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川普提出关税调整之后,各国纷纷谴责这是互伤互害,或者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或说这会反噬,再或者强调这将由美国消费者自己买单,既然伤害都主要由美国承担,那为什么不由它去呢?
2025年不简单,看来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从开年至今热闹就没间断过,先是中国的哪吒闹海,冲击好莱坞影史霸榜前二十的地位,然后两个月不到,一个老头干的更大,估计缅甸泰国地区提前一周知道情况,先来个7.7级地震预告先,然后4月2号,黄发老头川普正式登上法坛,比当年的慈禧老佛爷对十一国宣战还猛,这次直接向地球宣战,被讨伐国名单列出来长长的一大段,加征关税,10%起步,话音一落,地球大动荡,美股先崩为敬。
这事没有旁观国,也不会有中立国,已然开打,看来没几个月,理不出头绪来,不过大的逻辑是清楚的,美国在主动求变,大家都从舒适区里走出来,都整理一下吧,为什么要这样?好玩吗?当然不是,原因好几个,我来理一理。
首先,2025年是美国国债到期额最高的一年,近9万亿美债到期,仅利息支付一项就大致约为 3600 亿美金,旧债还起来都吃力,别说还要为未来几年筹谋更多的债务,换谁都是棘手至极的问题。一直以来那种说美国掌握铸币权,靠印钞收割全世界的弱智或有意误导的舆论,到这里是不是可以看到自己的逻辑死穴了?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对的,美国干嘛不继续开印钞机收割呢?又何必担心债务呢? 典型的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做老板的和打工的承担的负重大不同,别只看光鲜的那一面。
正如马斯克所说,美国若这样下去,会变成妥妥的庞氏骗局----债务到期,本息不够,印钱来还,然后要维持现状,支撑发展,会发更大规模的债券,如此累积,总有维持不下去的时候,而且现在已经到了危险阶段,美债如果真的崩,不仅维系几十上百年的信用要破产,所有的债权方也会大麻烦,到那时可不是仅就关税讨价还价的这么简单了,对全球经济的损毁的严重程度是现在的十倍都不止,美债违约,不仅是美国的问题,而是全球金融体系的“心脏病发作”。
美债的问题,表面上是美国内政,实际上因为这么多年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心化地位,早就变成了国际经济金融的大事,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演变和美国左倾立场的日益加剧,让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高利率,长期的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结果,让美国为了维持秩序负担越来越沉重,正在走进一个死循环里,这就是美元强----成为储备货币-----为了维持美元强----不得已要继续出钱出力,也加大债务规模----自身经济调整空间被挤压,耐受冲击的能力被削减----债务压力越来越大,经济脆弱性越来越强,恶性循环!
你不用太懂经济学知识,这些用常识就能理解,如果一个关税议题震地球是炸弹,那美债违约可以比作核弹,是毁地球了,美债持有前三名日本、中国、英国,在这个角度上来讲,其实是利益共担的,真要出事,都会死的很难看。
第二,世界已经大变化了,核心就在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从生产不足到产能过剩,或是在产能过剩的路上。在生产不足的过去的百年,美国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的引领者,在相当长的时段里,是起到传、帮、带的作用的,它也完全承受的起和多个国家的贸易逆差,也必须逆差,因为这是传帮带效应的必然,也是美元成为国际硬通货的必然,对美国而言,既有好处也有承担的责任,总体上是利益更多。
而且,就相对拥有的整体产能能力而言,它是很强的,在近四十年的国际化进程中,一直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知识密集型、创业型、服务型产业留存进行的,走到现在,继续持续这一状况越来越吃力,并开始威胁它的就业,虽然这一点在这个进程的一开始就在发生,但那时它有足够的转型工作机会,可以消化,随着IT、金融、生物科技等高附加值产业腾飞,许多蓝领工人和其下一代可以转向新兴产业。制造业外包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利润,带动了消费、股市、房产等部门繁荣。
在全球化进行了四十年后,这种升级空间的红利基本上被消耗殆尽了,甚至有可能被反噬,前景很不乐观,主要表现在科技和服务行业虽然仍增长,但没有足够吸纳原本失业或被边缘化的中低技能劳动力,传统制造业岗位流失难以回补,区域性贫困加剧,很多工业州“空心化”,新兴行业又集中在特定大城市,地区失衡严重。财富分配结构也变了,因为资本回报率远高于劳动增长率,企业更注重股东回报而非员工发展,热衷于削减成本、外包、回购股票,而不是再投资和涨薪。
这样的结果是近三十年来美国密集发展高精尖产业带来的效应,所以一句话总结,就是过去美国能承受劳动密集产业转移,是因为“新行业吸收+社会向上流动+资本红利”起了作用;而现在,结构空间被压缩、分配机制恶化、社会容忍度变低,使得“全球化的代价”难以再被美国轻松消化了。不仅不轻松,面对未来,甚至压力山大!
第三,未来给出压力的山在哪里?AI是也,AI的发展,让上述那些美国倍感压力的方面更加痛苦,其实即便制造业回流,AI的发展让自动化大行其道,也将对就业造成压力,当然在AI发展进程中,美国会不断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以吸收和消化被AI替代出来的劳动力,但这需要时间,需要软着陆。
如果美国不能做好对上述因素的应对,它完全有可能优势不保,不过截至目前,美国最显著的优势还继续保持,这个既不是科技,也不是原子弹,而是消费力,川普今天有能力震地球,让全世界都不得消停,皆来自于此。
地球70亿人,美国3亿人,但是这三亿人的消费,占了全球30%。如此积极高调的消费能力,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还和观念有关,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欧洲也算有钱,但消费力也无法和美国比。
对美国来说,要改变,许多事做起来,确实是地动山摇,顺序上先内后外。
我们不带情绪,简化一点来看,就是三件事:开源、节流加调整
开源就是继续创新,以AI为代表的各类高科技自不必说,同时鼓励和引导外资来美国投资办企业,为美国创造就业机会。
节流就是提升效率,就是马一龙提头去干的各种腌臜事。
至于调整,这是个大文章,比较伤筋动骨,就是现在的闹全球了。如何闹法呢?4月2号这个就是个开场了,先通告全球,我美国要求你们的关税是这个,不服来谈。
这就是个引子,因为结果究竟会怎样,来谈啊,谈是核心,不是战!所谓贸易战,一定事出有因,其实,这已经不是美国一国的问题,这是整个世界的问题,过去维持世界运转的最大权重求变,它为什么有这个诉求?几分合理,几分过头,这是需要沟通和谈判的,哪怕你还在岁月静好,现在也不得不跟着要动起来。
多数美国人现在思路是清楚的,这么闹一把,很可能中短期要痛苦些,即所谓的自损八百,但是有不少人表示愿意支付这个代价,用这个代价换积极的就业,保卫他们强大的消费力,可以继续向世界买买买,最终保障了美元的强势和美债的信用,现在产能强不稀奇,购买力强才是真厉害,所以冷静看待问题的实质才是理性负责任的。
各国的配合度,决定川普在这件事上的收获,配合并不是服软,而是不意气用事,有大局观,好好协商,在一定的认同的基础上,尽可能为自己多争取利益是上策,所以越南的表现不俗,中国这样虽豪横霸气,但你一来在美债上和美国利益绑定,二来又拿不出那么强的消费力,无法独立支撑自己的产能释放,那么这种霸气就完全是意气用事,拿自己国民当代价来玩了。加拿大也强硬,但性质不一样,因为双方谈判接触一直没断过,表哥表弟兼邻居掐一架,大概率坏不到哪里去。
重新梳理的结果,首先会让各国多少做些调整,做点让步,这是不难的;然后在这个过程中真朋友假盟友也能鉴别出来,也是个选边站的过程;第三步等这个过程结束后,重新搭建新的体系了,那些让美国出力不得利的旧体系,很可能会因此式弱;第四点,通过短期对经济的冲击,促使美联储加快降息步伐,关税的大波动短期对通胀不友好,但最后的落定,大概率是调整性的,不会过于冒进,但肯定有利美国,会利好经济,只要经济活跃向好,因关税影响的通胀会很快被抑制;第五点,股市在经历短期暴力的大调整之后,会继续走牛,因为美国经历这样的策略调整,整体基础会更坚固,信心会不断上升。
现在浮出水面的唯一难以调和的对象是中国,其实中国能配合的话,是可能麻痹一下美国的,可惜意气用事了,不过听国内新闻口吻倒也不像以前那么的苦大仇深,但愿也是策略性的,和商人出身的美国总统,有啥不能谈的呢。
川普和马斯克在个人人格上都有那么一点不正常,也可以说是病,完全打破了以往政客那种表面美好的刻板印象,这会让人有误判,看人不看事,其实,他们做的事,方向上绝对是对的,在更大的危机面前,俄乌这种地缘争斗,可不是就要赶紧按在地上摩擦几下赶紧完事吗?!
当输出秩序的力量长远无力再这么做的时候,当秩序的定海神针可能被动摇的时候,那才是最大的危机,这才是当下最首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