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想,假如人类的身体是一部浩瀚的机器,那么医院只是修理厂,而医生只是零件调校员。可惜,修理厂距离总是太远,零件价格总是太贵,等待队伍总是太长。于是,人类的焦虑如影随形。
TDOC的故事,正是人类在疫情里渴望不必奔波的答案。有人说它像中国古代的悬壶济世,也有人说它是现代版的“华佗在线”。但资本市场并不懂慈悲,它只问:盈利了吗?护城河在哪里?
曾经,TDOC的股价像春天的花田,绽放至顶峰,投资者仿佛看到未来医疗的乌托邦。但狂喜过后,是漫长的下坠。亏损、增长放缓、竞争者环伺,让它从明星跌成了病人本身。
可我却看到另一面。正如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亚马逊、苹果、谷歌等巨头盯上远程医疗,却未必能将病人的心灵与身体同时安抚。TDOC的价值,不只是视频问诊,而是数据的深海:心理健康、慢病管理、糖尿病、心脏病、抑郁症。一个人的身体档案,若能像莎士比亚剧本般层层展开,那么算法便是导演,医生是演员,而病人自己是观众。
这让我想起乔布斯。他说科技与人文必须结合,才能点亮星辰。若TDOC只是一个冷冰冰的远程会议软件,它早已被遗忘;但若它能成为人类健康的大脑中枢,那么它就不仅是公司,而是一种文明的必需。
再看看心理层面。疫情时,无数人被隔离,孤独比病毒更可怕。TDOC的心理咨询业务,正如老子所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疗愈,并不是药片的吞咽,而是声音、陪伴与理解的传递。
但市场残酷,正如电影《角斗士》中的那句台词:“罗马人民要的不是真理,而是表演。”投资者要的不是未来的可能,而是当下的利润。TDOC若不能在财报中交出可见的现金流,它再宏大的愿景,也只是一场美梦。
我看TDOC,如同看一个身负使命却体弱多病的英雄。他手里拿着火炬,却被债务与亏损缠住双脚。若能找到合适的伙伴——比如与保险公司、制药企业、AI巨头结盟,火炬或许能点亮世界。
投资它,就像是在问自己一个哲学问题:你是愿意追逐眼前的铜钱,还是愿意押注人类健康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思想与文学表达,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若依此买卖股票而亏损,请自行负责;若意外盈利,那是你与市场之间的缘分。