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起可以做一个明确的判断,中国经济在未来数年将一路南下,直到引发社会矛盾激化,然后会怎样?不可测,不可知。
近二百年的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跌跌撞撞,时好时坏,这几年有个时髦的词叫国运,其实哪里有什么国运,全是认知问题,认知在线就好,文明之光的火炬别人点燃了举起来,认得就跟着走,好运自然来,不认或者拧巴那就没办法,好牌也打烂,谈不上什么国运,后三十年的所谓好运是前三十年如此摆烂的结果,这叫选择性失忆。
而现在,走着走着又往独裁路上奔了,这东西最可怕,民不民主的真的不是最重要,不管你什么政体,权力一定要有约束,那么正常的脑力活动和财商情商就有发挥的空间,君主制被约束了皇权之后能运转上千年,至今仍然能发挥积极作用,一点儿也不耽误走进现代化,甚至引领和创造了现代化。
独裁就不行,任何形式的政体,只要出现这个影子,一定会有大麻烦,百分之百,因为独裁本身就是一种病,政治和经济体量越大,问题就会越大。中国经济,目前就是这样的一个背景,说中国人不聪明,这世界第二也不是白给的,可说他聪明,他就能容忍这样开倒车,而且是在全民已经接触和享用了现代物质文明之后,不知道这样的财富只是手中的沙吗?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不要只骂一个人,这是民族文化传统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折射。
在这个大前提下谈中国经济,主基调肯定是看衰的,首先是内外环境都在大变,外部要减少对这种经济体的依赖,中国制造确有优势,但是它巨大的不安全性,也是极明显的,不仅是台海因素,地缘政治,政体稳定性,价值观等等,对于供应链来说,价美物廉速度快是好,但是安全稳定还是第一位的。
其次内部也在大变,当经济体量达到这个级别,复杂性和多元化相互缠绕,已经成长为一个自适应体系的时候,出现了决策上的独裁体制,破坏性将是巨大的,所谓自适应体系,就是完全市场化的,需要在市场经济的空间里自行呼吸,调配,调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但也一直没放弃计划经济,甚至是并驾齐驱,走到今天,代表市场经济的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堪忧,而代表计划经济的国营企业,以及靠计划体系发展的那些行业,早已过度透支了未来。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外贸,投资和内需,外贸基本是市场经济,也相对最健康,加上大部分的民生产业,主体是中小民营企业;投资更多是计划经济,基建,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至于内需,中国改革开放至今,一直都没有真正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力,未来肯定也不会了!
中国经济为什么一度跑得这么快,这么有特色,就是这个市场-计划二元结构,它肯定是不科学的,甚至就是隐含危机的,但在一定的特殊时期,它发挥了效率,结果惊人。
但错的就是错的,人类已经用了近百年和几乎一半以上的人口和地区试错了计划经济,答案已经很明确了,认知没跟上甚至把阶段性的有效看作是中国长期的优势会酿大错的,直到彻底翻盘。
没有市场经济的建立就没有民生,没有就业,没有国际贸易,也就没有丰沛的税收,没有厚底子的外汇存储,没钱就搞不了基建,房地产,基础设施和国际大撒币;当中国改弦易辙使得自己的国际环境变好,后发优势、廉价劳动力、低人权、资源集中,强势大政府等因素齐发力,建立了一个全产业链的,与全球经济体共呼吸的市场经济体系,同时,逐渐变得有钱的政府,在基建,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方面不断出手,使得经商环境,供应链体系越来越好,从无到有,到彼此适配,相互促进,这种共振一度使得中国的投入产出效率达到举世无两的状态,但凡事有度,这个结果是有极强的时效性的,效率来自完全无需付出试错成本,别人成功的经验可以照搬,所以抄作业达到一定规模,不能适可而止的话,就要出问题了。
计划经济的致命之处一是没有经济性考量的成本制约,二是无法形成反馈机制,或者说反馈会被体制中各类维护小群体利益的人拦截,无法传导和培育正确的认知,苏联曾一度领先半导体产业,但是在电子管和晶体管发展的产业大方向上就着了计划经济致命的道,最后的结果天壤之别。
让中国无比自豪与自信的是集中精力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这对中国确实是优势无疑,可以迅速赶超先进,但是抄作业永远不会真正超过自己写作业的,从0到1的难度是极其巨大的,从1到百到千到万都不可与之相比,而且两种体系培养的整个社会相关的体系都大不同,是完全无法替代的,也就是所,抄作业抄成一个强势力量,仍永远无法替代写作业的,这对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体育是所谓中国优势的最佳范例,举国体制培养了金牌大国,却培养不了体育产业,更没有一个奥运项目来自中国创造,动用如此之大的财力物力,一个金牌的成本比对手高的无法计数,把这种情况反射到产业运作中,是没有那个实体可以承受这样的投入产出的。
举国体制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的抄作业工程,长期看是一贴毒药,以为短频快,弯道超车是可行的,这是一个巨大的认知误区。
中国保留并发达了的计划体制,这三十多年下来培育了两个信仰,一个是房地产信仰,一个是政府能力信仰,很可惜这两种塑造都是可怕的吸毒模式,就是极度依赖,大而不能倒,或者拿走就要死掉,因此房地产,基建就会走过了头,再到完全过头,直至透支,再透支。
最近十年出国的人常会嘲笑美欧像个大农村,基建,公共设施,政府办事机构相对国内显得陈旧,甚至破旧,谁不知道新的好的东西高大上?但是市场经济体制有成本制约,有多种牵制,公用设施物尽其用是基本原则, 伦敦和纽约的地铁百多年了,确实陈旧不堪,但是功能依旧。
中国自从发现了基建,公共设施,房地产对拉动GDP的效用,就完全无法收手,没了约束,直到现在全部进入了过度透支模式,累积的债务积重难返,旧的还未请,新的复又来。
当下,因外部环境生变外贸疲软,累加民营企业的受排挤,赚钱的能力,外汇储备的下降,就业的压力,在持续释放中。
投资方面,已进入到过度透支之后巨大的债务压力之中,城投债,地方债,各种债,债中债。
房产持续三十多年的上涨,让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加大,财富一方面向少数人过度集中,同时又把多数人压在房贷大山之下,消费力越来越萎缩,使得央行放水降息都无法达成刺激消费的目的。
至此,三驾马车全部跑不起来了,再叠加一个人口老龄化,出生人口持续下降。。。。。。
曾有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说过,中国经济最大的危险就是它发展起来之后没有经历过一次像样的衰退,这是非常冷静睿智的观察点,其实,很多道理哈耶克早在近百年前就在他的大作《通往奴役之路》中有详细的解释,有很多错误并不能被简单识别,上百年,几代人,前赴后继,轰轰烈烈,最后的落笔,也就是一个错字。
的确,以为自己成了长胜將军,但30年都没事,也算运气很好
3百年是有道理的。
-----------
中国人聪明,但缺乏道德勇气。像当年司马迁为真实历史的献身的民族脊梁已经被镇压,剩下的就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三十六计聪明。中华文明的精华已经消费殆尽,许多国人到了国外还是喜欢阴谋论,喜欢伟大领袖,希望美国出伟大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