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人物

大陸移居香港新移民。老話說“井底之蛙”,在內地我只看到碗口大的天。來到香港,有了比較,才知世界如此精彩。我只說自己想說的話,不代表任何人。我希望中國好,期望中國有大的智慧,處理好國際關係,學會算大賬,不賭一時之快,能成就大事,令海外的中國人感到驕傲。
个人资料
正文

我的世界觀:“信則有,不信也有”

(2025-11-12 03:41:37) 下一个

過去有一句老話叫“信則有,不信則無”。

意思是:凡事相信,就真的會有神奇出現;反之,如果不相信,神奇的東西則不會出現。好像我懂事以來,前後40多年,我都記著這句話像座右銘一樣。感覺一些有故事的人,對這句話也是深信不已。

我可能是個怪人。退休以來這麼多年,我突然覺得:“信則有,不信則無”這句話,可能有些問題。如果拿來解釋今天的世界,似乎有點絕對化。

感覺今天好多事情,並非總是“非黑即白”。選擇中間地帶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從世界層面講,特朗普發動的全球關稅大戰,搞到一些國家緊張兮兮,很多學會了騎牆外交,左右逢源;而對我來說,“一半有神,一般無神”的生活態度,也讓我多了一些選擇,看問題也更加中庸、通達。

這幾年,我一直踐行自己的獨特世界觀:“信則有,不信也有”。還是有些體會,可以給大家說一說。

體會之一:“信則有”。像是中國老祖宗的東西,很多都是經驗總結和大概率,是不是科學我不敢說,但我還是信的。比如“死生由命,富貴在天”這句古老的信條,我就非常認可的。

我有一個很有趣的早間聊天圈子。都是七老八十的退休人士,我還算最小的。老一點的,竟然還有兩位94歲的耳聰目明的老人,也喜歡湊到我們這個圈子裡聊聊天,敘敘舊,每次都說很多話,中氣還挺足的。

其中一位年紀最大的女性香港老人,就說了一件她年輕時的“信則有”的故事:說是一個算命先生到她們村裡,為一個生了五個兒子的富農算了一卦:算命先生問男主人:“財”和“丁”你要哪一樣?沒想男主人說,“你看我生了這麼多男孩”,我自然選要“財”了。

沒想到,男主人這麼一說,從此以後,他家就再也沒有生過一個男丁 ,包括他的五個兒子,後來先後娶妻生子,也沒有生出一個男丁,全都是女孩。

老婦人說,你還不能不信。男主人本應該說“丁財兩旺”就好了。但他過於自信,戀財心切。總以為自己未來一定兒孫滿堂,頤養天年,結果老天爺卻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懲罰,讓他從此斷孫絕後。他自己也才活了59歲。

也許這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但老婦人篤定這是男主人的“富貴在天”出了問題。說錯話也是很大一件事。

感覺人類還是要遵循天地正氣,凡事留有餘地,不能把話說得太滿,太絕。中國人講24節氣,凡事符合“天人合一”才是最好的。

體會之二:“信則有”。中國道家很講究堪輿學說和理論,比如風水和時辰,就很有一番道理。我聽說中國的房地產大佬個個都是篤信風水。最相信風水和時辰可以帶來好運的。

據說每逢蓋樓起屋,尤其是打樁的這一天,必然是老闆最關心的事情,也一定會親自到場:點蠟燭,燒高香,拜佛作揖切乳豬,認真的不得了。一切就為了求個心理安定;順風順水;平平安安;樓盤早日封頂,可以賣個好價錢。

說到這裡,我就親眼見過一個房地產老闆,清晨四點起床,老老實實按照風水佬的堪輿安排,準時到工地出席打樁儀式 。結果受了涼搞到感冒一場,也是辛苦的不得了。據說他從來都是晚睡晚起,幾乎沒有早起過。

可見,有錢人都十分篤信道家的堪輿和風水,相信它是靈驗的。我想,有錢人好歹比我們要聰明,我自然也相信一些古老的東西。

體會之三:“不信也有”。有些老祖宗的東西,比如中國古代<嫦娥奔月>的故事,讓無數代中國人對月亮充滿著想像力,但在人類登月行動的科學面前,又證明了<嫦娥奔月>是神話的,虛無縹緲的東西。

所以,我又相信科學。畢竟科學眼見為實,真真切切,來不得半點假。

說來你可能不相信。我認識的這兩位94歲的香港老人,雖然他們滿腦子封建的思想,古人的智慧,以及生活的經驗,他們說給你聽是一套一套的。但他們對醫生的話,可是言聽計從。

也許是自然的衰老,這兩位老人這兩年,身體不同程度都有膽固醇問題。醫生給他們開的控制膽固醇的藥物,據他們自己說,就像當吃飯一樣,從沒有忘記。

尤其是香港這段日子,流感傳播很厲害,兩位老人竟然相信西醫的能耐,獨自走到公立醫院診所,接種流感和肺炎疫苗,然後又杵著拐棍,亦步亦趨走回家裡。

我開玩笑說,你們一把年紀,待在家裡不怎麼出門,應該沒有多大問題。沒有必要這麼辛苦,走上2000米,跑到醫院打針,然後又走上2000米回家。如果摔倒了,就是很大一件事。

然而,他們卻說,“染上病毒或許更大一件事。疫苗是好東西,打一針管一年,科學的東西,我們是最相信的。何況又是免費接種,為什麼不呢”?

想想:耄耋老人都是這樣的“不信也有”的生活態度,我們這些退休人士,自然要追隨老人的步伐,該看病看病,該吃藥吃藥。老人們的在玄學和科學之間的平衡觀念,是現實版的教科書。

體會之四:“不信也有”。據說人類探測宇宙至今,發現的秘密也只有4%左右,96%還屬於未曾揭開的未知領域。我理解:既然是未知領域,不是有,便是沒有。那就假設是“有”,或更能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我在想:已經去世的英國大科學家霍金的黑洞量子理論;馬斯克的載人火箭火星探測計畫;以及美國NASA和中國航天工程的一系列宇宙探測行動,不都假設宇宙存在著“有”的秘密,然後人類才有動力,去探尋和揭開這些未知的領域。如果假設凡事“沒有”,則興趣大減,或沒有必要努力奮鬥了。

因此,我從這些人類的行動中,感覺到:我們的退休生活,是否也應該本著“凡事有的”原則,有些快樂活著的理由以及藉口,令自己時刻充滿正能量,凡事正向思考,無論身體和精神,都沒有壓力和痛苦,始終保持好的狀態,何樂而不為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FollowNature 回复 悄悄话 若真有,信不信都有。若真无,信不信都无。 但心理学上,会有暗示作用,而暗示作用又影响一系列生理心理活动,所以,能量有正负之分,主要是心理上的正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