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在经历三年严苛的封控,经济全面不景气的当下,淄博官方和当地百姓一起合力营造这么一个能火起来的热火地儿,是要给点个赞的,努力的让事情变得好起来,这精神可嘉。
淄博的卖点,肯定不是烧烤的味道,而是平价,热情好客和真诚待人,不宰客,不坐地起价,浓浓的人情味儿,至于烟火气么,哪里的夜市都不缺的。所以国人这是去寻找安慰去了,三年封控,很多地方开倒车开的令人寒心,被无情管控的滋味在第一个解禁之年需要对冲释放一下,淄博官方的主事人不知道是不是学心理学的,干脆下令把淄博的城管给下了课,听着就很带感,烧烤只是个幌子,主打其实是“来吧!抱抱”,对你好!
文明就是对人好,这是我的精准总结,遗憾的是,这个国经常对人不好,上对下,彼此之间,都是的。
如果对人好是常态,就不会有淄博烧烤热了,现在吃个啥真的不稀缺,缺的就是对人好,各个层面上的,对中国认识得越深,这一点就看的越明白,海底捞为什么能在没太大技术含量同业竞争又残酷的火锅市场成功?就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然后很巧妙,很合理的做好了这一点。
那些想在中国创业的人们,不妨可以看看我这篇小作文,中国的稀缺品是什么,你心里有个数,有可能你会成功,中国已经是全产业链工业体系,基本上啥都能生产,很多东西都不缺了,不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就是缺对人好这一项,你号准了脉,生意上在再能有几分认真和特色,也许就能成。
中国经历了近四十年的经济腾飞,物质改善和城市景观是翻天覆地的,但是在对人好这方面,进步有限,过去的物资紧缺,城乡二元化,制度性的欺负和歧视农民,农民整个人身上就写着另类,虽然城里人脸上也没有油光,但比起农民,还是有优越感的,还好现在这种不堪是改变很多了。
不过在官对民方面,底色没有变化,三年疫情最能说明问题,只要它觉得需要,什么驱逐低端人口,清除拾荒乞讨人员,铁门封小区,硬性押解到方舱医院,如此等等,随时让你回到几十年前。
去政府机构办事,窗口办事的人服务质量那是真的提高了,态度确实不错的,可是具体到把事办成,估计要揭三层皮,就这样还不一定能办成,比如要证明你是你,你妈是你妈,你和你妈是母子或母女关系;房产方面更可怕,作为遗产继承,要追溯到你那早已去世,名字都叫不出的祖父祖母和平时都不太来往的叔伯舅姨,真是莫名其妙!大使馆办个护照,遵循的原则就是怎么让你不舒服怎么来。平时都这样,到这次疫情,过份,不近人情甚至反人类的事都不甚枚举。
普通民众之间,因为各种传统观念,让职业歧视,人上人这些理念,一直占据主流,大家比来比去,卷的厉害,营造一个对人好的氛围也不太容易,靠道德维系的人际关系可以做到规矩方圆,但做不到轻松无戒备,这一路走来,真是不轻松。所以假日里,听说有这么一个地方,能放松,能平价,当地人和管事的都可劲儿想待你好,比较实在,那就去精神按摩顺带打打牙祭吧。
然后就确实有很多暖心故事发生了,连那些做错事需要被罚的都能网开一面,违章违规也能退一步,批评教育为主,一切都在常态上放低一个身段,软化一个度,或者在好事上再加上一个码,短视频时代的迅速传播,让未能亲身感受的人隔着屏幕都能被温柔撞一下腰。
地摊,大排档和烧烤是带动不了多大经济效应的,真要靠这个,只能说明你的经济确实是没什么盼头了,所以就算全国学淄博不会给发展经济做任何的贡献,淄博能这么做,一是确实有待人真诚的底子,二来也意识到把这个点做好做透是有助于当地经济的,是有利益的,当然以此牟利没问题,也是一种软实力,装样子是到不了这个程度的。
一个健康的社会其实不会让“对你好”成为一种商业元素,这个应该是成为整个大环境的必须的组成部分才对,商业竞争会回归本位,在性价比和质量上下功夫,在淄博暖心游的同时,也有寺庙佛门有人晕倒无人问津的事件,更虐心的是许多被拐卖儿童的父母利用淄博烧烤热去当地挂牌自家孩子的信息,希望借热度提高寻亲的成功率,看到这个非常心痛,这是撕扯社会良心最重的恶,在淄博这个对你好抱抱你的大背景下更是显得无比的伤痛,希望将来,这个强烈反差的场景,再也不要出现!
但不得不说这是当地政府的成功。
woodstock这个节很长时间也还存在,至少我们当时还在东部的时候,几十年了。人们当初和现在去,并不是为了音乐。
参与感,是这类事情的实质,很显然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讲,就像当年去过woodstock一样,会记忆一辈子,也是可以炫耀一辈子。
没有什么比“第一次”更让人感到特殊,和更能创造价值,以后不论谁拷贝淄博,哪怕是不同的内容,但只要是类似的形式,都不会有同样的效果,这也就让最初去过淄博参与这个大烧烤的人更具有独特的感觉。这个“成功”是不可能复制的。
所谓“21世纪的带头科学是心理学”,这类事情不难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