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然见南山

终于完成二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温暖太阳》,特意申请文学城博客,以便连载发表和朋友们分享!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非常感谢阅读鼓励!
个人资料
正文

花园两则

(2023-02-09 19:11:55) 下一个

那些年,那些事

影视演员朱龙广,于 2025年8月2日 在北京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6岁 。

他饰演的高传宝 ,《地道战》(1965年) 民兵队长角色,使他一举成名;方纪云 ,《青松岭》(1973/74年) 表现出新时代年轻干部形象;如来佛祖 ,央视《西游记》(1985年) 温和威严,成为佛祖形象代名词;喜剧《武林外传》中饰演佟掌柜的父亲 佟伯达,亦广为观众喜爱 。

看到上面的消息,我的心里很沉痛,也开启了压在心底多年的记忆,因为他是我妈妈的高中同班同学。

我妈高中时赶上反右运动之后的拔白旗运动,一群半大孩子经历了改变他们许多人一生的政治运动,我甚至认为自己某些程度上也是这场运动的受害者。

借此机会,我想讲一讲他们几位同学的故事。

先说演员朱龙广,按理我应该叫他叔叔,但是不曾见过面。他高大英俊,性格随和,而且很幸运,在高考之前,他就顺利拿到兰州艺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成功躲过了紧张的高考和备战。那段时间他高大的身影在学校里晃来荡去,热心地在日常生活上帮助同学们,时常给学业繁忙的同学解解闷儿,比如神灵活现地讲他在面试时读了什么诗,跳了什么舞,如何机智地和考官对答。有同学听到后压力更大了。哈哈,开玩笑,我相信一定有同学听后更加鞭策自己,更加努力。

他上学时不曾闯祸给自己留下把柄,也不曾整过人,又因成名早,是他们同学当中像如来佛祖或吉祥物一般的存在,后来每次回家乡都张罗同学们聚会。他应该算一生顺遂,同学们甚至传说他曾担任过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副厂长。这,权当同学们对他的美好祝愿吧。

这位叔叔有些美好的传说,但故事少,而在家里我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是两位阿姨的故事。

山东阿姨

用我妈的话说:当年土改的时候,山东厉害的多,要人命的。

80年代,随我妈回乡下,在县城里看到我舅爷穿着背心儿,蹲在自家高大门楼下吃面,看到我妈之后站起身来, 身材瘦弱,看起来就是一个操劳一生的地道农民,完全没了当年在县高中做校长时戴墨镜,穿西装,手拿文明棍的形象。但身后的大门有两三寸厚,高大完整,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当年土改,革命不彻底。

这位山东阿姨的爷爷奶奶是大地主,当地村民就把她们一家赶出家门,田产房屋及所有财产物品尽数没收。这个阿姨和他的爷爷奶奶白天沿街乞讨,晚上缩蜷在一个荒野小破庙里。

她妈妈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礼,非常刚强,不仅不出门乞讨,即便是公婆和女儿讨回来的食物,也是粒米不进,最后在女儿凄厉的哭声中活活饿死在庙里。

她爸爸早年参加革命,土改后有一天探亲,估计也是收到了她爷爷的信件。当走到村边小河,徘徊许久不肯过河,黄昏时向一个过路的放羊娃打听情况,后又在河边徘徊至深夜。第二天清晨,当人们赶到河边,已经没了人影。估计连夜回了部队,到底没和亲人们见一面。

因着她爸的政治觉悟,早早做到军队高层,驻扎在我们家乡,才把这个阿姨接回我们省城上学,后来和我妈做了高中同学。这个阿姨不放心她的爷爷奶奶,给他们从山东接过来,安置在校园后面,一个沿校围墙用草席搭就的窝棚。阿姨和我妈妈住校,吃食堂,她每天往返校外给爷爷奶奶送吃的。

有次阿姨得急症,我妈和另外两个同学连夜用板车将阿姨拉到附近的某军大,阿姨的继母第一时间赶到急救室,手脚利落地开始操作抢救。不知什么事,旁边有个小护士说这得先请示护士长,阿姨的继母盛气凌人道:我就是护士长的奶奶!

我妈每每说起这一段,满脸崇敬,算是窥见了权势。

 

 

他们高中时赶上拔白旗运动,另外一个阿姨中招,成绩非常好,不能考大学,好在留校当了高中老师

而我妈的出身也让她在整个求学和工作当中受尽了担惊受怕。

高中毕业,他们就没有联系

经历了高中的政治运动,他们这些人像惊弓之鸟,飞到下一个地方,再经历运动,彼此之间鲜有联系。直到20年后,我家从河南兵工厂调回家乡,我妈妈才慢慢和同学们有了联系。

我妈第1次去见这个阿姨时,是在他办公室的楼下见的面,没说几句就问她的爷爷奶奶后来可好,当时这个阿姨放声大哭,从1楼哭到3楼办公室,令周围人侧目。后来说是他爷爷的侄子给他们接回山东,直到去世。

后来这个阿姨在省重要部门工作,是他们同学当中最早做到厅局级领导的。

唯一一次提到她父亲,是阿姨和我妈妈非常兴奋地说,自79年他先生出国,回来之后带来许多新奇的礼物送给亲朋好友,从那以后他父亲才开始接受他先生,也开始了和她们一家的交往。阿姨是个热心肠,凡事都会发表很多意见,话很多。我至今还记得阿姨说起这段时心满意足的神情。

我一直想知道这个阿姨对他的父亲是否有过怨恨,因为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他的怨恨,只是只记得有一天,我妈妈说79年的时候阿姨的丈夫。因公出国回来之后带来了许多。阿姨的父亲看到之后开始转变了,对女婿的态度。 感觉阿姨很欣慰。感觉他们一家得到了终于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后来她儿子大学毕业后直接分到北京部队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工作,也是这个阿姨的骄傲。

阿姨的性格干脆利索,当年8964之后,我听她讲起过当时的情形,他们单位的工作是站在第1线和学生接触的,上达下情和上情下达。她条理清晰,政策性很强, 语速极快,口齿清晰。我在旁边像听书一样,既紧张又爽快

 

某大阿姨

我们省城有一所著名的高校,这里就称某大吧,某大是50年代初从江南迁过来的,当时迁校选址时就很优待,与某历史著名故宫为邻。

某大有个教授的妹妹也是我妈的高中同学。某天这个阿姨没来上学,第二天来时,神秘地跟他们讲了一件事情

我妈当年在西安东门的一个中学上学,所以里面有四军大和西交大子弟。有天交大的一个女生没来上课,第二天来后讲了一件事:

前天深夜,某大一批老师学生,因为受不了当地的苦寒,想迁校回去就发生了起义和暴动,将校长绑在电线杆上,当时校园里充满了拿着火把的暴动者。

第二天某大完全封锁消息,禁止人员出入。后来一架直升机降落在某交大校园,周总理亲自来给校长解绑,并答应在某大对面故宫旧址修建公园,保证有假山有假湖,以解大家对江南的相思之 情。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消息到现在,也没多少人知道,即便某大自己内部也是噤若寒蝉,深晦莫测。我倒觉得应该大书特书地宣扬,让世人知道,我们不仅有8964血腥镇压,其实也有过怀柔和妥协,或者从善如流。讳莫如深,可能是怕刁民们有样学样吧,只有血腥镇压才能一了百了,杀鸡给猴看,或者杀猴给鸡看。

我妈他们这批学生是修园的主力,可怜那帮半大孩子,忍着饥饿服徭役。后来我妈每次进兴庆公园都要唠叨一句,说国家应该给他们终身免费入场券,因为他们当年付出很多

  不得不佩服当初的封锁消息,这事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我当年无意中和我先生说起,他反应很激烈,说从来没听说过,也根本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不允许我们这些不相干的人诽谤交大等等等等

直到前几年参加校庆,回来之后躲躲闪闪地跟我说,他听到教研室的老头子们闪烁其词提起那这件事

所谓闪闪烁其词就是我先生并没有直接向他们求证是否。把校长绑在电线杆子上以及周总理亲自来松绑,教研室的那帮老头子也没有说到这一步,只说当时大家的反应很强烈,周总理的确来安抚过。最后带头的几位老师,作为整治,给送到煤矿挖煤了,此事到此为止,没有后续,半个世纪过去了,学校里再没有此事的传说。

我问被送去挖煤的里面有没有学生?先生回答不知道。以我的经验,应该有学生的可能性不大。学生毕业以后,国家分配到全国各地,哪里还在乎自己的母校是在江南还是西北? 

我所在的大学,就叫某建大吧,90年代初,学生们有一次游行,颇有声势,诉求就是要讨还隔壁空军医院在文革期间占用我们的一大片校园,当初说好的暂借,之后他们在上面盖起了,家属宿舍,已经安居乐业20余年,毫无归还之意。当时闹的时候我就问过我的一个学生,她说是学校暗中组织的,其实他们学生读完书就毕业离校,不在乎自己的母校是否讨回这块地。

我后来听说文革初期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对大学要不要办?都很迟疑的时候,当时在我们北院教学区对面的空军医院,想借我们北院一块地,而当时的校长为了自己子女参军就轻易地答应了,关键是后来还补办了有关手续。总之事情已成定局。尽管,整个过程有些匪夷所思,但手续齐全,最后大家给那任校长口头定了一个卖校贼,事情就不了了之。

我先生认为秀才造反10年不成,认定,他们某大的老师不可能神勇到动手把校长绑在电线杆上。但我不认为某大阿姨和我妈妈会说假话,她们那样的高中生又处在那个时代,怎么可能编出这么大的谎言呢?

80年代开始我妈妈的高中同学陆陆续续就联系到了,但是某大阿姨始终没有消息。直到90年代初,我们结婚后,我妈妈问起我先生,说你们某大有没有一位教授,妈妈报出的姓氏很少见,我先生说有啊,我们系的老教授也是我同学的导师,我可以把他的电话给您。我妈妈和教授通话,才知这位阿姨,定居在一个边远小城,教授说他妹妹目前生活的很平静,许多事情已经想通了,放下了,也很满足目前的生活,只是不知道她是否还打算和同学们联系。他留下我妈妈的电话说一定会和他妹妹好好聊聊,也劝她能够回省城探亲,等等。之后就没了消息。

这应该算是没能恢复联系吧,但是我们的婚姻帮助了另一个关系的恢复。我生儿子时,我公公婆婆从沈阳赶过来照顾,来时带了一个纸条,上面有电话号码和姓名,以及所要寻找人的姓名,说他们大厂里这人的表哥50年代初国家院系调整时,随学校搬迁到我们省城,应该就是某大,托我先生寻找。

我瞟了一眼,要找的人名字很少见,但居然是我们基础课部力学教研室的刘老师,当年给我们教理论力学。

我先生打听了一圈,无果。那我就试试吧,原来上到弹性力学时有个助教马老师,他读完博士,到某大做了博士后又留校,再后来跟我们住同一栋楼,就是当年所谓的博士楼,在我们隔壁单元,等搬进来才知他娶的是刘老师女儿。所以我催促先生通过马老师联系刘老师。很快传来消息,失联多年的这对表兄弟联系上了。

 

时至今日件事情仍然有许多人,不曾知道,我在想有三件事情值得,我在这里强调第一。我党并没有武力镇压这个起义或暴动,实属难得第二某大的师生们有如此的胆量居然敢发动起义和暴动。第三。他们是如此的幸福,可以把消息封锁的如此之严密。就像此事不曾发生过一样。

 

补充一下,

到底没能躲过!当年被总理亲自松绑的某大第一任校长,文革时被定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六八年初被批斗致死。

 

白旗阿姨

修建故宫公园时,我妈他们的任务是把湖区的土挖出来,再运到假山上。她班劳动委员是个阿姨,人很漂亮又热情活泼,穿了件在当时比较少的背带工装裤,在劳动中很出风头,站在小山头上指挥同学们干活,同时调度拖拉机。拖拉机司机很给面子,殷勤地把土堆推得高高的,方便他们班同学搬运。当时的劳动场面热火朝天,大家干劲十足,劳动委员阿姨应该算是很有威信的。

公园建成之后,当年整个社会提倡又红又专,对立面就是白色的落后分子。反右运动结束后没多久就开始了拔白旗运动。就像要选三好学生一样,他们要选反面分子,就是拔白旗。

经过政治运动的熏陶和教育,有人对这个劳动委员阿姨很有意见。说她漂亮,那是说不出口的,能说出口的就是说她爱说爱笑,爱出风头,当年穿背带工装裤,也算是脱离劳动人民,最后就给他拔了白旗。

当时给他拔白旗的时候,大家还以为是异常教育,后来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因为这个阿姨虽然参加了高考,但是档里有 :此生不宜录取。

虽然白旗阿姨不能上大学,因为成绩好,居然留校任教,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我妈妈和白棋阿姨关系一直很好,也很羡慕她的条件,包括他有个哥哥是李四光的助理。后来眼睁睁看她没能上成大学,我妈妈很受刺激和惊吓,但他的结论是:我一个小地主出生的,都不敢乱说乱动,你是那么大的一个资本家出身,的小姐为什么还要乱说乱笑乱出风头呢?

因家庭出身,我妈妈大学毕业以后分在,外线的高中做数学老师,文化大革命中,批判吴晗、邓拓、廖沫沙,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人物

也许对没完没了的政治运动的厌倦,他们有个同事仗着出身好,平时爱说话, 有天半开玩笑说:吴晗,邓托,廖沫沙,意思就是吴晗邓托没有啥。

用我们家乡话说廖沫沙与没有啥很接近,而他这样说的意思是:其实这些人没什么大罪。

结果几天之后,政治学习时,主持人突然宣布那人为现行反革命,政治系学习改为临时批斗会,话音一落,事先安排好的几个人立刻扑上去,把那人当场按倒在地五花大绑,可怜的我妈妈,正巧那天坐的小板凳和正主没隔几步,眼睁睁看那它他被按倒在地脖子上,青筋抱起和绳子一样粗。她本想挪开脚,让一让, 怎奈那群人的野蛮操作把她撞倒,她吓得浑身发抖,瘫坐在地上,根本挪不动。就那样一直瘫坐到批斗会结束。

 

三人并没有在法律上被正式定罪,他们所谓的“罪名”是“政治罪名”,主要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作**“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人物”**、“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或“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来批斗和迫害的。

文化大革命中,北京中学生打死校长的事情传来,号召红卫兵起来造反,我妈他们这些中学老师吓成惊弓之鸟。有天一个学生看到老师把半碗剩饭倒进垃圾桶,我妈妈说当地有些学生非常贫穷,常年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可能平时对老师们的浪费,就颇有怨言这次就直接举报到校长,而且一定要让校长给大家一个交代, 算是造反了。先就读出那个倒放的老师,他解释道吃到最后的时候发现有个苍蝇,他非常不舒服才感盛夏的面条倒掉的。造反派当然不接受这个理由。

校长不敢怠慢,立刻命令,厨房把那个垃圾桶,清理一下,果真从中清理出一大碗面条,学生造反派一致认为科技这个垃圾桶只有老师们在使用,可见这碗面条。是是老师们共同浪费的结果 浪费就是犯罪,蒸面条,怎么倒的?就一定要让老师们吃回去。所以从县长校长起头,把所有的老师们都排排站在一起接受红卫兵造反派们的批斗,之后就是让老师们把这碗面条吃下去。那碗在垃圾桶里泡了几个小时的面条,根本难以下咽。校长说面条实在是泡久了太凉了,怕老师们吃坏肚子能不能热一下?好在造反派同意了。

每次说到这里,我妈心存感激的说,那个食堂大师傅人可真好,他先把那碗面条洗了几遍,之后几乎是用热油把面条,煎炸了一遍,端出来之后勉强可以下咽,最后从校长到我妈每人,都分得一口咽了下去。

终归没有动手打人,更没有打死人,我妈说到这里,心里充满了庆幸

我妈妈因为出身问题,大学一毕业就被分到了外县, 我爸爸 Mhm出身好高中就入党,虽然大学学的是数学,但是一毕业就分在军事研究所承担重要课题。即便如此,政治运动也没有放过他,有年被派驻某知名大学,搞运动,确实是毛主席的好战士,不知怎么风云突变就变成了刘少奇的黑干将,那段时间父亲压力很大,从此学会了抽烟,让本就是孤言寡语的父亲更加的沉默,因父母分居两地,我们出生后就一直寄养在乡下的亲戚家,终究没有安家的感觉。

我在乡下姥姥家上过一年多学,每天早起大姨小姨叫我起床上学,有一天他们两个左摇右晃,我始终醒不了我大姨一边继续摇晃,我一边打发我小姨出去打听今天是星期几,小姨在村子里遇到高中生就打听,如果说今天是星期天赶忙回来。就说啊,让他接着睡,不用叫了,否则,要一直把我摇晃倒醒

直到1973年,我们一家才在河南深山的一个兵工厂团聚,成家,我对家的记忆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那时候的运动是批林批孔。后续还有一些什么反击右倾翻案风批邓小平的。但是我的父母已经感到很开心了,因为相比之前,当时的环境已经很轻松了,只是批上面定的靶子,单位内部没有纠斗。至少有了人身安全。

成家以后,我父母突然发现自己根本不会做饭,他们从初中就住校,一直到工作以后住单身宿舍,也突然发现8岁的我什么都会干。后来看钱钟书说如果父母有夫妻,第一胎生女儿可以当丫鬟使。买菜做饭洗碗。打扫卫生。房子经常组织到外地。进货。鱼蛋肉,水果,年货,这些都要用户口本去指定地点排队领取,这些都是我来做,养鸡喂鸡收蛋。也许爱干家务是天生的

我妈不做家务,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倒苦水,吃饭时在餐桌上就开始跟我爸讲他这几年经历的运动讲的非常详细,直到吃完饭我收拾桌子去洗碗,我妈妈还在讲。

有句老话敢怒不敢言,但我明显感觉到我妈妈敢言不敢怒。我是说他敢讲那些不信者不幸的事情,但是从来没有过琵琶对政策,对国家的琵琶他讲到山东阿姨,看着自己的妈妈死在庙里,每次讲到这里都哭,只有伤心的哭泣而没有愤怒。而我现在想到这里我也是忍不住要掉眼泪哭出声来,

才到白旗阿姨也很激动,讲之前他是怎么羡目的,阿姨有哥,哥哥是李四光的研究生之后做了他的助理,而阿姨本身漂亮能说会道组织能力很强,耳后几几乎是莫须有的罪名,让他背负政治上的迫害。以我妈在政治运动当中死里逃生的感觉,他简直不敢想象。白起阿姨是怎么躲得过那场运动的不敢想象

提起这段我妈妈,只有惋惜和担忧,没有对政策和政权的批判,甚至埋怨:我一个小地主出身,尚且知道自己是无产阶级革命专政的对象,你那么大的一个资本家,为什么还要说乱说乱笑呢?

Um我几乎就是在我妈妈的对文革的控诉中长大的,他敢怒不敢言,他讲的很详细,但是他没有过批评,对政策对国家

我不像我的师母。我上研究生是我的导师,曾做过副校长,比我的父母年长10岁左右,显然他们也深受文革侵害。 记得那时去导师家都是师母热情的招呼,我坐在沙发上先聊天,然后没几句就开始跟我讲他所经历的各种政治运动的种种怪象。加戏加一夹叙夹议,一边讲那些荒唐的事实,以便充满了对政府政权政党的批判。对政府和政策,非常深刻,正确

坐在沙发里一头的我仿佛又回到了也又是倾听母亲的控诉。我一直是这段记忆背我上研究生的收获和经历是我

这段经历我一直是我研究生的所受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每次师母讲道,疲惫的情绪慢慢安静的,这个时候我的导师才会小心翼翼的叫,把我叫回他的书房,开始我的论文讨论

 

我姥姥娘家是县城里有名的财主,我姥爷家据县城有十几里地,在村子里也算是财主,但是他们家人丁不旺。

传说我太太姥爷打算盖新防,在翻拆旧房基时,挖出一窝白蛇,当时雇的工人不大懂,当场用铁锹铲死,扔了出去,从此他们家男丁不旺,而且各个等儿子一岁左右的时候就会夭折,所以几代人都是老寡妇带小寡妇守着这个家,当我舅舅8个月时,我姥爷被暗杀。

我姥爷的妹妹嫁到另外一个村子的大户人家,当时她丈夫的几个兄弟之间在打官司闹分家,我姥爷有在帮助他妹妹参与诉讼, 有天搞到比较晚,天黑才回家,途中经过一片芦苇荡被人埋伏袭击。

因为傍晚时隔壁人家特意来家里打探我姥爷是否到家,所以我姥姥和她婆婆随即报案,邻居很快招供,原来是姥爷妹妹家的叔伯兄弟买凶作案。这个案子从解放前审到解放后,姥姥几次出庭,“我每次在法庭上都不敢抬头,远远听到那些歹人手铐脚镣的声音,从走进来到走出去,我浑身都在打颤,不知道是因为恨还是怕,反正打完官司我是没有胆量了。”姥姥如是说。

 

解放后案子判下来,判凶手死刑,那本就是个黑社会混子,执行前,我妈他们小学生去参加公审大会,我姥姥在会上作了控述。

隔壁邻居做了十几年的监狱,后来放了出来。

我后来在姥姥家上小学时,对那个老人还有印象。那时他的老婆和妈都不在了,两个儿子分家,分别住前院和后院,住前院的孙女和后院的孙子和我是同班同学,我们一起上下学,玩儿的挺好。他前院的儿媳妇常和我姥姥家走动,关系挺好的。

我只是后来才知道那个老人和我家的这段故事。

可是我妈妈讲,自那老头被捕,他老婆和他妈就在村子里扬言:我家人是进去了,但他家人也过不好,我迟早要把他家这两个孩子塞井里去,不信逮不到机会。

从此,我姥姥家的老寡妇和小寡妇,日子格外的不好过,即便有点钱财,想搬到县城里去住,一时也做不到,只能把我妈妈和舅舅看得特别紧。

因我姥姥家没了成年男子,而且几代男丁不旺,几乎没有近亲,所以在村子里势力单薄被人欺负,解放战争时在我们家乡有几次拉锯战, 没有国共两党,在村子里驻扎,部队上先问村子里的人,指挥部应该安在谁家?村子里总有人主动指路,说我姥姥家,茶饭好院子大。所以指挥部总是安在我姥姥家,但是我姥姥也会和长官说,那谁家茶饭也好,地方也大呢。军官们随后就说:那好,把马厩安到他家

土改时我妈妈说我家的成分应该是小土地出租,但是村子里,硬给化成了地主成分

国共两党的苛捐杂税,我姥姥家也得做冤大头带头捐出很多,我姥姥说共产党政策还可以,但是村子里执行政策的人瞎了心眼。

土改过后,姥姥家留下住的房子和几亩地,其它都分了,80年代时我姥姥还说公社卫生院是我们家当年的马房。

分了财产,遣散了长工短工,可是两个寡妇和幼儿实在没法耕种土地,我姥姥听从她婆婆的安排,在附近村子里招了一个上门女婿,后来有了我大姨和小姨。

没几年,我妈妈的奶奶去世,她又在学堂里受欺负,决定去县城上中学,可是错过了升学考试,急忙赶到省城去考试,从此初中高中大学就在省城完成。

上高中时遇到,几个阿姨?

我洋洋得意的说要说选择,别的不说就咱选的如意郎君怎么样?先生说既然是瞎猫碰死耗子,咱能不能低调点?

 

大学一年级之后的那个暑假,我们建大的张叔叔到访我们家,他和我妈当年也是高中同学,因他姐姐也在我父母所在的工大,所以长来工大,偶尔也到我们家。

他们聊天中,张叔叔问我,你们班有没有一个同学,然后他爆出一个少见的姓氏,我先是一愣说啊,这么奇怪的姓吗?转念一想,有啊,的确有一个。张叔叔转过头和我妈点点头说就是他。天哪,这太有戏剧性了。

一开学赶上我们两周的测量实习,俗话说远看要饭的,近看勘探的。说的是野外勘探比较辛苦,而校园里的测量实习,当然好很多,还是比较辛苦。

当年我们班30个人,有两个女生,测量实习小组,每组4~5人,班长很照顾我们两个女生,决定不把我们两个拆开,而是再派三个男生来照顾我们两个,领衔担当的就是高大勇猛的团支部书记平同学。他很胜任,忙前忙后,吆三喝六,催促着我们手脚快些,又挑衅其它组打擂台。他是玩开了,整个班级洋溢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氛,几天下来我感觉是时候该让他知道自己是谁了。有次逮到机会,我说我会算命,特神不看手相,两米开外,看面相就够了,你站着别动。特准前世今生都能算得出,平同学自然不信,但是架不住,我东拉西扯一番,起装神弄鬼的作用,说他家有两个孩子,再东说西说一阵,看出有个妹妹,他就有点沉不住气了,等我说出他妈妈的姓氏和工作单位,他的脸变了颜色,吓得。我于心不忍,怕给他吓出个好歹,就说开玩笑的,其实我妈妈也毕业于哪个高中和你妈妈是同班同学,我只是我比你早一步知道而已。不信你回去问你妈,并报我妈妈的名字。这沉不住气的家伙,当时扔下手里的家伙式拔脚就跑。丢下一地上的乱摊子。我知道,他回家核实去了。

第2天一早, 他远远看到我,隔着一条马路就高喊着,我现在也会看面相了。

平同学性格开朗,能说会道,敢想敢干,勇往向前。完全是快乐教育出来的典范,我一直不能想象,他竟然是白起阿姨的儿子。我一直在想,难道只有我扛下所有的苦难吗?

圣经旧约里。当摩西派出10个探子出去回来时有8个人下破了的,有两个人说

我一直在思考人和人的不同。为什么我和我父母远远看见威胁和危险就自乱阵脚,吓得要死,而且把这种危险,放大之后再转交给儿女

好莱坞电影快乐生活,我知到她是讲什么的,但是我一直认为那是一部苦难片,从来不敢观看。但是后知后觉的我觉得应该看,因为主人公都带着孩子进入集中营了,他依然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快乐游戏的,做游戏的快乐感,坚定地保护保保护儿子,让他免疫恐惧。

意大利导演 罗伯托·贝尼尼 的经典作品 《美丽人生》(Life is Beautiful, 1997)。

 

剧情里,父亲在二战时期和儿子一起被关进纳粹集中营,他告诉年幼的儿子这是一场“游戏”,谁坚持到最后就能赢得一辆真正的坦克。父亲用幽默和谎言掩盖了死亡的恐惧,保护儿子的童真。

 上面这段是 chat gp的查询结果,是的,我从来没有看过这部片子一来我认为是部灾难片,我真的,没有勇气观看,我承受不了那份苦难;再者我知道和男主人公相比,我的表现实在愧对于儿子。

虽然它不是好莱坞出品,而是意大利电影,但在全球非常有影响力,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男主角等大奖。

 

平同学跟我说,他妈妈说如果在大学里谈恋爱,会打断他的狗腿,而他大学毕业留校立刻和我们一个漂亮的小师妹恋爱。哈哈,既顺从了他妈妈,也没耽误他自己。也就在那个时候,我妈妈到学校来看我,说白起阿姨最近又生病了,卧床不起,提议一起去探望,我们走到校门口碰到萍同学的漂亮女朋友,还寒暄几句以后我和我妈妈上了公共汽车,没想到平同学很快也赶回家给我们做饭,他非常懂事,孝顺。看得出她吗妈虽然生病,但是看到儿子之后的喜悦骄傲,溢于言表。

白起阿姨,很漂亮,五官标志,杏仁眼,鹅蛋脸,鼻梁俏丽挺拔,说起话来亲切又有魅力。

平同学早早结婚生子,研究生毕业以后更是义无反顾加入一个国企大公司并被派往海外开展业务。他是她吗妈的骄傲,我一直从我妈妈那里听到他和他妹妹的消息,和苦尽甘来的喜悦

不幸的是10年前突发疾病故去,消息传来,震惊和悲痛缠绕着我。所幸他结婚生子早,儿子很快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毕业,在美国工作,可以为她吗妈撑起这个家。那他年迈的母亲呢?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多少苦难才到头。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勇气面对白切阿姨了,我想他的悲伤一定浓的化不开,只能伴随他终身。

我妈妈说平同学的父亲,从此一蹶不振,本就沉默寡言的他更加没了言语,但是她吗多年信仰基督教,身体和精神状态都还好,挺刚强的,还时不时问起我们一家在美国的生活。

 

苦难源于罪进入世界 创世记 3:16-19(亚当夏娃犯罪后,痛苦、劳苦进入世界) 罗马书 5:12(罪带来死亡与苦难) 苦难与人类堕落有关

苦难作为试炼 约伯记 1–2章(约伯无辜受苦,信心受试炼) 雅各书 1:2-4(试炼使信心坚固,生忍耐) 苦难是信心的考验

苦难能塑造品格 诗篇 119:71(受苦是有益的,使我学习神的律例) 罗马书 5:3-4(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 苦难能带来属灵成长

苦难不是都因个人罪 约伯记 42:7(约伯并非因罪受苦) 约翰福音 9:3(瞎子不是因罪,而是为显出神的作为) 苦难不等于惩罚

在苦难中呼求神 诗篇 34:19(义人多有苦难,耶和华救他脱离这一切) 哥林多后书 1:3-4(神安慰我们,使我们能安慰别人) 神是苦难中的安慰

苦难中的盼望 以赛亚书 53:3-5(弥赛亚担当我们的痛苦) 罗马书 8:18(现今的苦楚,与将来荣耀无比) 苦难不是终局

神最终除去一切苦难 以赛亚书 25:8(神必擦去人脸上的眼泪) 启示录 21:4(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悲哀、哭号、疼痛) 终旧约更多强调:苦难的起因、人与罪的关系、以及在苦难中学习顺服与依靠神。

 

新约更强调:苦难与基督的救赎相关,信徒因盼望而能忍耐,最终在新天新地得完全释放。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