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唐宋韵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唐宋韵》24.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023-06-16 07:13:40) 下一个

《春夜洛城(1)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2),何人不起故园(3)情。

 

  1. 洛城:洛阳城。当时为唐朝的东都。
  2. 折柳: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一曲。
  3. 故园:故乡,家园。

李白(701 — 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 ,李白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尊为“诗仙”。关于李白的出生地,有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今四川江油市青莲镇)和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两种说法。李白5岁读书,14岁时便有诗赋多首,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自开元十二年(724年)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李白多次辞亲远游,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都城长安。他广交朋友并干谒达官显贵,寻求入仕之途,但一直未果。天宝元年(742年),经玉真公主和大臣贺知章举荐,玄宗召李白进宫任供奉翰林。一年后李白对御用文人生活厌倦,行为懈怠,玄宗赐金放还。安史之乱第二年(756年),李白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在永王与肃宗争夺帝位的争斗中兵败之后,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李白于肃宗宝应元年(762年)去世,享年61岁。

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意境神妙,语言飘逸,从立意到表现方式均具有典型的浪漫艺术特征,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李白的诗歌中,以乐府歌行体和绝句成就最高,五言律诗也多有佳作。杜甫称赞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黄庭坚说“李白诗如黄帝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李白仅有的的几首词虽有真伪之争,但词学家普遍认为李白具有词坛“开山鼻祖”的地位。

李白临终前把毕生作品托付给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李阳冰不负重托,将书稿重新抄录编成《草堂集》20卷。李白现存诗约1000首。

诗词作品影响力总体评分:  9

唐风:这是李白在宦游之中写的一首思乡的小诗。李白很早就有人生理想,期望入仕做官。他的这种动机与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和经济地位无关,李白家境殷实。他是希望以入仕、获得权力为途经,达到兼善天下的目的。然而,李白的仕途比起其他很多人却更加艰难曲折。

宋雨:李白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他是商人之子,且祖上因罪被流遣至西域,所以在当时他没有资格参加科考。于是李白便不得不寻找自己的晋升之策,比如谒见高官、娶侯门女为妻等。

唐风:谈到娶侯门女,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26岁李白在安陆(今天属湖北孝感市)与以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妻子在十几年后病故。李白50岁左右的时候还有一段婚姻,他在宋城(今河南商丘)娶了已故宰相宗楚客的孙女。

宋雨:这些家族虽然依旧是大户人家,夫人也知书达理,但他们毕竟已经远离权力中心。即便是李白入赘,婚姻依然不能给他的仕途提供实质性帮助,所以李白不得不宦游四方,谒见达官显贵。

唐风:自荐这条路也极不平坦。比如李白20左右游历来到渝州(今重庆),谒见刺史李邕。他口无遮拦、高谈阔论,令较保守的李邕不悦,当然也就无法得到举荐。愤然之下李白写了《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此处“沧溟”指大海,“恒殊调”意思是经常有不同言行,“宣父”指孔子。此外,李白26岁结婚之后,还在安陆多次谒见本州新上任的裴长史,也终因遭人谗谤所拒。但据说李白在当地的名声也不太好,主要是狂妄和酒后失态。

宋雨:公元730年初夏,29岁的李白前往长安,他谒见了宰相张说,并结识其子张相。李白曾寓居位于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的别馆,可能跟她也有交往。

唐风:李白在长安呆了一年时间,所得甚少,后来穷愁潦倒,不得不离开长安。但他并没有回家,而是又开始继续游历。那年深秋的时候,李白来到洛阳,一呆就是大半年。这首《春夜洛城闻笛》就是李白在732年春天在洛阳城里写的,那年他31岁。

宋雨:“谁家玉笛暗飞声”,本是一个不可能有答案的问题,诗人一上来却刻意问了一声。在春天夜深人静的时刻,不经意之间,悠扬的笛声不知从何处传来(暗飞声),他被吸引住了,也把读者给吸引住了。

唐风:如果把“谁家”改为“听闻”可不可以?当然可以,但意境上要差很多,那样只是呆板地叙述事情。而原诗却有一种心弦被拨动的韵味。 “玉笛”是笛子美称,未必是玉制的笛子。

宋雨:第二句“散入春风满洛城”反映了李白的诗风,“散”字用得很传神,与上一句的“飞”字一样让人感受到笛声的动感。而悠扬的笛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语),被春风吹送到洛阳城的大街小巷。 “满”字很夸张,但这是李白的一贯风格,有鲜明的李白诗的浪漫特点,很有感染力。

唐风:“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中,我建议至少在理解上将“折柳”二字打书名号(大多数版本没有),因为这里的“折柳”应指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一曲:“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其中正有柳与笛。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因为“柳”与“留”谐音,表示不忍分别,或别后的思念。

宋雨:以“折柳“表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别后的思念,在唐诗宋词中屡见不鲜,比如: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张九龄 《折杨柳》),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张籍《蓟北旅思》),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周邦彦《兰陵王·柳》)等等。

唐风:其实,李白本人也作过一首五律《折杨柳》:“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这是一首闺怨诗。第四句末尾那个“烟”字,指的是“烟柳”,其含义我们在解读韩愈的《初春小雨》时进行过详尽的分析,这里不再赘述。“龙庭”又称“龙城”,是匈奴祭天的场所,这里指戍边前线。王昌龄《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也指此处。

宋雨:“何人不起故园情”,又是一个问句,其实是反问: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李白自早年起就在外游历,婚后又告别妻儿去宦游,按照常人的理解,他这种人或许不是那种思乡、思家感情特别强烈的人。然而游子的感情经常是被隐藏和压抑的。春夜里偶然听到的笛声,就把这种情感诱发了,而且可能缠绵悱恻,挥之不去。

唐风:这首怀念故园的七言绝句,反映出李白诗歌俊朗空灵的风格特点,而且几处用词颇具神韵,故明代文学评论家周珽说此诗“意远字精,炉锤巧自天然。”

宋雨:李白的诗,有一种天生的“仙气”,透着夸张与豪迈。然而仔细分析起来,他在不同的诗作中,根据其主题、结构、篇幅等,也有相当不同的处理。比如《将进酒》、《蜀道难》这样的诗他写得激情喷涌,很有力度。但他的一些的小诗却常显轻灵。

唐风:不仅是轻灵,而且深情而优美,比如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子夜吴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等等,都写得夸张而尽显优美。

宋雨:文如其人。事实也证明李白的确不适合官场。然而,也许正是因仕途的失落带来的感情升华,以及不被官场所束缚的自由人生,才使得李白为我们留下那么多充满激情和灵感的诗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