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唐宋韵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唐宋韵》6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2024-02-20 11:45:50) 下一个

《无题(1)·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2)无力百花残(3)。

春蚕到死丝(4)方尽,蜡炬(5)成灰泪(6)始干。

晓镜(7)但愁云鬓(8)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9)此去无多路,青鸟(10)殷勤为探看。

 

1.   无题:当诗人不愿以题目标出诗的主题,常以“无题”为标题。

2.   东风:春风。

3.   残:凋零。

4.   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

5.   蜡炬:蜡烛。

6.   泪:蜡烛燃烧时滴下的脂油,比喻人的眼泪。前面“蜡炬成灰”比喻人死亡。

7.   镜:作动词,即照镜子的意思。

8.   云鬓(bin4):一般指女子浓黑而柔美的鬓发

9.   蓬山:海上的蓬莱仙山。此指想念对象的住处。

10.  青鸟:神话传说中传递消息的仙鸟,为西王母的使者。出自《山海经·大荒西经》。

李商隐(约813 — 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荥阳)人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他和杜牧被合称为“小李杜”,以与李白、杜甫合称的“李杜”相区分。在李商隐十岁左右时,他做地方官的父亲去世,寡母便与子女回家乡过着清贫的生活。李商隐天赋很高,他“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并跟从一位饱读诗书的堂叔学习多年。至16岁,他便以擅长古文而得名。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李商隐在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令狐楚欣赏李商隐的文才,亲自教授骈体文,后又聘其入幕为巡官,先后随往郓州、太原等地。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任弘农县尉,秘书省为正字,梓州幕府参军,盐铁推官等职位。李商隐入仕后,受“牛李党争”的影响,仕途不得志,且长期病弱。大中末年,李商隐病逝于郑州,年仅约45岁。

李商隐的诗歌在唐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言律诗。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李商隐追求诗的格律和遣词造句的完美。他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严谨的特色,又加入了绚丽、象征的艺术手法,形成了深情缠绵、精巧绮丽的独特风格。从题材上讲,除了最富盛名的、(一般认为)以爱情题材为主的“无题诗”之外,李商隐的咏史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最重要骈体文作家之一,但作品大多佚失。

李商隐著有《李义山诗集》,现存诗约600首。李商隐的文学作品集另有《樊南甲集》20卷,《樊南乙集》20卷,《玉奚生诗》3卷,《赋》1卷,《文》1卷,部分作品已失传。

诗词作品影响力总体评分: 7

 

唐风:李商隐一生作“无题”诗10多首,还有以首句前二字为题的“准无题”诗近30首,这40首左右的“无题”诗虽然只占李商隐现存世诗歌总量的约十五分之一,但却是李商隐诗歌创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是最有名的部分。“无题”诗不是李商隐首创的,但他却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诗歌类别。他的“无题“诗作千百年来被人们欣赏、解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宋雨:在我看来“无题”有时就是最好的标题。当有些具体事物不便明说,而作者又有优雅而飘渺的文字表达能力时,“无题”诗可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随读者去诠释。这样的诗距文远,距艺术比如无标题音乐和抽象派绘画反倒较近。然而诗歌史上“无题“诗成功者就李商隐一人。后世也有模仿的,然而无一有影响者。

唐风:李商隐这些“无题”诗被世人研究了一千多年,方方面面和所有的细节几乎都被人全部剖析了,依然是莫衷一是。清代学者冯浩长期研究李商隐。他说李商隐的“无题“诗“有寄托者多,直作艳情者少”,这恐怕也是有道理的。我觉得情诗的可能性大,作者在写的时候应该有特定对象所指,但他刻意通过无题这种方式来表达,虚玄飘渺,使读者无法明确其所指对象。另外,无题诗中的描述也有较大的夸张与变型,所以不宜具体归于某个人或事。刘学锴先生说,“作为爱情诗,(‘无题诗’)已经舍弃生活本身的大量杂质,提纯、升华为艺术的结晶。”这一点我赞同。

宋雨:我本人不确定这首“相见时难别亦难”是爱情诗。但我们现在以对话的方式来赏析,总得姑且将其赋予某一个主题。这样吧,我们先把这首“无题诗”当作爱情诗来解读。解析完以后,我们再说一说几种常见的其他解读,供大家参考。

唐风: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以沉重而缠绵的笔调感叹此番爱情的处境,以两个“难”字加以强调,即相聚不易,分别时难以割舍。有人强调说两个“难”字有不同意思。其实“难”本身就是一个虚玄的字,不必解析太过。诗人在这里已经把意思表达得足够清楚。

宋雨:一般的诗词,大多先写景,用以衬托和起兴。而在这首诗的首联,李商隐是先写情,后写景,也是别有意境。由于人的煎熬和痛苦,春风仿佛失去了生机,花朵也凋谢了。反过来看,花尚且如此,人何以堪。

唐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个对偶句非常有名,巧妙使用了谐音和象征的手法。我小时候读书的时候,多次听到用这句用来讴歌赞美老师的奉献精神。现在看来不仅意思不贴切,简直是道德绑架,要要把人逼死的节奏。我想明智的老师也不喜欢这样。

宋雨:是啊,本意是以蚕吐丝和融化的蜡烛下滴来象征死而无悔。“丝”与“思”谐音,而蜡烛流下好似眼泪。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中有“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初唐宰相陈叔达《自君之出矣》中有“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之句。

唐风:显然李商隐是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另外他也有可能读过杜牧的《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李商隐比杜牧小10岁,对他很钦佩。但比较一下就得知李商隐的象征明显地更为深刻,这已经是他的再创作了。

宋雨:作者对象征意义的深化,也暗示着再次相会遥遥无期,前途渺茫。而在这种情况下,他又不能或不愿意割舍。因此,眷恋和痛苦也将伴随终生。所以在这一联里,我们既看到坚贞不渝的执着,也能感受到极度的无奈与悲伤。

唐风: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站到了被思念者的角度,来推测对方的寂寞与相思之苦。说对方因被长期的思念所折磨,容颜憔悴,早上在镜前看到鬓发都稀疏了。下句的“吟”字我认为理解为叹息较为合适,不宜理解为吟咏或吟唱。整句的意思是说在夜间的悲叹之中,你恐怕会觉得月光都是寒冷的吧。“应觉”二字表明自己并不确切知晓,而是带着爱和关心的猜想和揣摩。但这一联也暗示思念之情是相互的。

宋雨:这样的写法,与杜甫在《月夜》一诗中描绘自己的妻子“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相类似。然而,有没有可能,作者在整首诗都是站在一个女性的角度,即用代言体来写呢?

唐风:这当然不是不可能。但从李商隐的一系列“无题诗”来看,他基本上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突然出现一个代言体,放在整个李商隐的“无题诗”作品中似乎有些不合。而且,他的“无题”诗之所以无题,目的是要模糊自己的故事。若是代言体,就没有必要那样隐晦了。

宋雨:前面六句语气是相当忧伤、沉郁的。然而在本诗的尾联,我们却看到了类似杜甫诗的那种“顿挫”—“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直接地想见无望,总不能无限痛苦下去。作者换了一个角度,让鸟儿为使者替自己去探望。“蓬山”即蓬莱山,是海中的仙山,此处指难以到达的爱人的住处。而青鸟是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象征着幸福。

唐风:尽管前途依旧渺茫,作者却寄希望于使者,表明坚贞不渝的追寻将继续下去。本诗以这种些许浪漫的方式结尾,暗示对梦想仍报以希望,或表明自己将一往情深。

宋雨:这是一首缠绵悱恻、感情执着的诗篇,具体写作年代不详。自古以来,大都数人认为它是爱情主题,然而所指的对象是谁呢?传言最多的是一位女道士。李商隐早年有到道教圣地玉阳山学道的经历,而且留下了多首与女道士有关的诗篇,比如七绝《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而在他的《碧城三首》中,更有很狂放但晦涩的诗句,似乎暗示热烈的爱情

唐风:然而除了诗本身为真之外,爱情故事则多出于野史。1927年,民国作家苏雪林发表了《李义山恋爱事迹考》,一时很轰动。她说李商隐在学道期间与一位名为宋华阳的女道士相爱。文章说 “(李商隐的)‘无题”诗都是恋爱的本事诗,真真实实的记录。” 这是当代对李商隐“无题”诗研究得出的一个非常大胆的结论。

宋雨:说起这位苏雪林,她也算是民国的一位奇女子。她早年说服父母允许她接受新式教育,后到欧洲留学。回国后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国立安徽大学、武汉大学等任教。后到台湾师范大学和成功大学等任教。 她是的著作丰厚的知名作家,颇受尊重。1999年她去世时高寿102岁,骨灰回归故土,葬于安徽黄山母亲坟旁。然而,她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解读过于凭空想象,虽成为故事的题材,但不为学界所普遍接受。

唐风:现在一般认为,李商隐确有学道一事,期间与某位女道士产生情絮也是可能的,但细节不可考。就连学道在何时发生都不清楚。有学者认为是公元834年左右,即李商隐21岁左右的时候。还有人认为学道是发生于828年左右。我认为828年还是在李商隐认识令狐楚之前,李商隐家中十分贫穷。而且那时他年仅15岁,此时游历学道似乎不太可能。

宋雨:的确,844年左右是更为可能的。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李商隐第三次进京参加科考不中。此时经人推荐,李商隐结识了华州(今陕西渭南)刺史崔戎。崔戎欣赏李商隐的才华,将其收为幕僚。第二年(834年)崔戎调任兖州观察使,全家包括李商隐一同东迁至今山东瑕丘(今济宁),没想刚到任不久崔戎即病故。李商隐协助办完后事以后,可能在郁郁寡欢之中去道教名山,希望得到一点精神上的慰藉。

唐风:本诗若为爱情诗,第二个可能的对象是妻子王晏媄。根据现有资料,他们夫妻感情很好。但为了生计和仕途,两人离多聚少。李商隐在长期做幕僚期间思念远方的妻子,以“无题”诗来表达不是不可能的。然而第二联的用词似乎过重,两人没有生离死别,他毕竟还是要回家的嘛。就在日前,我突然想到,这会不会是李商隐写于巴山夜雨时刻的一首悼亡诗,去吊念他死去的妻子呢?然而,跟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比较一下,本诗并未提到梦境,这就使得颈联(若作为悼亡诗)有些不合情理。

宋雨:我倒认为这首“无题”诗也可能是友情诗,具体来说可能是赠给郑亚的。郑亚是朝中大臣,与李德裕交好,官至谏议大夫、给事中。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李党失势,郑亚与李德裕皆被贬出京。郑亚被贬为桂州(今广西桂林)刺史。郑亚欣赏李商隐的才华,请他去做幕僚,李商隐便辞去秘书省正字的京职,跟随郑亚去了桂州,那时他的妻子刚生了第二个孩子。然而一年以后,郑亚再被贬为循州(惠州)刺史。这次李商隐没有继续随他南下。有人认为李商隐这首“无题”诗是写给郑亚的赠别诗。惠州临海,所以诗中以蓬莱替指。

唐风:我对这种说法持保留意见。郑亚是李商隐的同乡,两人关系非常好是肯定的,否则李商隐不会辞去京官(尽管小),毅然随他去南方的荒蛮之地。我也明白那时同性之间写诗唱和,也可以听起来“情意绵绵”,比如王维的《红豆》就是写给朋友李龟年的。尽管如此,我认为李商隐不至于以这样的笔触去为自己的上司写送别诗,第三联尤其不合适。我看过李商隐的几首送别诗,其表达方式与这首“无题”诗很不一样。

宋雨:最后再谈一个可能性,即本诗是不是写给他恩公的儿子、当朝大臣令狐绹的干谒诗。我认为也不太可能。他人的赏析文章中也否定这种可能性,大多是认为那时令狐绹已经与李商隐疏远。李商隐不会自讨没趣。李商隐成年后与令狐绹的交流是很注意分寸和方式的,不太可能以此诗这样的口吻去给他赠诗。

唐风:与令狐家族的关系是李商隐人生中很重要的部分。理解好这种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很有意义。与此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是绕不开的,比如李商隐进士及第后对令狐家族是否有背叛行为,他是否真的卷入了牛李党争,他在世时是不是已经名声不好,他在仕途上是不是被令狐绹打压,他的一般人品是怎样的,他一生仕途不得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等等。这每一个问题都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留待我们今后赏析他的其他作品时再慢慢分析吧。

============

【论坛中与网友交流:】

https://bbs.wenxuecity.com/romance/954643.html

https://bbs.wenxuecity.com/poetry/926852.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usic123' 的评论 :
我查了一下我的计划。根据随机排序,《锦瑟》为#208,将于2027年元旦左右登出。大家保重。
music123 回复 悄悄话 这首很好
最喜欢锦瑟
云海玉弓缘最后引用了此情可待 很是感人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花姐好。我上次就注意到了,李商隐如今的人缘特别好。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沙发!喜欢李商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