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昆虫微距照片的几点体会
我上周末的博文大放厥词侃政治,不太适合转我平时常去的星坛、书坛等,于是就选了几张我过去拍的“虫子”的微距照片去代替,同时放到摄影坛上,结果网友、影友挺喜欢。平心而论,这些图当年也不是随手拍的,而是在心态、时间、器材、技巧等方面都有考量或付出。于是我再选若干张,同时谈谈体会。
**镜头**
微距要靠近被摄对象,可是拍虫子不同于拍花朵,太靠近虫子就飞走了。所以最常用的100mm 左右的微距镜头不太好用,拍昆虫需要更长的work distance。于是我选的是1:1微距镜头中最长的,至少能有四十几厘米focusing distance。佳能原厂有一款L 180mm 头,价格不菲。Sigma 的一款180 mm 微距镜头也不错,价格公道不少。我就选了Sigma 头。事实证明它画质很好。
佳能还出过一款65mm 1-5x 的超微距镜头,我也有。它可以带来非同寻常的微距效果,拍出的照片可以像显微照片。但用它拍摄移动的昆虫太困难了,所以拍虫子我用得不多。
**光圈和快门速度**
首先说一句,镜头的自动对焦速度和最大光圈对拍微距没有用,完全不必为此多花钱。拍微距,特别是拍虫子,一定是手动对焦的。而且光圈至少是11,经常16以上,特别是显示细节的微距照片,必须把光圈调小,尽量增加景深。
如果仅用自然光,为了在小光圈下曝光合适,速度和ISO都须考虑周全。速度快当然好,但ISO经常要设得比较高,这样噪点就可能又是个问题,微距摄影是特别看重细节的。如果只用自然光,我一般是根据拍摄对象的具体情况,把光圈设到11-16之间的某个值。然后把ISO设到我对某种机型ISO的最高容忍值以内(比如7d的最高ISO为800,6d为1600等等),在此条件下尽量用接近闪光同步的较高的快门速度。
**闪光灯**
拍微距,我推荐用闪光灯。我特别喜欢佳能的Twin Lite。这是专门拍微距的闪光灯,两个灯的相对亮度比值和各自的角度都可调。当镜头靠近拍摄对象时,闪光灯的相对强度比太阳光强得多。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可以更方便地设置小光圈、低ISO和稍快的快门。而且,跟打鸟不同,拍微距一旦用起闪光灯,什么样的天气、光线下都可以拍,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
**单脚架**
拍摄植物或静物的微距照片,或许可以用三脚架,但拍摄虫子肯定不行。但另一方面,我却认为使用单脚架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作为器材甚至人的支撑,而且对于拍片本身也很重要。在微距镜头下,运动、抖动都是被放大的,所以要运动之中求静止。什么意思?比如你要拍一只正在花上采蜜的蜜蜂,你把倍率设到最大1:1的对焦距离。在取景框里,你会看到蜜蜂在前后左右抖动,你屏住呼吸去对准,也许每10秒钟有0.2秒的一瞬间蜜蜂是清晰的,但瞬间又出焦了,很难抓住。我的做法是我靠单脚架支撑,把镜头慢慢往前靠,如果过了,再慢慢往回拉,几次往返过后,根据取景框中清晰度的反馈,我就有预期了,当蜜蜂即将清晰时,我就按下快门连拍。如果得到几次这样连拍的机会,sharp的片子大概率是会有的。
**无反相机**
如今无反(mirrorless)相机比几年前的单反好了一大截,其进步对拍微距特别有意义。它的电子取景框更亮,新一代CMOS sensor的噪点更低。最重要的是,很多机型(如佳能R5、R6)具有机身防抖功能,这对于微距摄影实在太重要了。我拍微距已经“收山”多年,一想到这个相机技术飞跃,就想去植物园去体验一下…… 以后会去的。
【下面这些照片,可能不全是用180mm macro 镜头拍的,但大多数是。】
啊,很高兴你也是用大相机的。你那架Sony很好,即使用自动功能也能拍出很好的照片(比手机好太多了)。但更高要求一下,就是根据情况设定ISO,而且尽量用光圈优先的方式拍摄,不难的,看两篇文章、试几次就掌握了,这样你的水平就提高了一大截。。。
谢谢褒奖。拍摄静物微距不难,但拍“虫子”,特别是飞翔中的虫子,有满意的不到1%。
谢谢花姐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