目睹的。所以,这烟有不有疗疾之功,真还不能贸然得出结论。不过,古人也有用烟草治病的例子,如《类液》记:“相传巴国有公主死,弃之野,闻草香忽苏,乃共识之,即烟草也,故亦名反魂草。”清代史学家刘廷玑《在园杂志》载:“相传高丽国其妃死,王哭之恸,梦妃告曰:冢生一草,名曰烟草,采之焙干,以火燃之,而吸其烟,则可止悲也,忘忧之类也。”

针对吸烟可以预防新冠之说,医生强调,吸烟不仅不可以预防新冠肺炎,还可以加重新冠肺炎的感染概率。我们必须尊重现代科学,听从医生的指导;但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反对老烟民抽烟,同时也遗憾自己不抽烟。

与烟不同,酒是而中华民族的老资格文化招牌之一。《说文解字》云:“杜康始作秫酒。”故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考古发现,在三四千年前的商代青铜器中发现盛有酒。而且,在殷商时代就发明了酒曲,《尚书·说命》:“若作酒醴,尔为曲蘖。”曲即酒母也;可见,这酿酒技术,喝酒水平,我们绝对是一流的。

酒,李时珍誉之为奇物;何为奇物,即同时具备相反二种属性也。酒同时具备了水火二性,火之内神,水之外形,神形兼备,是为奇物。在中医中,酒被称为“天之美禄”,誉为“百药之长”。《说文解字》说,“醫”(医)是治病工,上为“殹”,人患病时痛苦状;下从“酉”,酉者,酒也;医人用酒治病也。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记载了283个药方,其中用到酒的药方就有33个。《本草纲目》说,酒味甘、辛、性热,入心、脾经,能畅通血脉,活血祛瘀,祛风散寒,引药上行,助药力,行药势。所以有人调侃说,这生与死之间,只隔着一杯酒。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酒文化。《论语》:“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饮酎用礼乐”;《诗经·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酒一开始就与礼紧密相关,故此而衍生出博大精深的诗酒文化,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体系。在中国古代诗文词赋中,酒是一个永恒的题材,与酒有关的故事车载斗量,写酒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借酒以写劝世傲世,消愁解忧,韬光养晦,驰骋疆场,放浪形骸,名士风流,等等。生活的一切,无不因酒而雅兴勃发,才思横溢,神采飞扬,酒酣墨畅。诗借酒醇香飘溢,酒借诗绚烂多彩;酒助诗兴,诗扬酒魂,对酒当歌,人生洒脱。

古人喝酒的最高境界,一是魏晋名士刘伶,他在《酒德颂》中说嗜酒如命的自己“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泰山之形”。其纵情任性,沉醉酒中,睥睨万物,不受羁绊,这是酒神的境界。二是晋代王羲之偕亲朋于兰亭修禊后的“曲水流觞”,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兰亭丝竹,高会群贤,曲水流觞,其人如玉,儒风雅俗,千古佳话,这是酒仙的化境。三是元人关汉卿的《南吕·四块玉·闲适》中的自述:“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主客围坐,不分你我,山僧野叟,土人农夫,无贵无贱,无上无下;随心所欲,吟诗唱和;瓦盆坚实,泥土芬芳,快活有趣,返朴归真,这是酒痴的欢愉。神的境界虚无缥缈,仙的境界可望不可即,只有这痴的境界,才是真实的众生相,才是世俗的真实的温暖的,才是酒之精魄酒之灵魂。

君不见朋友聚会,能喝三杯者,兴致勃然,高潮迭起;君不见朋友光临,蓬荜生辉,主宾对饮,情深似海;旅途二三同行,半壶浊酒,一包卤味,万里亦如咫尺;生活偶有不顺,知己陪着一瓯酒,霎时间云消雨散海阔天空。世事万千,顺逆甘辛,到头来,幸福就是一杯酒。

古人常说“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这不是瞎扯,而是科学,民间俗语都是千锤百炼的生活经验,谁也不可轻视生活的智慧。大凡在饭桌上,只要喝酒,便可大吃鸡鹅鱼肉;而不喝酒的一饭便饱,只有望佳肴而兴叹。现代研究表明,酒有化肉食之功。为什么说“无酒不成席”?既是席,必有肉,膏腴厚味,不饮酒何以消化?有酒有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神仙的生活也。

恳请诸君听老夫一言,人生长寿,先天靠基因,后天靠心境,基因无法改变,心境则全在自己。人生失意常八九,难有几件舒心事,所以人生要善于排忧解烦,苦中作乐,而喝酒便是最好的排遣方式。一壶小酒,几碟茹蔬,三五友朋,把盏临风,去乏解压,身世两忘,微醺之际,便是天堂!如此快活,不想长寿也难。

要之,烟酒之害,不在于喜欢与否,而在于自己能否把握好度,太过不及,适可而止。烟酒固好,贵在适量,过则失态,丧德误事。烟酒诸君,务必牢记“一切有度皆可”,若是,则烟与酒无所不可。自恨平生少功德,日常竟不亲烟酒;惹得名无数友朋,常责我不能喝酒,最是可惜,这是我平生一个最令人悲催的遗憾。虽有嗜茶之痴,然香茗可令人陶醉,但怎可与烟与酒比肩?如果我今生能侥幸活到八十九十岁,绝对不可以认为是因为不嗜烟酒的原因;恰恰相反,如果我能抽烟能喝酒,一定能活得更长久,而且会更加幸福,因为喝酒,能让我放肆地大碗吃肉。

歌曰:光阴荏苒日如梭,人生苦短奈若何?点上一支神仙客,飘飘欲仙山水阔;半壶美酒红烧肉,相逢举杯大风歌。桃李春风只酿酒,宾主无忧忘江河。老夫试作烟酒句,天下同道皆吾师;右手香醪左手烟,人生再无伤心事。觥筹相思频相敬,地老天荒神仙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ID的D主 回复 悄悄话 题目太对我了!赶紧下班,回家喝杯酒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