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唐宋韵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穷塞主之词”辩(续2:答网友)】

(2023-10-08 18:01:40) 下一个

“穷塞主之词”辩(续2:答网友)

【两篇拙作登出以后,受到很的网友的支持和鼓励,几乎全是赞同的声音。然而日前,网友supercs88写下一篇《“穷塞主之词”之我辨》,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即“穷塞主”之说是有道理的,我的质疑恐怕是不对的。他的文章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有关问题,很感谢。他的文章很长、很详尽。我想最好的方式是将他的文章全文录下,然后在有关的段落下面谈我的看法。恰好“游海儿”也发来有趣的新考证,我一并加进我的回答。】

=============================================================

“穷塞主之词”之我辨 (网友 supercs88)

文学城之博主唐宋韵最近写了两篇文章,对“穷塞主之词”中的“穷”字进行了辨析,认为其乃“穷尽”之意,而非“贫穷“之意,链接如下: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301/202310/415.html

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2310/80301/4486.html

“穷塞主之词”之说最早出于北宋魏泰的《东轩笔录》卷11中:“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

魏泰大概晚于欧阳修30多年,魏泰是魏玩的弟弟,也就是曾布的妻弟,曾布是曾巩的弟弟,曾巩是欧阳修的最喜欢的弟子。我认为,既然“穷塞主” 之说最早出于魏泰,所以我们对“穷”的理解应当基于魏泰之说。如果你怀疑魏泰的话的真伪,那就没必要纠结“穷”的意思,而是应该求证欧阳修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恰好,网友游海儿发来了以下帖子:如果再细究一下,魏泰的《东轩笔录》其可信度也存疑,维基记载,“ 王铚跋范仲尹墓志,称其场屋不得志,喜伪作他人著书,如《志怪集》、《括异志》、《倦游录》,尽假名武人张师正。又不能自抑,作《东轩笔录》,用私喜怒诬蔑前人。最后作《碧云騢》,假作梅尧臣,毁及范仲淹。晁公武《读书志》称其元祐中记少时所闻成此书,是非多不可信。”,所以才有全宋词及补辑竟无那欧阳修全词之说。

更有甚者,维基称其“ 从小逞凶,好与人争斗,曾于试院殴打主考官,而终身不得录取。。。仗姊夫曾布(曾巩之异母弟)之势,横行于乡里,邑人皆恶之。”,其文可信度堪忧。】

【答:假如《东轩笔录》完全虚构,则所有的“辩”都没有什么意义了。但或许有基本事实,但作者加入了一些私货和虚构。】

我的观点是:此“穷”乃“穷苦”之意,既非“穷尽”之意,也非“贫穷、寒酸”之意。理由如下:

【答:我认为关键是区分“穷”究竟是形容词(“穷塞主-之词”)还是动词(“穷-塞主之词”)。至于是“穷苦”、“穷困”、“困苦”还是“寒酸”,这都不是最重要。 “穷苦”一词,到不同人那里也会有不同的理解。须了解的是,古汉语里面“穷”多指命运不畅或精神困苦,较少指物质上的“贫穷”】

第一,“穷塞主之词”之”穷“对应前面的”劳苦“,也就是穷苦的意思。大家想想,如果“穷”是“穷尽”的意思,前面应该怎么说?恐怕不应该说“劳苦”,而应该是对范仲淹的《渔家傲》的褒奖之辞,才能对应后面的“穷尽”之意。

【答:“颇述边镇之劳苦”是魏泰的旁注。并非欧阳修说的。另外,说“劳苦“未必不能得到褒奖。比如人们褒奖杜甫的三吏三别,可它们说的都是老百姓的苦啊。】

第二,“穷”是修饰“塞主”的,“塞主”对应范仲淹的身份。如果“穷”是“穷尽”的意思,后面应该为“塞人”更好一些。“穷塞人之词”,把边塞诗人的话都说尽了。另外,“穷边塞之词”,“穷塞外之词”也可。巧合的是,维基百科上写错了,也写成了“穷塞外之词”,链接在这里: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C%83%E4%BB%B2%E6%B7%B9#cite_note-11

【答:范仲淹是将领,称他的词是“塞主之词”我认为最合适的】

第三,如果“穷”是“穷尽”的意思,那自然就是对范仲淹的褒扬,但如果是这样,似乎有“过誉”之嫌。前人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和《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高适的《燕歌行》都是描写边塞的经典诗作。另外,王昌龄、王之涣、李白、杜甫、王维都有优秀的边塞诗传世。之前有这么多经典,“穷”如何说起呢?不要强调这里的“词”一字,当时诗词还是不分家的。

【答:我认为无不妥。《渔家傲》第一次以将军之口大手笔写戍边的词作。而且《东轩笔录》中也说当时有好几首,可能反映多方面情况。】

第四,最重要的是,魏泰在《东轩笔录》文中的下一句话是:“及王尚书素出守平凉,文忠亦作《渔家傲》一词以送之,其断章曰:‘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等。’顾谓王曰:‘此真元帅之事也。’”答案到这里已经显而易见了,“穷塞主”对应“真元帅”,什么意思一目明了,根本不用辩析了。

【答:这位王尚书叫王素,他跟欧阳修一个年纪,比范仲淹小很多。他驻守西北时已是英宗、神宗朝,此时宋朝已对西夏很有优势。所以欧阳修送朋友一首正能量的词正常。至于“穷塞主”对应“真元帅”,我看是魏泰用“蒙太奇”手法跨越20年对上的。即便基本事实框架是真的,魏泰恐怕是在讲他自己的故事。】

后世的几位词学家对“穷”的理解没错,要不然这么简单的东西都看不出来,怎么能称得上词学家?做一个词学家也太简单了吧?

【答:专家、大人物出现偏差和盲点的情况,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都不罕见。我的“续”里面也分析了四点可能的原因。我不是说我一定是对的,但史书中简单的东西都是对的吗?是不是小人物没资格探讨呢呢?前些年张益唐写出“素数间的有限边界”论文时,他几乎算不上“数学家”,而他的证明途径被无数大数学家忽略了。】

话又说回来,欧阳修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呢?魏泰的话可不可信呢?说实话,我不知道,至今为止,那么多词学家虽然有人不同意欧阳修的看法,但还没有人质疑过魏泰的话。而且魏泰虽然稍晚于欧阳修,但欧阳修去世时,魏泰大概已经三十岁出头,且魏泰与王安石、王安国、黄庭坚等都有交往,以欧阳修在文坛和政坛的地位,魏泰的话大概不会是空穴来风。

【答:前面引用的“游海儿”网友发来的信息,的确对你的上述问题有参考价值。】

范仲淹和欧阳修志同道合,交谊颇厚。范仲淹词作存世仅五首,其中就有一篇是写给欧阳修的《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他们之间的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如果说因为欧阳修敬重范仲淹,和范仲淹关系不错就断定他不可能说这样的话,是比较武断的。那么下面我们先从欧阳修的脾气上分析一下他有没有可能说过这样的话。

欧阳修早年年轻气盛,说话很刚也很直,比如北宋名臣王曙(北宋宰相寇准的女婿,后也任宰相)曾任欧阳修的上级,看到欧阳修等几个小年轻天天游宴,毫无节制,就忍不住对他们屡加劝诫。欧阳修对自己的顶头上司也不讲情面,修起对曰:“以修闻之,莱公正坐老而不知止尔!”曙默然,终不怒。这里看来,小欧阳年轻时确实很刚。

对待自己的上级如此,对待自己的老师晏殊(晏殊曾为欧阳修的主考官)呢?同样是在《东轩笔录》卷11,魏泰记载了一件事情:“庆历中,西师未解,晏元献公殊为枢密使,会大雪,欧阳文忠公与陆学士经同往候之,遂置酒于西园。欧阳公即席赋《晏太尉西园贺雪歌》,其断章曰:‘主人与国共休戚,不惟喜悦将丰登。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馀万屯边兵。’晏深不平之,尝语人曰:‘昔日韩愈亦能作诗词,每赴裴度会,但云‘园林穷胜事,钟鼓乐清时’,却不曾如此作闹。’

在漫天飞雪的良辰美景中饮酒赋诗,本是一件难得的赏心乐事,但欧阳修所作却语含讽刺之意,谓当时掌管全国军事的晏殊不能一味欣赏雪景,更要想到边关戍卒的冷暖。而在晏殊看来,这种讽谏不免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坏人兴致,故很不高兴,从此两人的关系开始产生裂痕。欧阳修之刚直,由此可见,实在非同一般。

【答:欧阳修的年轻气盛我是知道的,据说这也是他没有得到状元的原因。但就你上面两段,我倒是明显看出一个新的信息 — 庆历年间恰是范仲淹戍边的年代。此时欧阳修写“须怜铁甲冷彻骨”,与范词“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语气很一致。因此,这个时候范仲淹的词引起欧阳修的共鸣和赞叹,是不是很合理呢?

欧阳修对范仲淹很敬重,但也不是没有怼过,明道二年,范仲淹出任右司谏,欧阳修就写了一封《上范司谏书》,中道:“我识范君,知其贤也。他日闻有立天子陛下,直辞正色面争廷论者,非他人,必范君也。拜命以来,翘首企足,伫乎有闻,而卒未也,窃惑之。岂洛之士大夫能料于前而不能料于后也,将执事有待而为也?”就把比自己大十八岁的前辈范仲淹教训了一番,当然,老范宽宏大量,对自己喜爱的这个小辈的批评不但不恼怒,还欣然回信赞赏他的公心。

【答:欧阳修这篇文章写于他状元及第后没多久,反映年轻的欧阳修的性格。】

随着年龄的增长,欧阳修的脾气也变得随和(圆滑)了一些,因为这个,他在给范仲淹写神道碑铭时,还和名臣富弼、范仲淹的二儿子范纯仁发生了一些不愉快,这里不再细说。刚直得罪人,圆滑也得罪人,欧阳公是不是情商差了一点?(开玩笑)

【答:我知道这件事。欧阳修写的神道碑铭中说范仲淹后来跟吕夷简和解了。范纯仁说没有的事,我爹的事情我还不知道?请把那两句删了。】

所以从脾气上说,欧阳修的“穷塞主之词”是存在可能的。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词风上分析一下。欧阳修的文学成就首推古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以大量堪称典范的作品,扭转了当时文坛的风气。因此苏轼说他“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推崇备至。

但是从词作上看,欧阳修比起老师晏殊虽然创新要多一些,但依旧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其词作中也有一些带“世俗之气”的艳词,有些甚至比较庸俗。

当然上面的话也可以反过来说:欧阳修虽然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但对词作也有所革新,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但总的说起来,欧阳修词的风格跟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的风格完全不同,格格不入,他喜欢不喜欢我不知道,但是如果他真的喜欢,是不是应该和一首或者试着做一首风格类似的词作?从资料上看,好像欧阳修没有类似的词作。

其实范仲淹除了《渔家傲》一词,其它几首存词的风格也是当时的流行体,名篇如《苏幕遮·怀旧》和《御街行·秋日怀旧》,我们的“小范老子”也是“愁肠”啊、“相思泪”啊的。《渔家傲》一词的与众不同,更加强化了它影响后世的深远意义,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苍凉悲壮的气概,可以说开豪放之先河。

从风格上再举一个例子,欧阳修喜欢李白,但对杜甫就评价一般,他曾经消遣杜甫的诗俗气,像是乡村私塾老师写的。同时代的杨亿(比欧阳修大33岁)曾说他“摘子美之短而陋之曰村夫子。” 刘攽(比欧阳修小16岁)于《中山诗话》中说:“欧公不甚喜杜诗。”对自己的偶像(韩愈是欧阳修的偶像)的偶像杜甫(杜甫是韩愈的偶像)如此评价,所以如果欧阳修对范仲淹说个“穷塞主”也不足为奇。

我还想说的是,如果欧阳修确实说过这样的话,他要表达的意思值得商榷。后世有的词学家认为欧阳修是在“讥笑” 欧阳修,比如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说:“末句,直道将军与三军之愁苦,大笔凝重而沉痛。惟士气如此,何以克敌制胜?故欧公讥为‘穷塞主’也。”我对这样的解释颇不以为然,以欧阳修的性格以及他和范仲淹的关系,即使他不喜欢《渔家傲》一词,也不至于“讥笑”自己的老友,最多是“戏称”而已。比如欧阳修的得意门生苏轼看了王安石(比苏轼大16岁)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也曾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也是和王安石开玩笑,同时也表达了对王安石一词的赞赏。在唐宋韵的文章中举的几个例子,也只有唐圭璋认为是“讥笑”。

【答:我们这里不谈诗风词风了。两人因此出现过节的可能性极小。欧阳修“讥笑”范仲淹是不可能的,这一点你我有共识。】

在我看来,还有一种可能,“穷”只是表述《渔家傲》一词的风格,而无褒贬之意。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自喜为穷苦之句。“也正是这个意思。

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是欧阳修一生的挚友,他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欧阳修十分推崇他们,曾在《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中写道:“苏豪以气轹,举世徒惊骇;梅穷独我知 ,古货今难卖。“这里的“穷”也是指的是梅尧臣的诗歌风格,而不是讥笑梅尧臣“贫穷”,甚至“穷酸”。

【答:这是你整篇文章中最能打动我的一段。“诗穷而后工”的理论就是来自欧阳修给梅尧臣的诗集写的序。假如有人说范仲淹是“穷塞主”,属于孟郊、贾岛、梅尧臣那种诗穷至死的“苦吟派”,这不是不可能。但是,这些人都基本上是屡试不中、人生无望的小人物,而范仲淹是深受皇帝器重的朝廷重臣,欧阳修不会看不出区别。另外,我们说的“苦吟派”(特指晚唐一些诗人)是指人,并不指作品和风格。你去看看梅尧臣的诗,风格并不苦,而是淡。所以,“风格说”我认为可能性还是不太大。】

最后总结一下,

第一,从欧阳修的脾气和词作风格上分析,他是有可能说“穷塞主之词“的。

第二,如果欧阳修确有此言,可能是“戏说”,也就是和范仲淹开玩笑,说不定还有些赞赏之意。

第三,此处的“穷”只是单纯的指出《渔家傲》一词“穷苦”的风格。

如果考虑到魏泰的后一句话,和“真元帅”对应起来,“戏说”(开玩笑)的可能性比较大。

【我的总结:1. 我依然倾向于“穷-塞主之词”的断句。但初始的记录者魏泰可能不是这样的,他可能理解为“穷塞主-之词”;2. 根据你的这篇文章提供的信息,我反倒看出欧阳修在庆历年间对边境的不乐观和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但这与他近20年后的“正能量”并不一定矛盾;3. 如果欧阳修确实是以“穷塞主-之词”断句,形容范仲淹“苦吟“是可能的解释。“讥讽“不可能,开玩笑我认为也不太可能;4. 鉴于网友”游海儿“提供的信息,魏泰此人的操行是有疑问的,因此《东轩笔录》的可信度也存疑,但这一点无法证实或证伪。】

==============================================================

【我认为整个探讨可以告一段落了。感谢supercs88、游海儿和其他各位网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upercs88' 的评论 :
我说“园林穷胜事”中的“穷”是作动词用的,只是提及。
它实在跟主题无关,没必要写。我删去那一句。
论证到这个程度,对其他网友来说已经没有趣味了,该画句号了。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upercs88' 的评论 :
你的长留言很好,我以此为镜,不删。
我是普通人,不具有有让你“祸从口出”能量。
supercs88 回复 悄悄话 唐宋,把我的那条长留言删了吧。祸从口出,以后少说话。
supercs88 回复 悄悄话 我所有的论证都是基于魏泰的原话(我想其他词学家也是如此),但像你最后说的一样,也有可能是魏泰的理解(“穷塞主-之词”)错了,那谁也没办法,只能问欧阳修本人了。但魏泰毕竟还算是欧阳修的同时代人,对真实情况更了解一些,但这又涉及到他的人品了,哎,算了,到此为止。
supercs88 回复 悄悄话 你要不喜欢我的留言就删了吧。其实从我的主观上来说,我也希望它是“穷尽”的意思。
supercs88 回复 悄悄话 对不起,直言逆耳。你不像理科生啊。

第一,考证不广泛。你写的第一篇文章里的材料(我说的是材料,也就是魏泰和其他四个人的话)基本上都来自百度上的《渔家傲·秋思》,连论点主题的出处都没有考证,否则就不会漏掉下一句:

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及王尚书素出守平凉,文忠亦作《渔家傲》一词以送之,其断章曰:「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等。」顾谓王曰:「此真元帅之事也。」

第二,有论点而无论据。你的论点是“穷”乃“穷尽”之意,但你没有列出一个论据,连唯一的解释(欧阳修和范仲淹的关系好)也算不上论据(只能用来说明欧阳修不会讥笑范仲淹)。

第二篇文章里,你对大师们的反驳只能用来说明大师们也不一定(注意,是不一定)对,但并不能证明他们一定不对。比如你说“思维定势”,你怎么证明大师们的思维定势不对呢?还有“误导”,你怎么证明它就是误导呢?

第二篇文章里你的三个“考证”,在我看来和主题关系不大,而且没有一个能作为“穷”当“穷尽”之意的例证,反而第三条可以作为反方的例证,怎么马上就能得出“总之,通过以上进一步考证,我依然认为,“穷塞主之词”的确应断句为“穷-塞主之词”—“您把戍边将领能够写的词都写尽了!”的结论呢?

至于你说“穷塞主”对应“真元帅”,是魏泰用“蒙太奇”手法跨越20年对上的,这也是你的猜想,不能用来佐证。

第三,逻辑不合理。欧阳修给晏殊的那首诗是讽谏诗,不能拿其中一句来和一首词来比较,讽谏诗基本上都是那个味儿,就像杜甫、白居易的讽谏诗一样。

“园林穷胜事”中的“穷”是作动词用的,怎么能证明它在一首不同的诗里意思一样呢?

就像列出“欲穷千里目”,“行到水穷处”,并不能证明这里的“穷”就和“可怜胜境当穷塞”里的“穷”一个意思。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upercs88' 的评论 :
你是说你没有说服我,浪费了你的时间,还是说整个事情无厘头,大家浪费了时间?
supercs88 回复 悄悄话 哎,浪费时间,吸取教训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