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二代争产这事,是最近的一个热搜内容,我看了很多报道和解读,觉得很有意思,话题感很足,每个人的视角不同,让我感兴趣的一是所有各方都是能人,强人;二是真实人性,传统理念在一个拧巴和倒错的大时代之下如何曲线求全,谋取最大利益;三是中国难有百年传承企业的原因尽在其中。
中国有一个非常恶俗的词:小三!和汉奸卖国贼之类的概念一样,一旦认定,好像人人得以诛之,谁都能上去踩一脚,网上常有各种所谓抓小三的视频,践踏人性之不堪,过分和惨烈,让我说恶性程度早就超过了出轨这件事本身,完全可以上诉到刑事案件了,公安应该依着这些视频去抓人,都犯了严重侮辱罪!出轨这件事的第一性是自己的婚姻基础问题,不分青红皂白,把罪责全部压到一个人身上是无理的、反人性的,是传统糟粕的现实遗存,法律一直旁观漠视完全是失责甚至倒退!
确实有人处心积虑钻营有钱有势的男性,这方面的祖师奶奶非邓文迪女士莫属,但问题的核心还是默多克,是他愿意和喜欢,更重要的是他有能力,可以任性,法律上对另一方也有保护,你非要任性,那就拿一大笔钱来换好了,这样就对了,没什么可指责的,所以中国虽然在物质上进入了现代社会,但是在认知和理念方面,还落后的很。
娃哈哈这个家庭恩怨,各方都是强人能人,宗庆后的原配施幼珍女士知道婚姻出现裂痕,但是为了自己和女儿获得最大利益,她选择隐忍;人前人后做的也比较得体,能力一般,但是理智聪明;
和宗先生之后有了三位子女的杜建英女士,原先不知道,做了功课才了解这是一位相当能干的强人,可以说是和宗庆后两人一起打下的娃哈哈商业帝国,甚至有些方面能力更强,许多重要决策出自她手,她没有要求和宗先生结婚,或者说这方面的信息比较乱,无法确认,但总体看下来,直到宗先生去世,法定婚姻关系好像没有改变。
女强人的杜建英,靠自己的能力也是巨富一枚,90年代后期就在美国置产了,而且后面二十几年里,整个公司在国有,私有,控股公司,合资公司、境外公司等几方面腾挪运作,早就把资产配置的稳稳妥妥,这次之所以事情闹大,主要是二代的宗馥莉,要在老爸留给三位异母弟妹的20亿美金上面做文章,最后遭到反噬,好像也是杜女士有动作,现在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宗馥莉的控制了,20亿美元会怎样不说,企业集团的商誉损失是这笔钱的几倍都不止,18家分厂被关闭,员工队伍出现震动。
前面说过,杜建英是娃哈哈的建功者之一,人脉体系深厚,真搞不合作,或者宗馥莉与这一脉人员为敌,都对公司伤害巨大,现在惹的国资委也出来话事,应该是没有回头路可走了,这个好不容易做起来的产业帝国,后面凶多吉少。
对我来说,娃哈哈这件事最大的看点是宗家在真实人性,传统理念和这个复杂时代下的各种腾挪钻营,在国企,集体,私企、合资企业之间寻求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各种机会,宗先生的一夫一妻一女,布衣布鞋,年开销5万的平民首富人设,在与外国品牌产权纷争时打汉奸牌,在营销时喜欢打爱国牌,激发民族主义情绪,诋毁竞争对手家里有外国身份等等,都拿捏到位,十分有效,商业结果很好,非常聪明!
我本人对刻意的这种操作是不屑甚至是反感的,我反对任何的爱国主义,哪个国都不爱,警惕任何的相关的教育,任何打爱国牌的企业和产品我都敬而远之,我只认品质,对国家也一样,我只认理念,理念正确合拍,为你去打仗也无妨。对爱国主义是这个态度,民族主义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对宗庆后这位企业家来说,他所处的环境就是这样,企业是要承担就业的,能发展做大,能养活更多的人就是成功,你服务的人群是这样的,爱国和民族主义这么有市场,这痒痒肉挠一下这么有效,又相对容易,尝到好处之后,真是没法儿收手!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不是个人作案,这是集体共同为之,包括国资控股方的核心成员,能不知道真实的宗庆后及其家人是怎么回事吗?大家心知肚明,为了利益而已,所以你处在这么一个用手走路,用脚看人的时代,怎么生存就是个讲究了,大家配合的很默契,长出来的高调都是糊弄人的。
宗庆后这代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的理念还是很重的,这是他深刻认同的真实理念,但政策规定只能生一个,他有钱有能力,会怎么做呢?一面要利用环境搞好营销,让企业发展好,一面要遵从自己的真实理念和人性,多子多福,而且他也想各方都摆平,给原配和女儿很多,杜夫人自己能力强,不用他多关照,三个非婚生子女用信托照顾好,都安排的很妥帖,都挺好,但是身后事没办法控制,女儿洋墨水喝多了或者恣意任性,没能继承父辈在这个特定环境里的精明与情商,最后彻底因小失大。
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的真实人性,真正的主张,没法儿公开自由的表达和展现,这些主张和真实人性是错的吗?不是的,但在这个大环境下就只能掖着藏着,尤其在产权这个最本质,最直指人心的问题上,这是为什么富豪一旦有钱就要寻求境外身份或者转移资产,这不是个人品行问题,这是制度问题,是理念问题。
这造成了语言腐败和理念腐败的现象极其严重!像董卿那样一切为了钱,去美国生子,尽可能为自己图谋利益,同时大屏幕上号召和教人爱国,两件事同时开展的无比丝滑,我们可以指责她,看不上她,但她又是谁制造的呢?她是个例吗?本质上她和宗家和那一大批去了新加坡的杭州新富是一样的,只是她做事的反差感太大了一点而已,全民是如何达到这样一种氛围和境况真的是一种文化奇观啊!
我做很多企业研究,尤其是美国的优秀企业,开始百分百都是家族企业,逐步成为公众企业,很多历史悠久,百年传承,像高露洁,迪尔农机,汽车地带,这些家族,不仅做出好企业,也是优秀人品的不断传承,热心公益,真心服务他们业务所及的公众,从不唱什么高调,重要的是,他们也没地方,没机会也没必要去唱什么高调,根本就没有那种文化生存的土壤,为自己的同时为别人把事做好,产权是自己的,支配权是自己的,神圣不可侵犯,只有在这个基本认知深入人心的基础上,一切才会是顺遂的。
这个基石是现代文明产生发展和壮大的最根本,不可动摇,否则一切都是水中月,镜中花。
日本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千年企业”的国家,简直是企业界的“长寿王国”,这一千年间,要经历多少意识形态的变化,如果这个认知基石有任何动摇,绝不可能有如此长寿的企业,因为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去迎合它们的顾客。
所以一个国家,在个人产权,企业产权和家庭产权方面长期概念混淆,搞不清楚,最后必然一地鸡毛,谁都不会好。
产权意义上,中国一个超过80年的企业都没有,一个都没有,就算你做到首富,一样会很快塌房,这不是一个小问题,一个总是吹嘘自己文化唯一几千年不断代的国家,拿不出一个百年企业,这背后的问题,其实比什么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