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人物

大陸移居香港新移民。老話說“井底之蛙”,在內地我只看到碗口大的天。來到香港,有了比較,才知世界如此精彩。我只說自己想說的話,不代表任何人。我希望中國好,期望中國有大的智慧,處理好國際關係,學會算大賬,不賭一時之快,能成就大事,令海外的中國人感到驕傲。
正文

今日世界:食品假貨太多,醫院發大財

(2024-05-21 19:59:58) 下一个

一直以來,我都有早間收聽法廣新聞廣播節目的習慣,尤其關注世界環保話題,比如大氣污染,食品安全以及吸煙酗酒等,對人類造成的傷害以及忠告。僅此一點,我便認為,歐美人(尤其是歐盟和北美國家)的國民生活品質比亞洲人要高很多。說其他的都沒有用。

因為這幾十年,人們談論的最多的是全球化、世界製造、國民收入和國家經濟增長,而少有人去關心什麼PMI2.5以及食品安全。“便宜是硬道理”,已經成為人類商品購買時,追求貨幣的第一考量。其實,這才是今日世界最可怕的購買心理。

我從目前擁有最多刷屏華人的抖音以及小紅書上,看到人們談論最多的小視頻,是癌症的發生、預防以及長壽的話題,出場最多的人物一定是醫生,以前不常露面的大牌教授都出來自我推薦,也是少有的新鮮事。


我在香港生活,每天早上都會出門運動。樓下地鐵口就是周一到週五派發的香港免費報紙,第一版一定是保健品廣告。可見,當前癌症的發病率,尤其是肺癌和大腸癌(包括直腸癌)的發病率的確很高。

在香港,目前市場最熱門的當屬體檢產業和保健品生意。這些廣告鋪天蓋地,從私人診所到私家醫院,各類保健品鋪頭,僅是旺角一帶,就擁有數十家私人體檢機構以及保健品鋪頭,生意好得不得了。


另外,近期一段時間,大批香港人北上深圳消費,從按摩、購物到餐飲,據說到了週日,有20萬-30萬香港人蜂蛹北上吃喝玩樂。


香港政府為此頭痛不已,出台了很多刺激港人本土消費政策,比如推出了“香港夜繽紛”之類的拉動消費活動,以及吸引更多大陸遊客來港消費的免費卷獎勵活動,各類香港協會也在不餘遺力的鼓勵港人留港消費,但感覺收效甚微。
聽說有一個香港權威的第三方機構的調查結論是:
如今賺錢不易,香港人能用有限的收入,消費到更多的商品,沒有人會拒絕這種便宜的吸引力的。

聽說很多香港人在深圳的沃爾瑪,買了不少便宜的,似乎暫時用不上的商品回港。看來老祖宗說“便宜買窮人”,是有道理的。

我自己曾經是生意人。都知商人不可能做虧本的生意,即使蝕本也是權宜之計,最終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賺錢是生意人的第一考量。這是絕對的。

為什麼說,商人永遠是唯利是圖是100%的。走到哪裡都一樣。跟社會體制以及時代變遷沒有半毛錢關係。在我看來,“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還是硬道理。

遺憾的是:
今天很多人因為賺錢不易,生活壓力大,要花錢的地方太多,有限的收入,要支付家庭的各項開支也是不容易,比如房租,水電氣費,以及子女讀書的費用。大部分人都在食品花費中動腦筋,省一個是一個,唯獨不去考慮自己的身體,以及必要的食品安全選擇。總會去選擇便宜的所謂“性價比”高的商品。而市場大多數食品假貨,就是這樣來的。因為人家吃准了你的心理——東西便宜,不怕你不買啊。


世界變得如此不厚道,也是令人無語。
當我今早在法廣新聞,又聽到來自歐洲的一則權威報道:說人類一直以來最愛的蜂蜜,全球超市貨架上70%的蜂蜜,竟然是摻入大量糖漿的便宜的假貨,賣相還非常好看,可謂防不勝防。猶如市場上的參差不齊的橄欖油,大部分人是盲目購買,並非專家購買一樣。

感覺,歐美人尤其關心食品安全,他們認為是自己的事。是比國家安全更為重要的安全。如果不能打假,無疑助長了醫院的生意。

其實,稍微懂得算大賬的人,都應該明白:今天不養生,明天養醫生。


當然,我說得“養生”,有幾層意思:
一是保持家庭通風,空氣流暢;二是裝修以及家具,盡可能使用大自然的材料,比如環保的木材以及塗料;三是盡可能買原生的食品吃,天然的食材;四是食物簡單烹飪,少用調味品,盡可能使用好的食用油。

面對食品安全問題,我們的老祖宗說的“病從口入”,還是防微杜漸。要知道,由於今日的種子、土地,飼料以及化肥,早已不是古代的小農經濟模式。包括大米,小麥和中藥材在內,效用一定是大打折扣的。


我記得,CCTV1有檔經典的節目“舌尖上的美味”,裡面的古法製作美食的畫面,真的是美輪美奐,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然而,現實生活中,早已不是這麼回事。可能除了國宴,米芝蓮餐廳,以及部分頂級權貴家庭和大人物,還能吃到一些古法的美食食品,農村和城市的餐桌上,應該都是一樣的。


好多食物,45歲前怎麼吃都沒有事,怎麼玩,怎麼瘋狂都OK;但一旦過了45歲,隨著人體細胞不再新生,死一個便少一個,人體免疫力自然是下降的。

一些討厭的疾病,就會找上門來,這並非運氣的問題,而是到了買單的時候。我聽說三年的COVID-19中招率,絕大多數是中老年人,已經很說明問題。

所以說,醫院是投資人永遠看好的對象;醫生是社會寶貴的財富。當人類食品安全出現問題時,第一個盈利的部門就是各類大小醫院,以及引以為豪的各類醫生。看看今日各大醫院的醫療檢測儀器,以及名目繁多的檢測項目,你便知醫院是一顆巨大的搖錢樹。

當你看到國家在大醫院裡進行的反腐敗,抓了書記抓院長,抓了主任抓醫生,就一點不奇怪了。

其實,食品安全與醫院的收益率比較,這兩者關係永遠是成正比的。這與使用商品的“可靠性”指標還不一樣,比如電動汽車以及家用電器,有安全使用年限,但食物的可靠性,與使用商品卻是兩回事,一旦吃下去,好和不好,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人類日益關注生活品質的今天,人們關注食品安全,總是沒有錯的。食品安全的監管水平的好壞,某種意義上,代表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軟實力,一點不亞於國民經濟增長率,尤其在今天的這個世界,人們更加關注健康和人權的時代。這個指標,更是真正“以民為本”的標誌。

凡事總是有利有弊。中國的世界製造以及全球供應鏈,其實是以犧牲環保為代價的。這些產業轉移的副作用,相信國家是知道的,國民擔當更是不容易。

要我說,沒有污染的土地、空氣和水源,清潔衛生的食品,原始的種子和優質的中藥材,以及世界各地蜂蛹而至的優秀人才,才是一個國家的真正的硬實力。

確保食品安全,是一個真正“以民為本”的國家永遠的責任,沒有第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