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中国国家统计局给出了2023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快报,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其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3%。
今年五月,美国商务部宣布2023年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1.3%,这是修正数据,上调了0.2百分点;另据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对美国实际GDP增速的实时估测模型,美国2023年第二季度GDP增速在1.7%~2.9%之间。根据6月7日公布的预测数据,美国二季度实际GDP增速约为2.2%。做个简单的算术平均,估计美国上半年的GDP增速也就是1.7% 多一些。
从直观的数据看,显然中国要好很多,可在实体经济上,双方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先看股市,现代资本市场最厉害之处,就是它的前瞻能力,股市强劲活跃,代表经济预期好,整体经济的脉络、供给和循环健康,预期好就是有前途,有前景,有信心。美股今年至今表现积极,货币币值坚挺,对应的背景是在历史上都屈指可数的凌厉加息时段,足见其经济活力的质量不一般。中国股市则相反,可以说暮气沉沉,代表国企的上证指数涨了2% 多一点,代表民营企业的中小创业板都是下跌的,这是在屈指可数的历史低利息区间,是在不断释放流动性,M2超发再超发的时段,股市、房市、汇市齐跌。
再看就业,美国的就业近几年可以说好的发烫,薪酬的上涨是造成CPI高企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联储局持续加息的打压之下,就业和薪酬的畅旺得以冷却,但相比历史各阶段,仍处于较好的情况。在这方面,中国尤其令人焦虑,官方报道的青壮年失业率超过了20%,更有研究者说真实失业率竟然是46%,我想这过于夸张了,可是20% 也很可怕, 已经是美国大萧条时代才有的数字了,真是令人神经紧绷的状态,而更糟糕的是,敢于说真话的财经专家直言若不采取应对措施,这样的高失业率恐怕会维持很久!
一个安全安定的社会,充分就业是必要条件,没有这个,说你坐在火药桶上一点也不夸张。
这该如何解释?5%的增长国竟是衰退的表现,甚至已经有通缩的可能,因为CPI增长几乎原地踏步,而背景是货币政策不断的宽松,降息,增加资金投放,丝毫不起作用;1%的增长国却是一片繁荣,背景却是货币政策收紧;在对目前经济态势的定性上,5% 增长国认为自己平稳增长,方向向好,1% 的则不时放鹰,恐吓大众,衰退二字常在嘴边,让人不敢懈怠。
很早就有人说,过不了几年中国的GDP总量要超过美国,这四十年来中国一直这么超高速的发展,作为后发国家,前中期这样的增速是积极的,因为基数很低,但是到了后期,基数很大,同时主导经济增长的核心并未发生跃迁,没有质地升级,却还在追求较高的增速,那是一定会出问题的,因为经济增长最终是要看质量的,而不是数量,同质低效的数量不断翻新,除了低效浪费,还会起反作用,甚至透支未来,虽然早就有GDP总量会被中国超越的说法,可我从未感到美国人觉得这将会是一个威胁,大概他很清楚,这既无可能,也无意义,更没有持续性。
一直说日本是失去的30年,这三十年,整个世界都在进步,它只是从第二大经济体成为第三大,然后它牢牢的把在第三的位置,从经济增长的模式上看,日本实质上是在转型,尽可能占据高端产业,不断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同时从高能耗低效率,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里脱身出来,总体上看,这个战略是成功的,甚至有效抵充了日本最大的人口问题,老龄化和新增人口不足,目前这个问题正在通过放开的移民政策逐步改善,实现转型后的日本,是有可能再度问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的。
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体量,还未能实现产业升级!中后期的发展,留下巨大的隐患,极大透支了未来,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消化。
为什么5% 的增长率跑不赢 1% 的增长?
首先,健康经济的增长是曲折上行,有起有落,先有点,后有线,然后才有趋势,根据这些点线趋势,来制定相应的政策,保证经济相对健康运行;这和做科研一样,因果不能颠倒。但如果你定个底线,搞计划,那么量度经济的真实性就会被扭曲,长期这么做的后果,累积下来的扭曲因素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倾斜,报出来的数据和实际感受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直到无法维持。
还记得胡温时期的经济增长保8吗?这个增长对于别的国家已经是高不可攀,对中国是底线,为何?主要因为中国每年新增工作适龄人口的就业压力大,没有这个8%,就业率就会很难看,发展先不谈,稳定会出问题,但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是交给市场,给民营企业发展空间,而不是划底线,搞计划,市场方案可能不那么立竿见影,但长期是可靠的,高效的,互动的,高适应性的;计划短期内能解决问题,但是长期会失衡,累积性的失衡,如果各方面现实情况不具备实现 8% 的增长,那么硬凑可以达标,但是真实性就要让位,有效增长让位于无效增长,多年累积下来,会是一个极大的扭曲和过度透支。
中国在这方面,其实早已经走过了头,投资4000多万的海南高铁站建成一直未启用,港珠澳大桥的低效令人咋舌,还有高铁,公路,地铁,无数的基建,有多少是为了凑那个增长底线而立项?有多少考虑了产出效益,一条马路挖了填,再填了挖,一年重复几次,这样的GDP增长,意义有多大?
第二点,哪些是越做越少的产业?哪些是越做越多的,无可限量的产业?这是关键,越做越少的产业,你的增速越大,基数越大,就越是没有未来,反之亦然;比如在19世纪中叶,马车产业增速10%,火车产业增速1%,谁更有未来呢?
中国的问题就在这里,越做越多的产业,它的终极根在哪里?在每年瑞典科学院颁布的诺贝尔奖那里,虽然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需要很久,需要多次产业变迁迭代,但对于整体经济发展而言,它提供了无限的未来,无尽的可能性,产业升级和变更巨大的空间,与其说跟着美国的国家都富了,不如说跟着霸榜诺奖鳌头的国家不会错!
这个认知可能有点冷门,但我认为这是最根本的,是一眼看穿底的终极分水岭,今天的世界,在1930年那一代物理科学巨匠的眼里,都是可预见的,而且确定性很高;所以如果以此为出发点,那么未来亚洲的主导国,应该是日本,未来是在创造未来的人手中。
中药,白酒,房地产,大基建,被中国制造,都是越做越少的产业,中国制造加了一个“被”字,强调的是主动权不在自己手里,产业链齐全是优势不假,但买方下定决心要订单迁移的话,很快就会优势不再了,而且这个快的速度,会超出预想。
这方面,解决的是经济发展的主动权的问题,开拓未知,创新,持续为新经济开疆辟土,最根本的把握长远的主动。同时,常规性的美国经济主要是靠消费拉动,这个消费不仅保证内需增长,也拉动国际贸易。
第三,市场经济的制度能够保证经济发展的唯效率优先,投入产出必须体现经济性,尽可能少掺杂其它的非经济元素,尤其是政治因素,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形成了灵敏的的适配效应体系,相对精准的调节和把握经济曲折向上发展的脉动, 这种互反馈体系在现代经济中非常重要。中国的大政府体制,基本上完全替代了这种互反馈系统,一旦其应对不及时,或者对策不对路,结果就是南辕北辙。
所以,为什么增长1% 的生气勃勃,增长5% 的却显得有心无力,要看无效增长,或者说透支性的增长是不是占据了主导,如果是的话,那未来会比过去的日本麻烦的多,日本是主动寻求转型的,如今在多项未来发展的大产业上有很强的发言权,它不声不响的多年蛰伏,不会一直沉默不语的,发展究竟看什么,再过十年我们会看的更清楚!
=============
西岸-影 发表评论于 2023-07-23 08:18:44
。。。。。。
但整体来讲,全世界的实体经济还是只能看中国,因为越南不行了,印度不行了,这都是西方试图的对中国的替代。
英国日本要破产了,欧盟走下坡,尤其是欧盟核心德国。而这些都是美国的第一市场(不是中国的),因此可以预期美国的前景不好。
因此美国的经济规模其实是汇率因素而大大夸大的,到了24万亿。比如美国GDP的6%是律师费创造的,美国经济60%以上已经是在服务业(包括律师业),这不属于实体经济,你是不能靠这种东西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
中美经济增长的关注不同,在于其实全世界都是在依赖中国的发展而有经济,尤其是美国,大型跨国公司主要是依赖中国市场获得盈利,没有美国无所谓,没有中国就不行。比如美国汽车业的利润的75%来自中国。
这就是为什么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期望值这样高,而对美国没什么期望值的缘故。
但中国增长没有达到期望值,并不意味美国更好。事实上美国目前担心的是大萧条的可能性,因为有400家银行已经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像硅谷银行那样破产是大概率事件。
房地产经济在任何国家都属于支柱产业,因为可以带动其他行业,房地产业没有恢复,这是目前中国经济的硬伤。当房子不是用来住,而是炒的情况下,这就是必然会发生的问题。
但整体来讲,全世界的实体经济还是只能看中国,因为越南不行了,印度不行了,这都是西方试图的对中国的替代。
英国日本要破产了,欧盟走下坡,尤其是欧盟核心德国。而这些都是美国的第一市场(不是中国的),因此可以预期美国的前景不好。
公平公正、一切在法治框架运行的市场经济,最终结果是保证经济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全方位发展、改善和和谐,绝不会发展成政府主导下具有强烈的不公平竞争,更不是为了片面地追求GDP的增加。在西方,GDP只是一个指标,而在中国则变成了计划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本末倒置。
同样,在西方,奥运会金牌不是国家发展体育运动追求的目标,而只是用来衡量国民整体参与运动的一个指标,到了中国,奥运金牌则变成政府大力追求的目标。在西方,学生参加各种考试的结果,是对学生参加正常学习(上课复习)后的知识储备和技能的一个检测衡量指标,但到了中国,学生参加各种特殊训练,包括题海战术、考试培训班,以提高考试成绩,把追求高分为最终目的。……
所有这些中西方社会行为的不同,集中反映的是中西方价值观的不同:中国人总是在利用和通过各种指标,追求的是各种不平等。出人头地高人一等,压倒对方,成为人上人。土共党早已把GDP改造成彰显党伟大和制度优越性的工具,象征弯道超车,成为世界第一的程度。
所以,西方的一切,到了中国,按照中国价值观的需要,在本土化以后,很多失去了它们原有的意义。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过剩经济年代,高速发展经济祸国殃民。
中国的所谓经济奇迹,归根到底,是寅吃卯粮的畸形泡沫发展。除了毁灭中国的资源环境和长期经济经济基础。这样的奇迹有百害而只有一利。,这一利就是有利于统治者巩固政权。
这就是中国经济奇迹的本质
发展经济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生活的更好,但中国不是。
简单说就是“饮鸩止渴”,却不去找“渴”的根源,或者是知道根源但若除根等于灭己。
结果是“渴”的越来越厉害,但却只能靠“饮鸩”来止渴。“鸩”也越饮越多,直到有一天,把自己毒死。
但是毒死的,都只是韭菜,镰刀并不受害。
所以收割者只重视镰刀,只要镰刀在手,我还愁木有韭菜?
每茬韭菜都不相同,犹如这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割完后,依然会生出韭菜,这就是养韭者的伟大和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